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說南游,看似如此浩大,其實僅到了廣東與福建兩省,也只是到了兩省個別地區,分別是廣東潮汕地區與福建龍巖土樓。
(一)
潮汕地區的鄉土情節特別重,更何況我的祖父在87歲高齡仍對故土念念不忘,在清明之際即使腿腳不便也依然堅持返鄉掃墓。
但是由于身體狀況、年齡等原因,所以有諸多限制,多虧國家出臺的政策好,清明的時候高速路段免費,方便人們祭祖,然而祖父卻歸心似箭,在清明前一天就催促著伯伯從江西出發回到揭陽棉湖。
十個小時的路程抵達目的地,老人家血壓高易激動,當見到同宗族的親戚時總是口若懸河,忽而又淚沾青衫。
清明當天,我們一大早來到了各宗族先輩們沉睡的山頭,俯瞰山腳可謂車水馬龍,掃墓的人將周邊圍得水泄不通。親戚們護著祖父,循著小石子鋪成的小路,翻過雜草叢生的小土坡,輾轉到了曾祖父曾祖母的墓前,大家先將墓邊的雜草清理干凈,給墓碑題上新字后,祖父激動得跪下扶著墓碑傾瀉出肺腑之言,伯伯與我也跪下向祖先磕頭。之后祖父來到了兄弟的墓前看望,仿佛又回憶了昔日時光,這么多年過去了,一定有很多遺憾。
下午我們就離開了棉湖,一是怕給親戚們帶來麻煩,不好照顧;二是祖父身體狀況不太好,情緒太容易激動,怕出現意外。隨后我們到了汕頭,來到了祖父曾就讀的高中——金山中學。一切變化太大,祖父已經完全認不清了,在安保處詢問年輕人過往的些許事,但也已無人知曉,好在有一位資歷比較老的門衛與祖父談起了校內建筑的變遷。
(二)
由于正值清明假期,也趁著祖父祖母還方便出來走動,伯伯就帶我們來到了由汕頭管轄的南澳島生態旅游區。在南澳島,你可以看見天海相接,水天一色。其實對面就是臺灣,只是太遠看不見。晚上吹著海風散步還是很愜意的,這里生活節奏慢,非常適合休閑。同時這里也標志著南宋的滅亡——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后,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住了一晚后,我們選擇繞遠路從福建回家,并去參觀聞名已久的客家土樓。在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衛星照片上發現中國福建西南山區出現了不少類似于核彈發射井的建筑,這讓美國驚慌不已,其實他們看見的就是客家土樓。在電影《大魚海棠》中的建筑場景設計也參考了客家土樓。
土樓內景布置是參考了陰陽五行的風水,同時一脈相承,居住環境可以說比北京四合院還要密集,雖然姓氏不同,但是追根溯源還是一家人。我們在土樓內的民宿住了一晚,可以體會到當地的居民也十分熱情好客。
(三)
讓人感觸比較深的就是兩省的飲茶文化,廣東人好飲茶,福建產茶,這就促進了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茶具與泡茶手藝都是有講究的,因此被稱作“功夫茶”。
另外還有地域氣候差異,內陸地區比較燥熱,少海鮮,且個人偏愛冷飲,導致胃寒。到潮汕之后濕熱,開空調又多食海鮮,屬陰冷,腸胃不協調直接引發了急性腸胃炎。
(尾)
以上包含個人對地域文化的主觀見解,如有所誤差請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