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5 《好好學習》成甲
第二章 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
1. 跳出“低水平勤奮陷阱”
- 摘記更多的知識屬于低水平勤奮陷阱
- 陷入低水平勤奮陷阱的一個可能原因:讀書方法太原始
- 升級的讀書方法: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系。記憶宮殿法
- 升級的讀書方法2:花時間記錄讀書筆記。不是摘抄,而是描述讀書后啟發的內容,這些啟發和我過去的哪些經驗相關。
- 與哪些舊知識相關聯最有效:臨界知識
- 我的做法是:當我要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可能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作者用什么樣的思路解決問題?在這個解決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識?我還能把這個解決方案的原理,應用在什么領域?
關于學習方法的頓悟,從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甚至也很類似作者書中描述過的,量的累積,達到質變點,而促成黑天鵝事件。所謂學霸,也是先有學,再有霸的。個人經歷來看,大學時代,開始涉及到需要更多方面的主動學習后,曾經經歷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低水平勤奮”。每天都在網上找資源。為了破解一個單機版游戲甚至可以浪費兩三天的時間只研究這一件事。那十年前那個時代,為了可以存儲下載的資源,甚至專門買了刻錄機和DVD光盤。當然這些東西大部分沒有再碰過。就像上一篇的筆記中講到的關于知識管理的維度,這一階段是明顯的第一維度,如何搜索,存儲知識。我甚至愿意稱其為一段修煉的過程。
正是有了這樣一段過程,我知道了,我不用再專門花大量的時間從網上去找資源。因為搜索能力的提升,我搜索的耗時大大降低了。再者,科技的進度,有了百度網盤,大象,收趣這樣的神器,DVD什么的早已被我壓箱底了。
于是也便有了現在的苦惱。找到已經不成問題,如何更高效的處理資源就成了下一個修煉的主題。也就是到了知識管理的第二維度。
本書重點講的第三維度,臨界知識。我想可以先不用費心琢磨。沒有長期的消化、理解和應用的訓練,直接過度到套用臨界知識,也只能消化不良。
作者本身也是在每月十幾本書填塞了數年后,才發現臨界知識這么個賣點的。
知識管理及其三個維度
知識管理就是通過對外部信息進行加工,提高我們改變認知或行動的速度。在這個理解基礎上再去看現在形形色色的學習方法和管理技巧,就能看出大家對知識管理的認識大概存在著三個維度。
第一個是數據管理的維度。在這個維度上,我們所談論的知識管理更多是具體的數據層面技巧。比如,下載的文件怎么保存?學到的知識點怎么歸類?如何快速搜索文件?如何給文件貼標簽?怎樣整理文件夾?在哪里找到合適的書單?等等。
第二個是信息管理的維度。在這個維度上,我們關注的是怎樣更好地理解、消化和應用獲得的各個知識點。有很多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組織起來強化這一過程,比如: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用思維導圖增強理解?學習中精讀和泛讀的區別、行動學習法、刻意練習等等。而能夠有效利用這些方法,也是一個學習者進階的標志——能夠有效地把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問題。
第三個是底層規律的維度。在這個維度上,我們關心的不僅僅是具體的方法和技巧,更關心自己的認知深度:我們必須在大量具體知識積淀的基礎上,形成更宏觀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層次上掌握普遍規律,從而將之前學到的繁雜的知識用一根線串起來,在具體知識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將有形化為無形,又將無形用于有形。
2. 學習臨界知識需要具備的兩個心態
底層心態之一:綠燈思維
習慣性防衛。在心理學中稱之為“基本歸因偏差”。別人出事,都是人品問題,自己出事,都是外部環境問題。
eg. 當年互聯網第一波熱潮的時候,有一家互聯網公司如日中天。老板膨脹的很,開會的時候,但凡下面有不同的意見,就會一頓狠批。結果后來很多能干的人都走了,留下來一幫察言觀色的能人。
綠燈思維有助于打破習慣性防衛。即,當我們遇到新觀點或不同的意見時,第一反應:哇,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應該怎么用它來幫助自己?底層心態之二:以慢為快
“結硬寨,打呆仗”
這六個字是曾國藩帶領湘軍打敗數倍于己的太平天國軍的要領。所謂“結硬寨”,是指湘軍到了一個新地方以后馬上要扎營。選好關鍵要地后,無論寒暑,要立即修墻挖壕,且限一個時辰完成。而且在戰爭中,不論敵人看起來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擊的誘惑,曾國藩都不為所動,一定會讓部隊死死守住關鍵要地。“打呆仗”是指湘軍每到一個城市邊上,并不與太平軍開打,而是就地挖壕,而且每駐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溝,把整個城市外圍全都用壕溝隔斷聯通,斷糧斷水,生生把敵人拖死。結果,湘軍與太平軍糾斗13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數幾次有超過3000人的傷亡,其他時候,幾乎都是以極小的傷亡獲得勝利。應用在讀書方面就是:打通知識的阻塞,實現融會貫通。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李叫獸在組織他的第二期14天改變計劃。這個活動一天賣了200萬元。小馬宋發朋友圈評論說:
現在,能夠好好讀書并吃透理論本質的人越來越少。所以那些能做到的人就有機會賺錢。比如李叫獸的活動一天售罄,掘金200萬。別說讀書無用,是你不認真,沒讀好。
3. 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
學習,本質上是一個改變我們假設的過程。因為我們的所有決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設下做出的。
復盤每天的生活。
每天快結束的時候,回顧這一天:今天,有什么事讓我開心?為什么?今天我有什么時候沒有處理好?為什么?我還能有其他的做法嗎?三個方法:
- 反思
- 以教為學
- 刻意練習
反思的順序:觀察結果——>研究原先的假設——>反思校正假設
這一順序與做事的順序正好相反。
實操:列反思清單,寫反思日記
關于刻意練習的部分,書中的描述的我還沒有理解。需要查下原書。
4. 持續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技巧
三個技巧:
- 記錄
- 定期回顧
- 付費購買
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寫讀書筆記,復習筆記,有價值的資源舍得花錢。
一點小啟發
本書的行文體現著作者的一個特點。善于發問。無論是考慮如何反思,還是做回顧。都會列出一連串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作為模板。
這個習慣就非常不錯。從發問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考模式,思維模式。
那么學習別人已經成型的思考發問模板,是否就可以刻意練習,而實現元認知的訓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