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沉淪》可以說是郁達夫的代表作。在這部小說中郁達夫塑造的主人公可以說是郁達夫自我的展現。
在這部小說中,我看見了一個擁有新思想,新理念的年輕人。是的,他擁有先于他人的思想,但是,他所處的社會是那樣的黑暗、腐朽,那個社會排斥一切的新,一切的不同。于是,小說主人公成為了郁達夫小說中的零余者,他不被現世所接受。因為那一切一切的排斥,這個年輕人變了,他變得敏感,變的多疑,他懷疑他身邊的一切人或事,他在自己的心上筑起了一道高高的籬墻,別人走不進來,他自己也無從出去。他一面想要堅持自己的理想道德,但一面又心生邪念,因而,在這樣一種深沉的矛盾的較量中,他逐漸落于下風,逐漸陷入了沉淪,于是,在這種永無排解的壓抑困頓中,他選擇了走向死亡。
小說是以主人公的死亡為結局的,可是,雖然它這樣就結束了,但其中蘊含的時代內涵卻閃耀著光輝。郁達夫《沉淪》中所描繪的主人公代表了一類人,代表了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一大批擁有先進思想的年輕人。他們與自己的祖國一樣,沉浮在那亂世,他們擁有自己無限的苦惱,他們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在黑暗中踟躕前進,但是他們擁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就像《沉淪》中對自己的祖國的呼吁一般。
其實《沉淪》帶給我的最大的震撼是在郁達夫對情欲露骨的描寫這一部分。因為一般而言,在民國時期,或許民風開化了,但是,普通民眾應該也無發接受如此直接的表達,為此,也有很多人認為郁達夫是心理變態。一開始,我也這樣認為,可是,當我對郁達夫和對那個時代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只后,我發現并不是這樣的。就其所在社會來講,雖已開化,但是,封建思想的影響仍然無處不在,而以郁達夫為首的他們這一派文人,都致力于更深地打破舊思想的禁錮,因而,在一定層度上而言,郁達夫那種對于情欲的露骨的描寫就是對封建社會的很好的反抗。并且,通過對主人公毫無保留的私欲的描寫也更加能夠反映那個時期的年輕人的病態心理,反映社會現實。這,便是我所理解的《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