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的午餐,有點冷清。席間我們倆扒著碗里的飯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說到日漸長大的孩子們,老男人感慨:女兒不如小時候勤快喜人了!原來昨天他回家燒午飯時,灶臺上和桌子上早飯吃過的碗筷還沒收拾掉。老男人窩著一肚子的火,說教起小女來:女孩子要勤快......小女狡辯:因為手上長了水泡有些甚至潰瘍(讓她用藥皂,死活不肯,說因為扎,很多藥膏試了無效、專科醫生約著了等到六月份)她爸爸讓她帶著手套,她繼續找借口;沒一會兒就掉眼淚了。我靜靜地聽他敘述著,同理著女兒不配合時所帶來的不舒服感。同時跟他分析:小女掉眼淚是因為委屈,委屈的情緒來自于不被理解(本身人家的手這樣帶來種種不適了,你還要我干活?)和沒有接收到來自爸爸的那份疼愛。或許在表達了理解、疼愛和不帶情緒的需要(需要小女的幫忙清理灶臺,而不是她的義務)之后,事情的畫面將會扭轉成其樂融融的廚房交響曲。(我猜測的)
感悟: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如同對牛說話。孩子來度我們成長!好好說話是一門人生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