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時力學習日志】
本訓練營:100天精時力訓練營(2020年版)
今日主題:8-1 [白天] 腦力工作者時代
學習日期:2020年11月9日
1、[進步]今天在課程中的我學+我思+我行:
1.1 溫故
(1)謝謝@張歡對崔律小劇場3的解讀。張歡分別從事實、心理和精進的角度解讀了近視眼、正常眼、放大鏡的三種情況。
①事實上:@張歡說近視眼在看書和聽課時,以為自己看到了很多知識點,但實際上并沒有,只有戴上眼鏡才知道原來有那么多沒有看到的。而正常視力以為自己看到了和理解了,但使用放大鏡會發現還有更多的細節。
②心理上:@張歡說近視眼在心理上對自己要求比較低,只能看到一個大概,感覺不用那么仔細,而忽略了一個清晰世界的樣子。正常眼雖然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知識,但是仍然有好奇心。
③精進上:可以從近視眼進化到正常眼,再進化到使用放大鏡看世界,狀態是從模模糊糊到專注、清晰,再到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享受。
【我思】我感覺自己不僅在現實中是近視眼,在看書和聽課時也是“近視眼”,對自己要求比較低,覺得看完/聽完就可以了,有所收獲就可以了,并沒有要求自己回聽課程,看到更多的點,還對知足常樂引以為豪。在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好奇心沒有特別強烈,經常是被動地接受外界的東西,很少主動去探索。謝謝崔律和張歡提醒我這一點。
我希望自己先從模模糊糊、馬馬虎虎看世界進化到清晰地看世界。
【我行】然后呢?就像崔律說的,若只有1.5小時的學習時間,最好分配一小時給聽課、記筆記,半小時給語音輸入寫日志。在時間長度不變的情況下,我可以適當增加聽課、記筆記的時間,嘗試語音輸入寫日志。或者,我可以先回聽自己有感悟的點,慢下來深度思考,在日志中寫下更多的我思和我行。
【我思】寫日志時看到模糊和清晰,我還聯想到一個點:以前我的認知中很少有清晰的概念,更加不會辨析不同的概念。這三年跟著崔律學習,我感覺自己的認知中有了越來越多的清晰、準確的概念,有了概念辨析的意識,意識上和行為上也有了更多的界限感和分寸感,懂得了適可而止、適度而為等。比如日清單中的日程VS任務VS待辦事項、流程VS例程等等。
這一點其實幾年前我在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中就看到過,但是一直沒有太理解,感謝崔律的講解和實操給了我理解和改變的機會。以下是《財富自由之路》中相關的內容:“衡量一個人是否足夠‘聰明’的依據很簡單:看他腦子里有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看他腦子里那些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之間有多少清晰、準確、必要的關聯。”
(2)謝謝@諸慧在日志中分享的自己在精時力方面的收獲。其中節約時間→節約精力給了我一些啟發。
【我思】在制作日清單時,我的確有結合精力管理排序,將重要的、耗腦力的任務放到早晨或上午,將硬日程(和朋友聚會、團建等)盡量放到下午或晚上,在重要的任務之間穿插綠色任務或休息。但是,我很少從節約時間和節約精力的角度去思考。之前是因為我最大的時間黑洞是看網絡小說,只要開始看就很難停止。所以,每次聽到減少時間浪費的時候,我都只會關注那一個巨大的黑洞,我覺得只要我戒掉網絡小說,我就會有大把的時間。當時,我沒有余力關注其他的小黑洞,也很少去思考哪些事情能節約時間。
