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擺脫對手機和網絡游戲的依賴?
據統計,2019年我國未成年上網人數已達1.75億,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率達到93.1%。由此可見,我國未成年人對互聯網的使用已相當普及。
2020年的疫情期間,線上學習為孩子們的居家學習提供了便利。現在疫情即將過去,孩子們逐漸開始步入校園,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對手機和網絡游戲的依賴?隨小編一起來聽老師們的建議!
父母當榜樣,不做“低頭族”
@湖北省武漢市光谷實驗小學
董蘇云
鼓勵學生合理規劃好作息時間,不能在學習時間玩手機游戲。
同時,家長多花一點時間陪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可以進行體育運動、做手工、畫畫、表演話劇等;老師要對學生的成果多表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孩子對電子產品的興趣慢慢下降。
此外,老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主動放下手機,一起讀書,在書中去尋找樂趣和美好,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河北省鹽山縣聯合小學
孫國香
為了調控手機的合理使用,有效銜接校園和居家生活的轉變,開學前我與群里的家長孩子們共同舉行了一個活動——歡樂養“機”場,即全家總動員制定手機使用的時間、位置、方法、目的養“機”計劃,并設置其他的居家生活協議比如運動、家務、游戲等。
借助家長的配合,讓學生健康有益、合理高效地使用電子產品。為了做好學生開學后心理上的銜接,我選用了網上一些音樂律動操,在每天下午的課上跟孩子們一起完成,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減緩了學習壓力。
鼓勵孩子和手機做個“約定”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小學
許艷霞
堵不如疏,想辦法通過正面引導,使孩子們懂得其中的危害性,給出一定的心理暗示,消除游戲對孩子們造成的負面影響,與游戲健康相處才是王道。
首先不要過度恐慌,讓游戲適當合理化;其次要篩選內容,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并富有教育性的小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再者要管控時間,給孩子規定時間,逐漸減少玩手機的頻率;最后是家長多陪伴,陪伴學習、陪伴讀書、陪伴運動、陪伴社會實踐……遷移興趣愛好,填補孩子們心靈空白,讓孩子們在精神充實中度過每一天。
@山東省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
王紅
經過切磋協商,我和學生在手機使用上達成五項基本原則:
一是明確權利,手機作為現代通訊工具,學生有權利使用手機這個信息工具;
二是劃定界限,學生使用手機前要征得家長和老師同意,操作范圍限定在親友同學通話、查閱資料、限時益智娛樂等內容;
三是約定章法,師生協商制定手機使用公約,以學生自我約束為主;
四是暢游網絡,每周末每位同學擁有30分鐘的使用手機暢游網絡時間,可以自由瀏覽網頁或者使用部分APP;
五是斷網靜修,每周三是固定的斷網日,無特殊事情不使用手機上網,同時也是固定的親子共讀日,體驗離開手機,沉浸閱讀,享受向內靜修的快樂。
轉移注意力,讓孩子動起來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碧波實驗小學
王燕
讓學生擺脫對網絡和游戲的依賴,就要努力讓學生“移” “動” 起來。
“移”就是轉移注意力,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并讓其在班級中有顯示的機會,讓學生能在學習之余把時間用于發展興趣,并從中感受到樂趣。
“動”就是用運動來充實,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營造運動健康的家庭風尚,節假日組織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家長與孩子一起運動,來改變孩子的生活狀態,使其擺脫網絡和游戲。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劉慶玲
孩子對手機和游戲依賴,可以采取多種活動轉移注意力。
比如春天已經來臨,建議大家出門走一走。回來之后可以將自己的收獲寫下來,或者把印象最深刻的場面畫下來和大家交流。
不管是教師還是其他孩子,都要給發言孩子充分的肯定,建立成就感。孩子沉迷網絡,也許是孩子覺得現實生活沒有意思,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團體戶外游戲,大家參與其中,既鍛煉了孩子的能力,也讓他收獲朋友。
用“小妙招”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安徽省舒城縣城關三小
杜全發
第一招:心理疏導法。學生對手機和網絡游戲的依賴其實是一種心理問題。我首先找這些學生交流溝通,通過心理輔導來了解和疏導他們。
第二招:集體宣講法。通過主題班會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向他們宣講玩手機和網絡游戲的危害。
第三招:培養新的興趣愛好。戒除學生對手機與網絡游戲的依賴,一方面我們需要做減法,同時也要做加法。通過培養學生新的興趣愛好,來填補其戒除玩手機和網絡游戲留下的時間空白。
@浙江省溫州市嘯秋中學教師
胡繼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激發孩子思維,尋找可行的辦法。如可以將沉迷的典型表現,虛擬成“病號”向大家求助。
學生討論后能給出很多可行的辦法:選擇一個不能玩的環境,如圖書館;避免干擾,學習時遠離手機和電腦;請朋友和家長監督等。還可以推薦專家建議和專業書籍:如培養“微習慣”,從小小改變開始;“五分鐘法”,先堅持五分鐘再說;研讀《自控力》,停止自責,避免消耗意志力等。
最后指導學生設計“防沉迷”計劃,設置監督人,并定期總結表彰,讓學生習得自控。
為了便于掌握,可把方法編成口訣:環境營造好氛圍,干擾物品暫隔離;師長朋友巧借力,鞭策監督幫助你;設置獎勵不自責,激勵暗示更積極;賦予價值促行動,創造人生有意義!
找嘉媽vx396388852,下面資料免費送!
送!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