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漢堡工業大學的這一學期,原本在來之前制定的學習計劃里面并沒有 來這里選課的時候 ,臨時發現一門通信網絡系的研究生的6學分的task-oriented課,Simulation and Modeling。 盡管自己與建模有一小段不堪回首的參加ICM(建模美賽)失敗經歷,但發現自己的curriculum里其實也有企業建模選修課學分可以和這門課兌換。和導師溝通后 決定嘗試一下這門課。?
由于教室在另一個校區,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就遲到了。而且一進去被教授極快的語速和遍布生疏的通信術語的PPT嚇倒了,心里其實打了退堂鼓。 最后下課時助教介紹課程的說是以兩人一組的小組形式進行項目學習以及最后的final project。下課時,一些同學在討論退掉這門課…
盡管一個人也不認識,我決定還是鼓足勇氣找人組隊試試看。本來想找個女生,一環顧發現包括我就3個女生。然后,問了坐在我鄰座的一個“地中海”的德國男生,人家已經有了隊友……“最后再試一次吧”,心里這樣鼓勵自己。
“Excuse me, sir? ” 我弱弱地用著小學課本的套話…
"Have you formed a team?"
“Not yet! Are you interested in ?”
現在回想,無比感激當時自己的勇氣。否則不會從這個項目和這個德國小哥身上學習這么多。
Final Project
中間的小練習項目就略過了,重點寫一下Final。盡管助教布置時就不斷強調,
“6-week final project, 絕對比你們預想的工作量大得多",
”START ERALY“”START ERALY“”START ERALY“!
像以往一樣,自己宣稱是戰術上的“輕敵”,其實就是對該認真的大事沒那么上心 。但每一次這種心態都是會導致最后的失敗或者不夠滿意的結果。
與我相反,Jannick在與我聊天時“A little afraid of the final project”,我們相互打氣,”I think we can do it!“ 但他不只是像我口頭上打打氣自我安慰,將這種壓力轉化周全的時間計劃以及提高對項目難度的預期,以不至于中途被困難嚇倒(顯然,我的糟糕心態在后面攻關時期就漏了馬腳)。首先,拿到任務,另一組兩個德國男生就開始投入工作,而Jannick確決定”Shall we schedule some meeting dates so that we will ensure we have enough time for the project in the next few weeks?“ schedule是德國人必備的特點之一,也正是因為詳細周密的時間安排,才保證各項的活動會有序進行, 不會因為后面多了其他事情忙了手腳 顧此失彼。于是我們先確定了四周以內10次的見面的時間。 實話說,我一直都是開始的時候對自己的效率過于樂觀估計,心里暗想,這么個作業10次肯定綽綽有余了呀…對任何任務的合理客觀預估真的是需要合理的心態、經驗以及對自己執行力的準確把握。
我總是在開始的時候急躁地想以不現實的速度吃熱豆腐。我當時在當周原本計劃和營會認識的幾個姐妹一起去南德馬丁路德的家鄉及周邊城市進行Reformation主題的旅行,因為這個項目, 我就想放棄這個旅行計劃,但Jannick 堅決認為我應該enjoy time here,”you should know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但我覺得我們的項目更重要啊…“而且由于各自的其他事情,于是我們前兩周基本沒有開始建模。?
前幾次meeting還是比較順利的。在開始整個工作之前,我們又花了不少時間在版本同步上。由于Jannick的Mac性能更好,我們基本上就在他的電腦上建模測試。但為了讓這個項目不成為他一個人的項目,他建議用NextCloud來在我們的文件夾同步工作。 這樣我們的任何修改更新都是共享的。我們通讀理解了整個任務要求,在OmNet++上開始構建整個網絡的拓撲結構,這個過程中 Jannick拿鉛筆一項項check要求的參數是否實現,以防遺漏要點。每一次開始前,Jannick 會預設今天的任務,結束時,會主動說, "Today I will go back to do...." 通常他會主動承擔寫一些腳本 Matlab代碼的有難度一點的任務, 也從來沒有以命令的口氣給我分配任務, 除非說”Could you do...but you cannot it is also okay, I don't expect you must do, otherwise we can do it together...或者需要我主動提出來,畢竟我知道多做一些是對我自己有好處,但我卻是也沒有做太多。另外,Jannick還會寫項目的TO-DOlist, 明白當前任務。就這樣,我們的進度甚至趕上了當初比我們早開始的那兩個德國男生的組。
不合理的結果 無法找到原因
