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老師是一名剛剛入職三年的語文老師,從教時間雖短,但收獲了不少的表彰,所帶學生多次在各項比賽中捧回一張張獎狀,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2019年剛剛走上講臺的那刻起,Y老師就時常在思考怎樣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教好學生,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對于一個剛剛站上講臺的老師,一切都是全新的,她捧著全新的教材走進全新的班級,開始全新的生活,她說從教以來她真的將自己大部分的休息時間都貢獻給了學生,貢獻給了如何上好課,如何管理好班級。在整個過程中她經歷過學生想要放棄學業自己卻不知道如何勸阻的無望,她經歷過認認真真備課然而收獲年級倒數的自我懷疑,她也經歷過分班出去的學生寫卡片告訴她學業進步、很想念她的喜悅。她說自從走上了講臺好像心情也會跟著學生而變化,無數次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當老師,她感慨還好自己一直在堅持。
我想之所以他們班的語文成績能一直穩步上升與她的努力息息相關,在教學中她善于思考總結自己的教學效果,在生活中她非常關心自己的學生,時常與她們溝通交流,同時她也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女孩子,愛運動、愛美食、愛生活。
小小的身軀里藏著大大的能力,她一直在踐行著大一踏入師范時說的話,她想上好每一堂課,她說:“教育是良心事業,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多問問自己問心無愧了嗎?問心無愧了就好?!爆F在她的成長雖然只是小小的一步,但是她的未來還很長,還有很多可能。她對教育、對學生的負責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作為一名即將步入教師這個行業的新手,她的成長歷程定會對我有所幫助。
一、聽Y老師上課
2022年3月,這是我認識她這么多年來,第一次聽她上課。Y老師年輕漂亮,剛剛畢業的她每天總是以精致的面貌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她教學有活力,激情洋溢,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在她的語文教學中,非常注意朗讀的教學,在教學《采薇》時,我深刻的感受到她對朗讀的重視和對學生的關注,她不僅僅是給學生播發朗讀視頻,更是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深入的讀。當學生讀的好時,她并不是單純地說好,而是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她讀得怎么樣?好在哪里?讀得好那我們應該?還可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有沒有朗讀小能手能再一次給我們朗讀一下?”通過一次一次的追問,讓學生更加讀出語文的味兒。而當一個學生在朗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時候,聲音稍微有點兒洪亮并讀錯字時,她輕輕走到她的面前通過引導學生去想象畫面,讓學生思考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并讓她進行了再一次地朗讀。
整個課堂就在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之中展開、推進,整個課堂氣氛非常和諧、活躍。這節課,在她的引導下,學生們樂讀深讀,讀得越來越好,就在瑯瑯書聲中感受了哀怨、感受了思念,也感受愛國情懷。
她說:“我一直在向于老師學習,在朗讀中帶領學生走向課文深處,走向作者思想感情深處。語文的課堂不應該是死的,教師要盡量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彼沁@樣學習著,也是這樣做著,這樣教著,人生沒有終點,這句話適合每一個語文老師,也適合每一個人。
二、和Y老師交流傾聽
傾聽助推教學。談及傾聽對語文教學的作用時,Y老師提到以下三點:傾聽是平等對話的前提,善于傾聽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效率;傾聽是交流的開始,善于傾聽有助于提高學生表達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傾聽有助于幫助教師找到教學的聚焦點和自己教學設計的不足處,改進教學。她談到,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一直是教學中很關注的問題,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會花大量的時間建構一個教學情境,其目的就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一因素也影響到教學的順利進行以及教學質量的達成效果。我們應該明白,在教學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極其重要,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引發學生思考。