-1-
漁父
唐.張志和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谿老人重釣歸。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云依依。
卻把漁竿尋小徑,閑梳鶴發對斜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
卻把漁竿尋小徑,閑梳鶴發對斜暉
-2-
說詩
古代文人墨客一向有“漁趣”。
在他們心中,大抵凈心垂釣和禪宗面壁思空的方便通經處有相同。
關于本詩作者張志和,有書說:
張志和是中唐詩人,安史之亂后隱居山林,經常泛舟垂釣,不再理會政事。這首《漁父》就是寫他隱逸生活的代表作。
——劉鳳珍《中國最美古典詩詞》
因此,垂釣、隱逸,是文人逃世自然而然的山水畫卷之注腳。
明末清初金圣嘆對此詩評價頗高,說這是一副山水自覺的《秋溪罷釣圖》。
兩岸先襯蘆花,中分溪水一道,秋山遠遠送翠,老人閑閑看云。四句詩,便是一幅秋溪罷釣圖。
——金圣嘆《選批唐詩》
清代王闿運評價亦高,說張志和作詩意境高深,是晚唐名家之祖,又大開宋詩風骨,不是蘇軾、陸游之輩可比擬的。
全開宋派,卻是晚唐名家之祖,不許蘇、陸擬議也。
——王闿運《手批唐詩選》
-2-
說圖
這里還是湖南郴州小東江。霧漫小東江在南方小眾攝影界,早已聲名遠播。
早晨,乘著月色感到拍攝地點。再晚就找不多最佳的拍攝位置了。其實,前一天已經物色好了好的地點!
天方明、霧未散,隱隱綽綽處:
一重山、兩重山,漁蓑渡船已來。
板槳開、網開一面,攬盡清波畫卷。
隱隱綽綽處,本來無事,一簾風月閑。
這份禪意,要說與諸君都知道。
-4-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