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經問朋友一個問題:如果你以后有了個女兒,你對她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他的回答很多人都會贊同:如果有了個女兒,最大的期望就是她可以單純善良地長大,這樣她的未來一定會很幸福。
我打趣他:這樣的女孩子可招人喜歡得緊,到時候被哪個油嘴滑舌的小伙騙去了你得心疼死。
朋友很認真地思考了一下,說:“所以保持善良的同時,一定要在適當的時候告訴她如何成熟地處理一些事情。”
最近在追電視劇《楚喬傳》,隨著劇情的展開,尤其是幾個大事件的發生,很多人物的性格以及她們對待事情的態度也清晰明了了許多。
起初對元淳公主的判斷是傻白甜,她喜歡燕洵,便百般維護毫不遮掩;厭惡宇文懷的為人,說話時便絲毫不會顧及他的面子。性子過于直率,免不了遭那些滿肚子壞水的人的利用。
燕洵生日,她拿出好酒慶生,奸人悄悄下毒,她渾然不知;燕洵被困在鶯歌苑,奸人再次趁她之手在飯食里下毒,只是因為別人知道,燕洵并不會對淳兒有戒備之心,而淳兒也不會仔細檢查食物的問題。
甚至在燕洵被各個門閥都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時候,她明知燕洵喜歡的不是自己,兩人隔著殺父之仇,在一起也不會幸福,卻依然想著的是若自己嫁給燕洵,他成了駙馬便安全了。
她喜歡一個人便奮不顧身,甚至委曲求全。她覺得曾經自己沒有能力保護心上人,而現在機會來了,無論如何也要救他。
卻不知不過是成了自己父皇的一枚棋子——用嫁女以示自己已經赦免燕洵,然后設局殺燕洵的時候自己便能撇開關系。
元淳單純善良,但思考問題的時候容易感情用事,以至于思考的深度往往點到為止。
就像二十多歲的我們,覺得愛情會有的,面包也會有的,天真爛漫,卻很少仔細地去規劃自己的未來,思考問題也容易感情用事。
而反觀楚喬。
她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她不斷地強化自己。
作為人獵場的獵物時,她沒有只顧著逃命,而是一直分析一切對自己有利的地勢和敵人的攻勢,即使命如微草,也不輕言放棄。
在青山院,她一邊想辦法保護自己的妹妹,一邊不卑不亢地和錦燭斗智斗勇,就蛇蟲一事以細致的辯論勝了錦燭,免了一難。
而當皇上把元淳賜給燕洵的時候,楚喬當面碰上。三年的患難與共,她對燕洵的感情早生根發芽,她只是一怔。
此時若是元淳,定會強顏歡笑地送上祝福,然后回頭眼淚鋪滿回程的路。
楚喬聽說后,立刻知道,皇上這樣做,是打算對燕洵下殺手了。
此后她所煩憂的,不是兒女情長,而是計劃被打亂,該如何讓燕洵成功地回到雁北,免受滅頂之災。
元淳到楚喬,是每個人成長的過程,是一生里兩座既定的里程碑。
等元淳歷盡苦難,看穿世情,終會成為楚喬。
2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文是個學霸,從小到大的考試都是順風順水,高中拿到了大學的保送資格但依然覺得高度不夠選擇高考,后來也果然考了好成績。
天縱奇才,難免便多了些傲氣,覺得自己得到什么都是理所當然。后來面試一次便進了一個不錯的公司,這份傲氣便愈發不可收拾。
起初的工作很麻煩,但機構過于簡單,她覺得簡直大材小用,舞臺太小無法施展。便去找主管,主管說:“你先得學會沉住氣,然后才能成大事。”
當時的小文很偏激,她覺得這套官話完全狗屁不通,是敷衍自己,但依然抱著不甘繼續干下去。
她很擅長總結歸納,進步很快,經常同樣的工作量別人才做至一半,她已經做完了,便自顧自玩手機看小說,完全無視紀律。
主管沒有責怪她,但也一直沒有提拔她,她一怒之下遞交了辭職信。
后來她談戀愛,男孩子很愛她,覺得吃外賣沒有吃自己做的健康,便時常在小文下班回來時讓她先休息,做好菜再叫她。記得小文的生理期,那幾天會泡好熱騰騰的紅糖水。兩個人公司距離不算近,但下了雨也會及時送傘過來。
小文身在福中,但如同久處芝蘭之室不知其臭,慢慢地開始吹毛求疵,男孩子也遷就,偶爾也會解釋幾句,但長此以往,便提出了分手。
他說:“我很喜歡你,想過要和你過一輩子,但我一直希望你能夠稍微成熟點。我知道你標榜少女感,但少女感和幼稚是有區別的。”
小文發著脾氣,把他的東西一件一件丟出去,男孩眼眶發紅,但什么也沒再說,等撿起最后一件東西的時候,便離去了。
小文冷靜的時候,看著空曠曠的房間,知道男孩已經完全從她生活里剝離,自己的生活忽然有了個巨大的空洞。
她消沉了很久,慢慢地改變自己。雖然不至于變了個人,但成熟了許多。
故事很老土,但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成長就是陣痛的累積。
3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像元淳一般,天真爛漫,考慮事情的時候不愿多浪費一個腦細胞,說話也是口無遮攔。
這樣單純地長大沒有什么不好,無憂無慮,做一切喜歡的事情。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
二十多歲的年紀,我們像一直被養在動物園的老虎,忽然有一天被送出園子,重歸自然,此后,不再有人準點地把食物送到面前,覓食全靠自己。
同時也意識到父母在迅速地老去,獨木橋上擁擠的人群,工作即使不喜歡又憚于工資的分配于是委曲求全……
這時候才清楚此前那么多的無憂無慮都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扛著苦難,現在饋贈結束了,這份責任重新轉移到我們身上。
很多事情即使不喜歡,也得試著習慣,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我們被推搡著長大,去成為像楚喬這樣獨當一面的人,因為只有學會成熟,才能順利地完成學生和社會人士的角色轉移,才能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對自己會有充分的把握。
從元淳到楚喬,是每個人成長必將經歷的過程。
愿到最后,我們都是楚喬。
作者:麻繩先生。想像捻麻繩一樣地去寫字,細致和簡單并存,歡喜和悲傷夾雜。喜歡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轉發。轉載請簡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