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瀚書海中拾得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在我看來并非是一件易事。天生喜歡黑色,神秘又莊重。人都是愛屋及烏的動物本性,我也不例外,于是在浩如煙海的“書堆”中發現有著純黑色裝幀的《列夫托爾斯泰說欲望》這本書對于我這個初涉書海的小人物來說,著實欣喜不已。
書中的前幾頁介紹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平生,跌宕又平淡無奇。因不滿上流社會的嬌縱和腐敗生活,毅然跟隨兄長遠赴戰場,人生的抉擇使得他的余生看似自由,卻不怎么順遂。大人物也是得有婚姻的,即便他在書中極抵觸結婚,倡導童貞的意義。他的妻子最初出嫁時僅有17歲,可能是因為年紀太輕,心智便也未發育完全,一個17歲的少女哪里懂愛,更不必說責任。所以托爾斯泰的晚年在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矛頭相對時,家庭生活也并不和諧,不免落得個晚景凄涼的下場。掙脫世俗,追尋靈魂自由的一生,1910年,托爾斯泰平靜地跨過了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程。
? 談及大人物眼中對“欲望”二字的看法,其實與常人無異。貪婪,放縱,驕傲,憤怒,淫亂等。佛教曰:“殺人,偷盜,酗酒,淫亂”都是因欲望而起。欲望之根,無處探尋,人的本性使然。飽暖思淫欲,所以蘇格拉底從不觸碰除了果腹之外任何滿足口福的食物,并且終生教導弟子。他時常援引尤利希斯的故事,尤利希斯是在同伴中唯一未落得豬下場的人,其實道理淺顯又易懂:他不貪吃。
? 你有沒有深入地想過一個問題:“煙酒向來被作為人類天敵的身份被整齊地擺放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上,但是為什么每天還是有無數雙手毫不抗拒又理所當然地伸向它們?”實際情況是,人們是在用煙草,葡萄酒,伏特加和鴉片窒息理性的過程中來獲得快感。因為人們總想過卑劣的日子,而理性不被窒息的話,它會無情地指出人們生活的卑劣。在煙酒中沉迷于忘卻,就像一個人打著燈籠在黑夜里行走,艱難地辨認著道路,迷失了,又走回來。后來這人厭煩了分辨道路,吹滅了燈籠,干脆走到哪算哪吧。
? 不管什么樣的錯誤,什么樣的罪孽,就在你初犯的時候,已把你牢牢束縛住。但在最初的時候,它對你的束縛很松,就像蜘蛛網,如果你重犯這個錯誤,蜘蛛網就會變成絲線,接著便是麻繩。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這重罪,它就會纏緊你,開始是繩索,而后是鐵鏈。人的本性尚是如此,孑然獨立的時候,追求至純至善,容不得半點污漬。但是一旦在純凈的白紙上潑上半點墨,這半點墨便變成了在紙上隨意涂畫的借口。
? 人的一生似乎每時每刻都行走在叫“貪癲情”的懸崖邊,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崖底,粉身碎骨,永世不得翻身。托翁在書中談及人的淫欲,不覺感同身受。他把淫欲美妙的不真實性比作是引人陷入沼澤不得自拔的螢火蟲,螢火蟲予行走在黑暗中人們一線生的希望,但是卻也使人陷入比求生更大的麻煩中。其實想想那些因貪一時晌歡而使自己的日子陷入沼澤中的男男女女,他們恐怕更像飛蛾吧。明知淫欲會糾纏住并毀掉自己,但是仍然沉湎于此。
? 王爾德也曾經談欲望,“我能抵制一切東西,除了欲望。”這個世界,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欲望,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念想。但是總歸還是掙不脫貪的束縛,情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