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高考學子,都是聽者前輩們的:高考完了,你就解放了。
這樣一路被“激勵”著過來的。
但他們肯定沒有告訴你事實真相,大學只是人生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大學是成年人的象牙塔,沒出社會之前。都不知道呆在里面有多爽。
畢業后的大學生迷茫找不到好工作。就像30歲以后很多人迷茫,看不清自己未來方向一樣。
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找工作眼里不能只有錢。因為真正掙錢的工作和經驗、實力是脫不開干系的,錢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于剛畢業的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積攢工作經驗和人脈
身邊雖然有部分大學生在創業或者做淘寶等等,看似來錢快,實則是犧牲了積攢各行業經驗和結交的人脈的寶貴時間。
但是對于大學生創業來說,能成功的卻不多。因為前期積攢的東西太少,沒有過硬的產品或技術,沒有好的推廣渠道和靠譜的合伙人。
創業注定是以失敗告終的。
如果失敗以后再出來找工作的話,挫敗感會更加明顯。
現在大學生出來的普遍工資水平是在3000左右,當然根據城市和行業不同有所浮動。
剛出社會面臨租房和吃喝住行一系列的開支,幾乎是月光族。在錢掙得不多的時候,反而最多的是時間。
剛說了,才進入職場我們最不該的就是糾結面前這點工資的多少。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擴大自己的社交面,因為到了未來就會知道掙錢是遲到的事情,但前提是我們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關于選擇行業和公司方面寫幾點自己建議吧。
選擇大公司
小型的創業公司很多,但是實力參差不齊。人員架構,還是經營能力都不是很完善。對于剛畢業的實習生來說無疑是在賭。
創業公司的成功率很低,說5%都算高的。隨時面臨卷鋪蓋走人的風險,對于剛畢業還沒有社會經驗的畢業生來說,在創業公司工作實在沒有安全感。
對了,這類公司在招人的時候最喜歡的套路是“只談理想,不談錢”
跟對人
選對了公司,大部分程度上還是因為選對了上級領導。
上級領導的管理風格,會對你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業務能力和管理風格在整個團隊里起著標桿作用。
能在牛逼的人身邊做事,相當于你的職場生涯拿到了Buff。有一個可以模仿借鑒的標桿,只管跟著干。能夠掌握他們做事精髓,這可比我們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有用的多。
行業都是共通的
如果你還迷茫自己到底該做什么樣工作?
我只能說能夠在20歲就明確知道以后職業方向的人,除了醫生、科學家、程序員、技術員等這種專業性極強的人能夠極早定下來以外。其它大部分職業都是共共通的,界限沒有那么分明。
當然最好的是你大學所學的專業,恰好是你喜歡的行業。那么在選行業的時候也不會有什么迷茫。
但事實是大部分人都做著和自己大學專業完全不同的工作,所以也不用焦慮自己勤奮學習了4年的專業,怎么找工作一點忙都幫不上,不白學了嗎?
當然沒有!只要裝進了我們肚子里面的知識,早晚都用得上。
比如我大學學習的會計專業,現在我工作卻做得是新媒體。但是會計知識在我做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時理財時,可以幫助我理解得更快。所以你能說之前學習的知識沒有用么。
你可能想問說半天也沒有指一條明路啊?
抱歉,沒有人保證你該走哪條路。
我的建議是有合適的機會和平臺就先上車,因為在30歲之前能夠找到一條自己能夠堅持并做得好的方向就不錯了。
但是這個前提是試錯和嘗試。
避開太輕松的工作
先苦后甜誰都懂。
如果我一開始就奔著不要太累著自己去工作,那離咸魚的日子也不遠了。
你看網上那些寫中年危機帖子為什么這么火,還不是因為在年輕的時候做的工作大多比較重復機械,到了中年以后沒有選擇才會中年危機嗎?
所以你抱怨企業給你最低的薪水讓你做這最粗重的活的時候,好好想一下,現在的活兒自己做好了嗎?已經駕馭得輕車熟路了嗎?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聽完我這個非專業的人士碎碎念以后,是不是更迷茫了。
別啊!我還只寫了一部分,把我所有口水話寫完的話,保證你會打死我的。
當然你可能覺得我說的全錯,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