由于模擬需要的時間過長,助教推薦我們用學校機房的跑模型。一開始我們建好模,我們分別用SSH連一臺機器運行任務中兩個部分uploading和downloading情況的模擬。然而四天過后,收集了3000多個文件的結果,用Matlab用正則表達式的一個函數從sca文件收集數據plot出來后,發現數據并沒有預期的變化趨勢。實話說,我對數字并不感冒 我當時一心覺得,“能跑出來數據 畫出幾張像模像樣的圖就應付著夠寫報告就行了吧 還這么較真干什么呢 我真心不在乎loss rate怎么就不夠高…” (注意 我的做事不認真的心態這個時候就露馬腳了 這就是所謂的“重視學業” 自己都為自己慚愧)
在幾經排查與嘗試無果后,我們決定去找tutors,而幾個tutor也都沒有找到問題,其中有一個提出可能OmNet++不喜歡GB的單位會有異常, 但我們修改多次依舊是異常的結果。“”而此時只剩一周時間了,而且這中間我還有一場TOEFL考試,其實我內心是已經幾近放棄。但Jannik依舊和tutor積極地用郵件溝通, 不斷嘗試,這聽起來很容易,但真的做起來實在是麻煩。修改配置文件參數 、寫python腳本把模擬分段在三十幾臺機器上并行運行減少測試時間,最后收集數據等等。我也找不出來錯誤,幾乎是心灰意冷。
如果不是他的堅持和努力, 也是感謝tutor們耐心負責地幫我們,一個度假回來的博士生助教可能是夠資深,一眼就看出了我們的一個參數mss少8MB。
接下來就是寫文檔了,ddl還剩四天,托福考試還剩兩天。Jannick提議用Latex,“What would you suggest? I am only a little bit more like Latex” 好吧,又是這樣委婉有禮的提議,叫人怎么拒絕呢。盡管自己對Latex有噩夢般的回憶(今年參加美賽,作為寫手,在還學了沒一周就盲目自信地用latax,最后編譯一直出錯,最后排版不堪入目。 沒能把小伙伴的成果完美地展現出來 ,至今愧疚)?
德國人整個民族都是強迫癥。對于文字排版的要求更不是一般高,學生的論文都像出版物一樣。這次一同撰寫報告的過程也是讓我印象深刻。 一開始,我自認為bulletin 的方式羅列要點是比較條理清晰的,但是后來Jannick幾乎把我寫的地方reedit了一遍。他的效率是極高的,當我考完托福準備開始完成我的Analysis的一章的時候,打開他部分完成的文檔時,真心是感覺到眼前一亮,圖表 文字 排版,一種細致嚴謹的氣息鋪面而來。(可以盡情笑話我沒見過世面)
對于我這個誤過汽車、火車、國際航班的拖延癌患者,已經很滿意可以沒有趕著ddl最后一分鐘,如此從容地交了報告和Presentation。但有趣的是,對于Jannick 這是他交報告交地最趕的一次。這種感覺確實要比往常的火急火燎的焦急狀態好得多。看來我以后真的要朝這個方向努力。 看似是簡單的時間觀念,但背后包含了很多明確問題、合理分工、面對困難的合理心態及合適的求助方式、任務優先度排序等等方面需要提高。
盡管在德國這半年,不斷地被刷新價值觀,很多人喜歡找借口,諸如“家庭拖累了事業發展啊”,但確實有人可以做到工作與生活平衡:Jannick昨天還在參加爺爺的生日Party;周末經常回家陪家人;和在一起五年的女朋友的小家也是布置地非常甜蜜。“豬隊友影響我發揮啊”,和我這種小白又拖延的隊友,有人還可以做到有擔當又不凌厲 不獨攬榮譽 :其實我感覺他自己完全可以做完整個項目,反倒是和我一起做還要耐心地給我解釋,征求我的意見;在和tutor解釋和發郵件是總是以“我們“做主語”We have done...we though...“署名也堅持把我的名字放在前面,”Lady First“;盡管那個時候我已經不負責任地在準備自己的托福考試了,他還解釋”I should do more, since you have exam, you don't need to feel bad“,同時也給我留出任務的余地可以得到鍛煉。
明天是最后的Oral Exam,也就是最后的Presentation 顯然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可以沒有那么焦慮。最后交了報告后Jannick還以委婉的方式提醒我,"I think I would just read the slides tonight and get a whole idea of the course.."?
寫到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寫這么多Jannick 的優點 并不是對人家有意思,標題可能有點容易讓人誤會,My fault. 只是覺得這個德國同學身上很多學習到的珍貴的品質,整理記錄出來提醒自己也說不定可以于讀者有益,了解德國人的嚴謹與生活態度是如何體現在生活之中的。?
當然,看到差距,也不至于沮喪,畢竟他也是有近六年的研究所和公司的工作經驗,高中畢業就去電子行業工作了一年,之后本科期間也一直在一個研究所做work student, 現在在世界第三大的叉車公司一邊工作一邊讀書。 實踐中總是能成長和積累不少經驗。
TAKEAWAY:
對重要的事提高重視,但是同時轉化為合理的時間安排 而不是無效焦慮。
與此同時,保證家人與生活優先,適當的休息才能讓你事半功倍。
積極動手實踐,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