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讀過大名鼎鼎的《刻意練習》,后來運用趙周老師的拆書法,把這本書的理念落地,切切實實地體會到因為讀書,因為認知的升級,因為在某個概念上知行合一,從而對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巨大幫助。
刻意練習強調的是正確的練習,正確的練習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有好的導師引領,二是有練習的目標,三是練習后能得到反饋。
好的導師就是指在該領域能夠啟蒙或者帶你升級的老師,可以是人,可以是課程,也可以是書。練習的目標就是努力達成的方向,沒有目標就像失去帆的船,只能隨波逐流。而反饋就好比學生的錯題本,不糾錯不改正,成績怎么可能提高。早期的反饋通常來源于導師,后期的反饋可以來源于自我監測。
我記得自己讀《刻意練習》的時候兒子還在小學四年級,我發現他語數英三科不是很均衡,由于數學和英語比較優異,語文顯得有些拖后腿,尤其是閱讀理解常常不能領會作者的意圖,我一度覺得他年紀小又是男孩子比較粗線條,所以沒太在意。后來我覺得這跟心智有關,而心智是可以通過閱讀來提升的。那么讀什么怎么讀就是我要幫忙思考的,沒錯,我一直自詡自己就是孩子的閱讀導師。
其實,兒子一直都有閱讀的興趣和習慣,讀過的書也著實不少,而且種類也比較全。但是大量閱讀對于學校應試在短期內效果并不明顯。然后我就琢磨,我需要通過一個精準的閱讀策略來解決他學校考試閱讀理解薄弱這個問題。既然是一個具體的問題,一定要有具體的辦法,首先閱讀的材料一定需要把控,其次閱讀的方法需要指導,于是我便用刻意練習的概念小小地嘗試了一下。
一,刻意練習需要有導師的引領:
我就是孩子的閱讀導師,親自上陣,選擇閱讀材料,指導閱讀方法。我從眾多名家散文中精挑細選了100篇,保證符合這個年紀孩子的認知,且貼近生活,通常是小故事蘊含大道理。在挑選這些作品過程中,我發現有選擇性地去讀非常非常重要,有的名篇對孩子來說真的有些晦澀難懂不讀也罷。好在每本散文集里都能找出至少七八篇特別適合孩子讀的,我就會在目錄上打勾并折好這一頁。而且不同作家文風也不同,孩子讀起來也不會審美疲勞。
我負責挑,孩子負責讀。每天晚上做好校內功課后讀上一到兩篇,因為散文篇幅不長,讀起來毫無壓力。讀好后我讓他跟我概括下這個文章講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有的文章作者直抒胸臆,一些升華或感悟可以直接在原文里找到。有的文章比較含蓄,需要孩子自己思考和加工。這個思考的過程就顯得尤為珍貴,在他之前自由閱讀時恰恰少了這個環節。
二、刻意練習要有目的有目標
目標∶完成精選100篇名家散文的刻意閱讀。
目的∶通過孩子的口頭概述和自我理解,實現不光會閱讀而且會理解,會捕捉作品背后的深層次情感和寓意。
執行日期和頻率∶每晚一到兩篇。兩個月內完成。
三、練習后能得到反饋
這個反饋工作也是由我來完成。孩子每讀完一篇都會跟我做分享,我認真傾聽,及時給予肯定,在有偏差的部分我會做一些補充跟他探討他沒考慮到的細節。所以這個過程更像是一種親子交談,不知不覺就完成了,不經意間也提高了親子陪伴的質量。
除了我的反饋外,學校日常的學習和作業,包括考試,也都是一種檢測手段,這時反饋者的角色由老師扮演。
最終通過不到半個學期的努力,孩子的語文學習有了肉眼可見的提高。語文課上他永遠是最積極的那一個,非常勇敢和踴躍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作業質量大幅提高,語文成績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上升了。不光是上升,而且從弱勢學科變成優勢學科。在整個年級名列前茅。而且這種優勢一直保持到現在。
所以在這個刻意閱讀的過程中,不光是解決了他校內考試閱讀理解的問題,更是讓他養成了一種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可以說是受益無窮。
回到刻意練習這個概念,我覺得四個字里面,“刻意”二字份量更重,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刻意,切實運用刻意的原則,才能做到有效地練習,從而帶來有效地提高。
知道并做到,而且卓有成效,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獲 。也感謝孩子的配合,讓我有機會嘗試了一下將書中的概念從理解到運用和落地的過程。
希望本文能給更多的孩子在語文閱讀理解上帶來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