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今天考了100分!”
你的孩子有沒有這樣在外炫耀過自己的成績?一個會當媽媽的人會告訴孩子:“孩子,考了多少分你可以回到家告訴媽媽,在外面就別說了。因為你身邊會有沒考到100分的孩子,他們會羨慕甚至嫉妒你。同時你身邊還會有自己孩子沒有考到100分的阿姨,她們聽到會難過。”
謙虛的人會學到更多的東西,會受到大家的歡迎。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謙虛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謙虛的觀念似乎早就深入人心,人人都會說句“謙虛使人進步”。可是真正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謙虛習慣的家長,又有多少呢?一個人是不可能將自己不懂的知識教給孩子的。我的母親就是個例子。
其實我就是比較喜歡炫耀自己的人,常常自己跟自己較勁,怎么又不謙虛了?連自己的嘴都管不住,還談什么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呢?為此我有一段時間特別痛苦,后來經過我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到底這個毛病怎么來的?我媽媽就是一個比較喜歡炫耀自己的人,喔!原來根在這了,媽媽是這樣的性格,潛移默化就影響了我。媽媽不懂得培養我謙虛的習慣啊,導致我養成喜歡炫耀自己的的毛病。
家長們往往認為孩子還小,不加干涉,可時間一長,孩子就養成了炫耀的習慣,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等他長大走上社會,就會吃虧,甚至一事無成。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謙虛習慣的意識!
那么培養孩子謙虛的習慣應該從哪里開始呢?從老祖宗的智慧當中啊!(關注我帶你用老祖宗的智慧科學育兒)
老祖宗在《弟子規》當中就講了:“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意思是講:作為晚輩,稱呼長輩,不能直呼其名諱;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要顯擺自己的本領。只有這樣做才能慢慢養成謙虛的好習慣。
《弟子規》要求孩子面對尊長的時候,態度要恭敬,姿態要謙虛,不能目無尊長,夸夸其談地炫耀自己。它還要求我們對人要有禮貌,對同輩或者小輩可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但是對長輩要用尊稱,不能直呼其名,因為那是極其沒有教養的表現。長輩們年紀比我們大,生活經驗也比我們豐富,所以即便我們懂一些長輩們可能不了解得“時髦”東西,那也不能以此自傲,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從而藐視長輩們的社會經驗,那是愚昧自大的行為。應該告訴孩子時刻保持虛懷若谷的態度,取長補短,認真學習長輩的經驗,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尚書》中講“滿招損,謙受益。”意思是:驕傲自滿招來損失,謙虛謹慎能得到益處。“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但生活中,因為一些小成就就驕傲的人不少。事實上,要想獲得成功,謙虛的態度是必不可少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們早已聽說過,驕傲只會讓本來有優勢的人麻痹大意,從而失去先機;謙虛卻會激勵原本條件不足的人不斷奮斗,最終實現自我超越。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時刻保持謙虛的習慣。
我們來看一個因為保持謙虛,而收獲友誼的故事。
東晉皇帝司馬昱yu邀請大臣王坦tan之和范啟,前去議事,范啟年齡大而官位小,王坦之年齡小而官位大。他們兩人互相謙讓,讓對方走前頭,最終王坦之還是沒讓得過范啟,走在了前面,這也算是以官位來分尊卑了。王坦之感受到了范啟對自己的尊重,于是投桃報李地說了一句“簸bo之揚之,糠秕bi在前”,謙虛地表示自己因為無才所以走在前面,拋磚引玉。而范啟聽了這話后,也感受到了王坦之的關愛,便回了一句“洮tao之汰tai之,沙礫li在后”,謙恭地說自己不過是被淘汰的沙礫,而王坦之則是在前的金玉。
兩個人都相互禮讓,雙方都以對方為尊,因而氣氛和諧融洽,為彼此的交往打下了基礎。可見,謙虛會讓人收獲良好的友誼,會讓人打開友善溝通的窗口,會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
其實謙虛的習慣不僅僅體現在交朋友上,還體現在一個人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華為集團的創始人任正非先生就是這樣一個謙遜低調的人。