現在,我已經連續3個多月完全沒看網絡小說了,可以說我已經戒掉了網絡小說。這時候,我可以更進一步,開始關注小一些的時間黑洞,關注節約時間,關注節約精力了。
節約時間:四化;授權或委派;用騎車代替走路等。比如,以前我喜歡去水果店買水果、菜市場買雞蛋、蔬菜、雜糧等,從今年疫情開始,我更多地使用叮咚等APP購物,對方能送貨上門,減少了我外出的時間。(==真的減少了嗎?因為感覺比較清楚自己要買什么,最近都沒有列購物清單了,下單時選購好像和菜市場選購(含十幾分鐘步行)差不多時間吧。但是,手機APP下單可以同時購買主食、肉奶蛋、蔬菜、水果等,而自己外出購物需要走多個地方,綜合考慮,還是手機APP下單更節省時間,更節省精力——步行和提重物的精力。
1.2 新知
1.2.1 知識工作者VS腦力工作者
【我學】
(1)時代演變:體力工作者→知識工作者→腦力工作者。目前,很多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已經被速度快、不知疲倦、出錯率低的AI機器人取代了。比如財務機器人、銀行機器人等。人要去解決更加復雜的工作,需要更多腦力的工作。
(2)腦力工作者時代的關鍵詞是專注力、創新力、學習力。
①專注力+創新力:千萬不要一味追求創新力,覺得專注力不重要。先要習慣有很深的專注,先要在某個領域有精深之后,才能形成創新力。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需要專注完成的,只有少部分工作需要創新。(接下來2周主講這部分)
②學習力:這個時代每天都在產生新的事物,大家都在不斷地學習新的工具、知識、智慧。活到老學到老。(這兩周不講。)
1.2.2 三類用腦任務(崔律原創)
【我學】
(1)三類用腦任務:
①事務型任務:一點點腦力;日清單:綠色;解決方案:減少+四化。
②常規型任務:一些/很多腦力;日清單:黃色;解決方案:四化。
③高價值型任務:高腦力;日清單:紅色;解決方案:專注力、創造力。
(2)不同崗位、不同職位的這三類任務的比例不同。同一件事情對不同人來說屬于不同類別。比如訂機票、報銷等屬于助理的常規型任務,但是是律師的事務型任務。
上班族、學生黨、全職媽媽都可以用這個分類。
(3)對用腦任務分類的目的: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根據任務類型分配時間和精力。
【我思】在這里又一次看到精時力的思維方式——為什么要分類?因為要根據任務類型分配時間和精力。又是一種精力和時間的利用方式。
1.2.3 PDCA復盤
【我學】
PDCA小細節:①先制定目標和計劃。②中間隨時可以復盤。③一般人感覺檢查不足更容易寫,傾向于看到自己的不足、問題,發現之后才能改善。但是每次都只能看到不足,容易讓人感到沮喪,降低自信心。崔律推薦大家先檢查亮點,然后再檢查不足。④下一步行動:保持亮點、改善不足,為今后的行動提供改善建議。
【我思】我和戒掉壞習慣島的丹燕和銀桑連續做了三個月的日復盤,和崔律對PDCA的用詞稍微有些變化,感覺重點也有些不同。現在我又加入了飲食記錄小分隊,和Grace、曉風和泊漪(小小)一起做飲食記錄和飲食復盤,這次我可以嚴格按照崔律版PDCA來踐行,逐步優化每一個環節,提高自己的復盤能力。
【我行】調整自己的飲食PDCA復盤模板。
2、[檢視]我的三類用腦任務:
雖然有工作,但我感覺自己大部分時間更像是一個學生黨(學習者),目前幾乎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精時力學習和社群中,以常規型任務為主,事務型任務為輔。
①常規型任務舉例:作為學習者的聽課、寫日志、參加團建,作為島主的點評統計,作為小天使的整理日志,作為大天使的發布任務、指導小天使和檢查統計等。
②事務型任務舉例:作為戰隊的能量官,轉發上墻日志到戰隊群,統計上墻數據;作為學習者,刷小打卡日志、點贊和留言。
