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老師們聊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現象,感統失調的孩子除了先天不足,更多的是后天的過于精細的帶養方式。
現代社會,啃老族的孩子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所謂的"巨嬰",畢業后依賴父母找工作,買房子,買車子,帶孩子等等也是普遍現象。父母稍有不慎,被子女暴打,甚至殺害的也經常會有報道。
中國人對教育非常重視,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中國有句古話:升米養恩人 ,斗米養懶人 ,旦米養仇人。過度教養對孩子和家庭而言也是一場噩夢。
經常有家長問我,你家孩子怎么這么獨立,你是如何培養的?
遇到這個問題,大歐我常常呵呵一笑,
為什么?
因為孩子的獨立性根本無需培養,它就是生命的本能:
幾個月的孩子會從大人手中搶過餅干放到自己嘴里,剛會走路的孩子拒絕大人的攙扶等等。這種不愿接受大人的幫助就是孩子獨立性的表現。特別是兩歲多的孩子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獨立性會更強,什么事情都喜歡“我自己來”,特別不希望大人包辦代替。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夠順應孩子的本能,允許孩子自我實踐,那么他們的獨立性自然而然就能慢慢形成。反之,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的這一成長特點,甚至把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當成執拗、不聽話而訓斥責罵,那么,孩子可能就會逐漸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害怕困難,缺乏主見和自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