現在的華為集團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但是任正非過得卻十分低調。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企業家會上一些節目,或者是接受一些訪談之類的采訪,但是任正非卻很少。任正非一向不愿意在大眾面前多露臉,他認為出名應該靠的是自己的產品,而不是依靠上節目,他是企業家,又不是明星。有些商界大佬出門相當有排場,保鏢、豪車、司機,應有盡有,但是任正非卻不是。任正非出門非常低調,他出門就是自己坐飛機,自己叫出租車。網上經常會有人說曾經偶遇到任正非,特別低調,說他跟平常老百姓一樣,一起排隊等出租車。如果不告訴你這是華為集團的創始人,你是絕對想不到的,低調的看上去只是一個普通的老人而已。
不只是路人,包括很多華為集團的員工也認不出來任正非,因為他太和藹可親了,他還經常去員工餐廳和員工們一起排隊買飯,有時候員工加班太遲了,他還會親自給員工們送飯,少有員工能認的出來,可見他是個多么低調的人。也正因為他的低調,才讓華為集團取得今天的成就。
華為在中美貿易戰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雖然華為手機業務受限,但是華為已經拿下了全球超過一半的5G訂單,可以肯定的是這也不會是華為集團的終點。在任正非身上我們也能明白,謙遜低調是多么難得的一種美德,我們和孩子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那么家長具體如何去做,才能培養孩子謙虛的習慣呢?
1.開闊孩子的視野。
狹窄的眼界往往容易滋長驕傲的情緒。因此,家長要培養孩子廣闊的視野。在任何集體中,若以己之長相比別人之短,不外乎就是沾沾自喜,自以為是,認為自己什么地方都比別人強,看不起別人。父母應該開闊孩子的視野,引導孩子走出自我的狹小圈子,帶孩子到更廣闊的地方走走,陶冶孩子的情操。還可以讓孩子多了解一些歷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豐富孩子的知識充實其頭腦,使之變驕傲為動力。
2.讓孩子認識驕傲的危害。
驕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視野狹窄,自以為是。人一驕傲起來,必然會脫離實際,那么挫折和失敗就將接踵而至。家長應該讓孩子認識到驕傲是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任何成績的取得,只是階段性的,只能作為一個新的起點。不能躺在曾經的功勛冊上睡大覺,還得擼起袖子,繼續奮斗。在學習上,知識是無邊的海洋,如果因一時一事領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識不夠、眼界不寬的表現。家長應有意識地給孩子介紹一些成功者的經驗,告訴他們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績后仍能保持謙虛的人。
3.幫助孩子全面認識自己。
驕傲的人可能多多少少有某方面的長處,總覺得自己有點驕傲的“資本”。對此,要做些具體分析。如果都把自己的長處當作驕傲的資本,各恃shì所長,相輕所短,那長處就可能成為短處,成為羈絆jī bàn自己腳步的繩索。
幫助孩子全面認識自己,父母應該先分析孩子驕傲的基礎:是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好,還是孩子藝術潛質比較高,還是運動天賦等等。然后應該讓孩子認識到,他身上的這種優勢只不過是限定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要是把他放到一個更大的平臺上,他就會失去這種優勢。正確的人生態度應該是積極進取,而不是驕傲懈怠。優勢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應該讓孩子全面認識自己,努力彌補自己不足。
4.不要過分地夸獎孩子。
由于孩子的自制力較差,往往在夸獎面前翹起了尾巴,迷失了自我,最后淪為平庸。古人云“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于死。”就是講:有位官吏的馬非常肥壯,看到的人都說這是一匹良駒,肯定跑得很快。馬的主人對這些贊譽很是得意,便讓馬不停地奔跑,不給它歇息,最后導致馬因為過度疲勞而死。殺死馬的人,就在身邊,就是那些在一旁拼命給馬鼓掌、叫好的人。這就是所謂的“捧殺”。所以家長朋友們,您也不想因為自己的過度夸獎,而讓孩子淪為平庸,甚至走向失敗吧?所以家長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好!這次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收看!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