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和重視會被學生所接受,而教師不斷地鼓勵和贊賞也會促進學生的表達,學生從教師傾聽的態度中得到被關注、被贊賞、被鼓勵的感覺,獲得師生平等的認同感,能夠提高課堂對話的有效性,營造出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而這一切也會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近年來,教師在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探究意識、問題思維的培養,而要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首先就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進行思考,表達自己的看法,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要扮演好傾聽的角色,只有教師以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學生才會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當學生提出的想法沒有得到教師的回復,久而久之,該生將失去表達意愿,甚至不愿意去思考教師所題的問題。因此,Y老師多次強調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切忌隨意打斷學生的發言,部分教師比較性急,聽到學生發言游離答案或表示不清就急忙打斷,這既不禮貌又打擊學生今后發言的積極性,更會影響學生思維貫通。此外,學生的發言也是對教學內容的反饋,教師唯有認真傾聽了,才能知道自己欠缺的點在哪里,才能更好地改進教學。當然,Y老師也補充說明了,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學,正如你表格中所涉及的一樣,傾聽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學生,教師也要學會傾聽自己、傾聽自然,更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傾聽生活。
關于傾聽自我。Y老師談到她是一個善于傾聽自我的人,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她都非常注重對自我的反思。她說,在每一次上完一篇課文,她都會再一次將教案拿出來并結合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思考,思考自己設計的教學目標有沒有在課堂中進行落實,所設計的教學問題教學內容是否邏輯清晰,層次鮮明。她認為傾聽自我也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會將傾聽自我的意識遷移到語文教學中去,去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并以此改進自己的教學。Y老師認為教師時常進行自我的反思,有助于改進自己的教學,也能幫助自己更好的站穩講堂,站好講臺。她回憶起她剛剛進入這個學校的時候,所教的還是初中學段,在教學《大雁歸來》時,她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讀全文,并思考作者對大雁做了哪些描寫?表達了他怎樣的感情?2.猜猜大雁知道的威斯康星法規是什么?3.為什么說單調枯燥的數字竟能如此進一步激發愛鳥者的感傷?”她說她現在還能記起這堂課整節課下來學生一直在將文本翻過來翻過去,課堂氣氛沉悶,較少有人能夠舉手回答問題,課后她一直在思考這樣一篇觀察筆記為何被當成了這樣,本單元所強調的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是否有落實。她將自己帶入到學生的角色,在腦子中找到問題所在,并進行了改進,她也將這一方法繼續帶入到其他篇目的教學中,帶入到班主任工作中,我想這也是她將課上到越來越好,將班級管理得越來越好的原因之一。
關于傾聽學生。Y老師一直踐行著,教學是師生之間雙向的活動,而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Y老師所言,在最初進入教學工作的一年,她的確也會傾聽學生,但是更多的是傾聽自己想聽到的答案,而對于學生回答的與預設答案不相同的聲音總是會選擇性地進行忽略,同時對于部分聲音較小的同學也缺乏關注,但隨著Y老師對語文成績的分析發現學生的語文成績并沒有上升,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她意識到造成這一原因之一是學生在聽課中只是將知識點進行了記錄而對為何是如此缺乏一定的掌握。因此Y老師圍繞此進行了改進,這一年來她表示在傾聽學生的回答中發揮了更多的時間,同時在傾聽時她會注意到自己的動作、表情、話語,讓學生更愿意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和表達,對于部分回答聲音較小的同學也會采取鼓勵的措施,而對于不愿意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想法的同學,也會在課下與之進行交流。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們雖然強調教學要遵循課標、文本解讀也要堅持多元有界,但學生獨特地見解著也許透露著教學的新方向,也許傳遞著創新的火花。當然課堂上教師的傾聽并不是“生云亦云”,毫無主見地隨聲附和,更不是讓學生毫無約束地自由發揮,而是圍繞著文本,圍繞著教學內容,伴隨著教師即興、快速、準確地思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在任何時候教師的引導都不能放棄、不能削弱,當我們聽到學生圍繞一個問題進行爭論,難以統一時,一定要進行科學甄別、迅速梳理,及時捕捉有效信息,進行正確導引,唯有如此傾聽才是有意義的。