③高價值型任務:想不出來。也許梳理日志整理的指引手冊、梳理大天使手冊算是吧。
我通常會將事物型任務穿插到常規型任務之間,或者放到休息時間、碎片化時間做。我會給常規型任務留出大塊時間,更加專注地去做。
3、[復盤]我的1個PDCA復盤:
事件:組織團建
P. 目標&計劃:
目標:作為復盤交流群第45周的輪值島主,在11/8前組織一次復盤交流群的團建。
計劃:發起團建→準備團建→主持團建→整理團建。
D. 實施&結果:
結果:2020/11/07(星期六),完成復盤交流群的團建。
實施過程:
(1)2020/11/05(星期四),在復盤交流群發起團建時間的投票,給大家提供了三個選項,并且說明為什么選擇在晚上組織團建。當天晚上發現有4位小伙伴選擇了周六晚上19:00-19:40,沒有人選擇周五晚上的2個時間段。于是,在群里宣布團建時間是周六晚上。
(2)2020/11/06(星期五),手機矚目預訂會議室,手機微信制作團建公告(含時間、平臺、會議號、流程),發布到復盤交流群。流程是:①分享復盤的成就、收獲。②交流復盤的疑惑、困難。我的預想是5、6個人參加,大家輪流分享。
(3)2020/11/07(星期六),準備團建的幕布記錄,團建前三小時再次發布團建信息。
(4)2020/11/07(星期六),主持團建。剛開始只有丹燕,后來小芳旁聽,后來泊漪(小小)加入。完全沒有流程了,剛開始是和丹燕交流復盤,然后丹燕分享看劇收獲,然后泊漪提出自己的疑問,大家交流。中間甚至還穿插了兩位大天使的交流……
(5)2020/11/07(星期六),團建后上傳團建視頻,發布復盤交流群。
C1. 檢查亮點:
(1)在輪值期間組織了一次周末團建。
(2)提前一天發布團建安排,告知團建流程;團建前三小時再次發布團建安排,提醒小伙伴參加。
(3)團建后將視頻、合照打包到百度網盤,分享鏈接給小伙伴們。
C2. 檢查不足:
(1)因為剛開始只有我和丹燕,團建變成了一對一自由交流,有和復盤主題直接相關的,也有間接相關的,也有完全無關的。即使后來有小伙伴加入,好像還是沒有聚焦主題,沒有用到預先設定的流程。
(2)復盤交流群有12個人,但是參加團建的不到1/3,參與投票的小伙伴只有半數參加,剛開始感覺有些沮喪和失落,后來覺得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由自己的安排,參不參加團建是大家的權利,是大家的自由,我無權干涉。作為輪值島主,我組織了團建,完成了自己的職責,做到這點就可以了。
(3)在和丹燕交流時,沒有及時歡迎后來進來的小伙伴。說實話,我也有點不知道該怎么應對這種情況。是打斷丹燕,去歡迎小伙伴,還是怎么辦。糾結。
(4)發起團建時間投票時,也許我更多從自己適合的時間出發,給出了三個晚上的時間段,但是小伙伴們可能更喜歡早上團建吧。
A. 下一步行動:
(1)下次參加團建時,觀察其他人是如何主持團建的。如果有小伙伴中途加入,看看主持人如何應對。
(2)換位思考,不只考慮自己的喜好,多考慮其他人合適的時間。
4、[任選]自問自答/問崔律/想說的話。
A、自問自答:
B、問崔律:
C、想說的話:
寫到第3題,已經用了1小時了,感覺有些疲憊。看到第3題的題目是“我的1個PDCA復盤:”,既沒有說對之前的“我行”進行復盤,也沒有說對精時力進行復盤,剛開始我有點想直接粘貼昨日的飲食復盤,可能直接用,也可能改一改再用。后來轉念一想:這樣真的好嗎?這樣有助于我的成長嗎?想了想,還是決定選擇其他的事情做復盤。為了緩解疲憊,站起來走動了下,去了洗手間,然后去客廳接了熱水,之后回到電腦桌前繼續寫日志。
幻雪,你真棒,今天你克服了自己想要偷懶的想法,你是一個注重個人成長的人。(行為在前:慣例&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