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7.24(Wen.)
地點:深圳市寶安區深圳機場航站樓
幸好,班機延誤,才有機會趕上飛機?
而且是地鐵一號線做到機場東站,還得繼續滴滴到新航站樓,花費了15分鐘進站。
此前并未經常坐飛機,尤其,沒在深圳機場乘飛機到外地,印象中,這是第一次在新機場搭乘飛機到外地。
舊機場,也得回溯到了高三,搭乘到廈門高崎機場。
這趟飛機是吉祥航空,無餐食,近期,除了頭腦思考增多之外,身體并無劇烈運動,所以饑餓度不高,不需要持續頻繁進食。
甚至可以做到,日中一次主食便可。
為了身體健康,其余時間,補充水分、水果,餐中加葉菜助消化,就顯得相當重要。
【警示】
1.一號線機場東成為舊唱,若選擇地鐵為乘坐方式,新機場需要十一號線到機場站。
2.下午2:15飛機,原定下午1:30停止值機,萬幸是此趟航班延誤,否則將非常影響整趟行程的體驗。
提前一個半小時到達機場,才是保險舉措。
該趟飛機在48號登機口,步行了約十分鐘,等候了約45分鐘,遭遇第一次更換登機口。經詢問,常事。
搭乘飛機,不像高鐵,有各種原因延誤,冰雹、天氣、流量……無數的原因
但作為地球上,普通人最長距離的物理位移方式,全球均廣泛使用。
一塊紅地毯讓人倍感親切。人類在視覺感受上的沖擊,因為基因的傳遞,一輩子都無法改變。所以,研究適合自己的顏色,也挺重要的。
整輛飛機都是傾斜上升的,通過氣流的爬升,輔助飛機向上飛。
里面的氣流運動和螺旋發動機的原理,知道的人不多,但技術對于人類發展,至關重要,影響深遠。
在此,致敬無數國內外先輩,萊特兄弟等為人類飛機事業貢獻的先驅們。
預估是深圳。
人類是群居性動物,總有大片土地無法獲得更高效的使用。
當然,這背后原因繁多,初步分析,歸根結底還是人類是集合智慧的族群。地方偏遠之處,更多用來保留自然資源為主。
飛機上各路人等都有,男女老少,有看書、看電子書、休息、打盹,最主要的,還是用手機的。
時至今日,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最重要的工具,沒有之一。
一切的商業活動,均與手機這個移動電子設備捆綁在一起。
也因此,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交互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效快速直接便捷。
在魔都呼吸的第一口空氣,順著道路走向了地鐵站,經咨詢工作人員,下載app大都會。
這app早幾年早已經下載了上海的地鐵圖,時至今日才第一次正式使用。
凡事,總有第一次,所有的一切都在給未來打基礎。
深圳人在上海的故事,正在發生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