Y老師表示,通過這一年多來的努力,班上的同學更愿意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上課的氛圍也與之前有了極大的改進,教學不再是她一個人的獨角戲。當然傾聽學生涵蓋的內容很多,我們不僅僅要傾聽學生在課堂上的表達,也要傾聽學生情感的需要。Y老師表示尤其對于身處青春期的他們,老師要給予更多的耐心,要在平時給予他們更多地關心,要去了解他們最久的生活狀態。與她自身而言,她也意識到傾聽學生要求教師以一個真誠的、有耐心的、平等的身份站在學生的面前,而不以一個批評的姿態去面對學生。“真正的傾聽意味著一種平等、尊重,真正的傾聽拒絕居高臨下地告訴、訓導,真正的傾聽是心與心默默地靠攏,是情與情悄悄地對流?!?/p>
Y老師表示從教以來,令她印象最深的傾聽不是來自課堂,而是來自課下學生告訴她的關于父母離婚、關于悔過、關于找到了未來努力的方向……她說有時候看著學生難受時,她也倍感難受,更痛恨自己不知道如何安慰她,都說語言文字具有安慰人心的話,而語文老師在安穩學生時說得最多的卻是“都會好的”,我想這也是我能在她桌上看到《唐詩宋詞十七講》、《蘇東坡傳》的原因所在吧,也是她不斷地將諸如《許三觀賣血記》、《蘇東坡詞集》、《追風箏的人》、《小王子》這樣的書送給學生,搬到教室的原因所在吧。
關于傾聽自然。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倡導到“藍天下的學?!比プx大自然的書,他認為大自然可以為學生的認識、語言、思維活動提供無比新鮮生動的資源。在與Y老師的交流中她也表示在平時的生活中她會傾聽自然,她說她喜歡在早晨傾聽鳥叫聲、傾聽風吹的聲音,尤其喜歡在雨后的早晨感受空氣中的清新,當然她說她也會在閑暇時約三五好友一起在喜歡的小店喝喝茶,感受生活的美好。在談及是否將傾聽自然與你的語文教學聯系在一起時,Y老師非常堅定地談到會。她說尤其是在教學文言文的時候,比如在講解如《游褒禪山記》這一類的山水游記文時,她會在導入環節加入一些自己登山游玩的體驗去闡述,并借此讓學生表達自己在大自然中游玩的體驗,由此帶領學生去品讀課文。她認為通過這樣的導入也起到了讓學生明確我們本節課所學的課文主要是講解什么,由學生自身到文本也削弱了學生對文本的陌生感。在詢問Y老師為何會做這樣的處理,她說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為此,她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將教學的內容僅僅局限在課本內知識的講解上,要帶領學生從文本延伸開來,而達到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語文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語文的教學應該拋棄機械乏味的說教,融入青山綠水,讓學生通過文本聯系生活盡情享受好山好水帶來的愉悅感。通過傾聽去領悟蜀道之難,去見識長江黃河的波濤洶涌,去感受大漠的黃沙萬里,去游覽杏花煙雨的江南。當然,Y老師也談到,這一系列實現的前提都是先完成知識教學,因此她也坦言,她教學中多次出現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匆匆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審美的體驗。的確、在實際時教學中會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Y老師對自然生活的熱愛以及注重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依然值得贊賞和學習,也許我們今天只做到了一小步,但每一個一小步結合起來必定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終身的影響。
作為一名教師要樹立這樣的觀點,學生能否將自然的傾聽融入教學中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指導。語文教學一定要善于留心觀察時候,走進生活、融入生活、還原生活,唯有如此語文教師在走進課堂時才能高于生活、把握生活,才能閑看花開花謝,靜觀云卷云舒,也只有當教師深刻的了生活的美妙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留心生活。
關于構建相互傾聽的課堂。Y老師一直強調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傾聽。她提到教師的傾聽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要傾聽學生、傾聽自我、傾聽自然、傾聽社會更要加強對教材的傾聽、對文本的傾聽。因為只有教師對文本有了正確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認識,才能將知識講授給學生。而對于課堂上如何搭建一個相互傾聽的課堂,Y老師認為關鍵點還是在老師身上。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室里,凡有不好好聽別人發言的學生,肯定有不認真地傾聽每個學生的一言一辭的教師。”因此,她認為如果要構建相互傾聽的課堂,首先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