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說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她現在的生活,那就是:該吃吃,該睡睡,不思進取,碌碌無為。
1989年,王菲推出首張專輯《王靖雯》,這張唱片剛一發行就達到了金唱片銷量。經歷了一段歌紅人不紅的時光后,王菲前往美國學習音樂,返回香港后,王菲憑借自己融會貫通的獨特唱腔成為天后。1994年,王菲發行了首張國語專輯《迷》,這一年她接受采訪時嬌羞地表示,自己的煩惱是太紅了。
她的聲音包含著各種可能性與形態,看似毫不相容的色彩也能在她的聲音中共存著。在高流傳度的歌曲中,她的聲音空靈天籟,帶著靜謐的清寒;在另類搖滾里,她的聲音欲破不破,有著靈魂深處的躁烈感;在她創作的歌曲里,她的聲音仿佛來自彼岸,以虛幻的姿態不停旋轉。
而如今的王菲已然覺得人生就是一場幻夢,什么也留不下來。所以她在《塵?!分袑懙溃河卸螘r間只在黑暗中張望,也曾經在鉆石上熠熠發亮,一粒塵埃在塵世中的日子就這樣,被吹起又被撣落,被吸入也被排放,沒有意義,無所謂方向,不想怎樣。
不管接受了多少的贊美與惡意,她始終保持著自我,清醒地與世界疏離著。
我想找條出路,但有沒有出路
二十五歲的王菲發行了專輯《討好自己》,之前的她還在王菲與王靖雯中掙扎與猶豫,隨著這張專輯的發行,她最終決定只討好自己。
她的聲音清澈悠揚,唱歌時臉上帶著若有似無的倔強,乍看下輕飄飄的沒有重量,但其中隱藏著堅定的淡然。這時的王菲還沒放下執著,所以她說她的感情是執迷不悔。
身邊的朋友并不看好她和竇唯,于是她唱道:我不是你們想得如此完美,我承認有時也會辨不清真偽,并非我不愿意走出迷堆,只是這一次是自己而不是誰。而由竇唯作曲,王菲填詞的《誓言》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如果你能給我一個真誠的絕對,無所謂,我什么都無所謂。
她愛上的那個男人極有才華,不僅詞曲編俱佳,唱功也處在一流水準。兩人在音樂上相互欣賞,性格底色也十分相近。那時他們在性格中都帶有一種“躁”,這種躁使得兩人無法與現實好好相處。
所以王菲在《出路》中說道:我缺乏耐性,沒什么事能讓我滿意。竇唯在《悲傷的夢》中質問著,到底什么才算好不算壞,到底什么才能適應這時代;王菲在《出路》中困惑:我試圖接近幸福,可什么是幸福,竇唯在《高級動物》中不斷詢問著幸福究竟在哪里。
這個時期王菲一面表達著個性,一面渴望著安定。一面笑得天真無邪,一面看破一切。一面愛得精疲力竭,一面什么都不屑。在采訪中她表示人生皆苦,而人們能尋求的只是零星的快樂,但這些快樂都是短暫易逝的。
在與竇唯的婚姻結束后,她說通過這段婚姻她更了解自己了。她再也不會像《分裂》中唱到的那樣“看著你我會變得目空一切,看不到你的時候,面對自己卻有一點點膽怯”。
她從沒有怨恨過誰,因為她說人的本質沒有太大區別,事情沒有對錯之分。就如同她在《墮落》中唱的“你沒有錯,因為沒有誰做對過”。
也許很多年以后,她偶爾能想起那段“絕望地逆流而上,甘心地自投羅網,談不上失落,陶醉與麻醉交錯”的時光。也許她連這個偶爾也不會有,她早已淡忘得一干二凈了。
從那以后,王菲說自己不再執迷,只求不悔。?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沒什么執著
1996年,王菲憑借專輯《浮躁》成為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首位華人歌手, 這張碟也是她最喜歡的專輯。
其中她的偶像cocteau? twins為她作了曲,后來她與cocteau twins還合唱了《serpent skirt》,cocteau twins解散后,Raymonde曾說想來中國擔任王菲的樂手。而王菲在《唱游》里所寫的《小聰明》也是對cocteau twins的致敬,她與cocteau twins一直沒有見過面,雙方保持著遙遠的欣賞,淡然的默契。
1998年,王菲開始了唱游巡回演唱會,那是她狀態最佳的時候,締造了一場場的經典與傳奇。也是這一年,她登上春晚的舞臺,與那英合唱了《相約九八》。
