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秋之際,我應邀到云南大理參加藝術交流活動。期間,在好友陪同下,游覽了蒼山、洱海。
那天風和日麗,綺麗柔美的洱海一碧萬頃,水色澄鮮,湖中白帆片片,輕渡重云。
蒼山十九峰嵯峨壁立,挺立云端,峰頂縈云載雪,銀光閃爍;峰間深箐斷壑,蒼山十八溪清泉奔瀉。
山中飛云變幻,時而淡如輕煙橫拖,時而濃似潑墨凝聚,一條神奇美麗的乳白色玉帶云時常橫束在蒼翠的山腰。
玉洱銀蒼,山水相依,蒼山奇峰,一一倒插湖中,各呈其異,交相輝映。
如畫山水中,講解員紫蘇的聲音猶如珠玉落盤:“……云、雪、峰、溪為蒼山四大奇觀。這明麗的山水,自古就為人推崇。明代著名文學家、學者楊慎寫道:‘一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越……山則蒼龍壘翠,海則半月拖藍……’”
蒼洱之間,寺庵林立。
我們進入感通寺后,只見蒼松古柏間,梵宇一片,殿閣軒昂。
“嘉靖年間,楊慎被貶云南,曾居住在寺內廂樓,著有音韻學書《轉注古音略》。明末清初,寺僧擔當仰慕楊慎品學,重修楊慎舊居‘寫韻樓’為自己住所,‘名士高僧共一樓’的佳話古今稱頌。”
紫蘇數次提到的楊慎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便隨口問道:“是明代因議大禮而被嘉靖貶官戍邊的楊慎嗎?”。
“對,就是此人!”陪我的朋友答道。
“議大禮是怎么回事呀?楊慎和這有什么關系?”紫蘇好奇地問道。
這一問,便問出了我一個多小時的講解,從什么是“議大禮”到楊慎生平,特別是楊慎被貶云南以后的情況。
一代名士的悲情人生和著悠遠的鐘聲,回蕩在山水之間,紫蘇望著我的眼神也漸漸多了幾許色彩。
下山時已是月夜,月色下的洱海朦朧縹緲。
水涵月影,迷茫空靈,風來波動,水波載著月光,猶如萬點繁星。
就在“洱海夜月”夢幻般的秀雅風姿中,我和紫蘇的手悄悄地、悄悄地牽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