1999年,王菲推出專輯《只愛陌生人》,其中《開到荼蘼》與《百年孤寂》都包含著強烈的末世感。在這兩首歌里,她的聲音帶著強烈的倦怠、冷漠與頹靡,仿佛是對痛苦與懷疑的漠視與不屑,她以一種冷眼的姿態內觀著自己。
然而一波接著一波的獎項與贊譽也沒讓自稱“我很懶”的王菲加快自己在事業上的腳步。面對日本記者時,她直言自己對日本市場沒什么興趣,她宣稱自己唱到三十五歲就退休,她說如果她不唱歌了,希望所有人都忘記她。
2000年,王菲推出《寓言》,A碟的五部曲宛如史詩一般。
她在《寒武紀》中唱道“直到伊甸園長出第一顆菩提,我們才學會孤寂”,這是初生;
她在《新房客》中唱道“我說你好,你說打擾,不晚不早,千里迢迢,來得正好”,這是歷事;
她在《香奈兒》中唱道“那么多的玻璃鞋,有很多人適合,沒有獨一無二”,這是入世;
她在《阿修羅》唱道“情愿一起沉沒也不欣賞泡沫,不愿立地成佛,寧愿走火入魔”,這是執迷;
最后,她在《彼岸花》的“把芬芳留給年華,彼岸沒有燈塔”里完成了往生。
這五首曲子全部由王菲作曲,林夕填詞,她的聲音在其中飄渺、靜謐且永恒,專輯采用意識流形態,封面上的王菲只露了一雙眼睛,多種顏色的眼影交織與疊現,讓她的眼神顯得若明若暗,迷蒙而冷寂。
而此時,音樂之外的她在采訪中完全不回答具體的人與事,她拒絕在公眾前袒露她的心聲,在演唱會上她的話變得少之又少,她恣意地過著自己的生活,談戀愛、旅行、帶女兒、玩游戲。
從前她在面對媒體時會直嗆媒體“跟你有什么關系”,這時已經變成了“他們拍他們的,我過我的”。
她將真實的自己與傳媒中的自己完全割離,因為此時的她認為假的永遠是假的,執著是一條不歸之路,所以她選擇了不在乎。
如果我還有哀傷,讓風吹散它,如果我還有快樂,也許吧
王菲與謝霆鋒分手又復合,在2003年時她推出了專輯《將愛》。
經歷了這次的分分合合后,她將愛情看得極為透徹,她不知該歌頌這壯烈還是嘲笑這神圣,所以她說要將愛進行到底,因為最后的結局不過是溫柔尚在、寂寞永生。
她說人最后總是孤單的,再怎么親密的關系也有不能溝通的地方,而享受孤獨其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那時她就開始認為人生是虛幻的,但她眼里的虛幻不是不存在,而是不停留,因為不停留所以抓不住,于是,她在《不留》寫道:情愿什么也不留下,再也沒有什么牽掛,如果我還有哀傷,讓風吹散它,如果我還有快樂,也許吧。
在2005年的菲比尋常演唱會后,王菲暫別歌壇,安心當起了家庭主婦。那年她三十六歲,完成了在三十五歲就退休的玩笑話。
接下來她的生活變成了她口中的“該吃吃,該睡睡,不思進取,碌碌無為”,公眾們看見她做慈善,在微博上逗悶子,去西藏,唱電影主題曲,離婚,談戀愛,開演唱會。她時而出現,時而消失,每次的出現都伴隨著巨大的議論聲,她離開了演藝圈,卻仍然有著居高不下的話題度。
一位樂評人曾經說過,時代讓一個人成為了傳奇,跟這個人的心性有關。聲由心生,靈氣、個性、自我都會通過聲音來傳遞。當一個人的心是開闊、自由且堅定的,她會自然地抵擋對當下流行的附庸與迎合,摒棄利益所帶來的對市場的媚俗,當這些東西混合在一起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王菲,讓他人無從可練、無從可仿,這才是王菲成功的精髓。
可王菲對自己是不是傳奇,以及她成功的精髓是什么毫不在意,她獻上幻樂一場演唱會,名字取自于她對人生與音樂的理解。人生在她眼里是就是一場虛幻的游戲,所以她要在演唱會上營造出夢幻的音樂。
只是她在幾首歌曲中發揮失常,因為她一直是聲由心生的人,如今她已經沒有了表達自我的欲望和熱情。她說自己是“沒有意義,無所謂方向”的塵埃,她的音樂曾經燦爛地綻放過,如今那些絢爛慢慢沉落,由盛放變得凋零,完成了生命的必經過程。
對于這一點她很清楚,于是在幻樂一場的最后那首歌《夢》中,她唱道:這泡影衰老, 要去了 。不去也不來,也很好。這夢幻喧鬧,打擾了。是時間到了,不打擾。有什么未了,大不了。
是啊,有什么未了,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