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面試的第一次結緣是在上大學時。
當時我剛入大一,學校正好組織了一次主要面向畢業生的模擬面試大賽。因為一直喜歡演講和當眾表達,也帶著一些玩票的心態,我報名參加了比賽。沒想到我竟然一路過關斬將,pk掉一眾師哥師姐殺進決賽,還拿到了特等獎,獲得了超級面試王稱號。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在面試這條路上一騎絕塵。
從大一下學期成功面試校廣播站站長,到大二成功面試校學生會主席團,從面試新東方講師到面試某中央媒體,從考研時專業面試第一名,到畢業公考數個面試90+……
一路走來,我在一場場面試中,發現自己、挑戰自己、重塑自己,同時也在面試中實現了無數個精彩轉身和華美逆襲。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從當年那個萬全不會當眾表達、第一次在大場面登臺就忘詞搞砸的面試小白,到后來無論各種環境都能表達自如、自信從容、侃侃而談,這條“面霸”晉級之路,幾多曲折,幾多歷練,幾多收獲。
從小白到面霸,為你奉上三大法寶——
萬全準備,刻意練習,真誠表達。
01.萬全準備
要想在面試中所向披靡,就要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
這份準備,一定要極盡周全。
比如,你如果要參加公務員面試,除了搜搜網上的面試帖子,歷年所有真題你都完完整整的看過了嗎?看過后都一一答出來了嗎?答出來都錄下來回頭看找毛病了嗎?找到毛病都一一想辦法克服了嗎?
如果你要參加名企面試,除了上網搜集企業的基本信息,企業老總的創業經歷你都知道嗎?企業的核心文化你能如數家珍嗎?所在行業的最新動態和前沿發展你能侃侃而談嗎?
如果你是參加研究生復試面試,除了你的專業積累,你所報考院校老師們的研究方向你都熟悉嗎?該校該專業目前的主要發展方向你了解嗎?如果考上了你的整個研究規劃你都想好了嗎?
面試需要的不僅是勤奮努力,更需要用心,走心。
當所有人都在爭過獨木橋,如果你能多備一個游泳衣,就多了一成勝算。
除了知識儲備,面試前你可能還需要準備以下東西:
1.多帶幾份簡歷
簡歷多帶幾分總是沒錯的。有人說,簡歷之前都發過了,還需要自帶嗎?答案是帶著總沒錯。萬一面試考官沒拿呢?萬一考官人多不能人手一份呢?畢竟你也不知道面試時會有幾個考官。
曾看過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個年輕人去一家網絡公司參加面試,結果被面試官一陣貶低,帶去的簡歷也被直接扔到垃圾桶。走出面試房間時他碰到一個年紀大衣著普通的大叔,在向等待面試的人求助,希望有人能幫他下載一個APP,但無人回應。他好心幫大叔下載完,順便還幫他清理并升級了一下手機。
大叔很滿意,問他是不是來面試的,能不能給他份簡歷?年輕人包里正好帶了份多余的,就給了大叔一份。
沒想到一天后,一家知名網絡公司打開電話邀請年輕人入職。原來那位貌不驚人的大叔,是這家知名網絡公司老總的父親,年輕人去面試的公司也是這家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當天大叔去那里辦事,沒想到一次舉手之勞,一份恰逢其時的簡歷,給了年輕人一份高薪工作。
多帶一份簡歷,也許就是多一個機會。誰也不知道,幸運是不是就躲在下一個轉角?
2.帶齊證書、作品等證明材料
原則上,你簡歷里提到的獲獎、作品和經歷,面試時你都應該帶齊相關證明材料。我就曾有過教訓。我讀研時一家省委黨校來學校招聘講師,我看到招聘公告里寫自帶簡歷現場面試,就只帶了簡歷匆匆忙忙趕去了。招聘老師看了我的簡歷并簡單面試后對我很滿意。但他提了一個問題,這些獲獎和作品怎么證實是真的?你連復印件都沒附上。
雖然我自己知道我簡歷里寫的都是真的,但那一刻我確實有點汗顏。看看其他人的報名材料,前面是簡歷后面是獲獎復印件,有發表論文的還有作品合集。
是的,那些證明材料也是你面試的一部分,某種程度上甚至比簡歷更有說服力。
后來我回去連夜補充了自己的簡歷,附上所有獲獎證書復印件,把參加的每次大型活動和學術論壇的參會請柬通知、會上發言以及會后感悟整合成活動合集,還把發表論文集重新整理裝訂。我鼓搗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八點發給了招聘老師,算是小小的彌補了自己的錯失。
我記得自媒體人楊小米曾講過一個求職例子,求職者把自己做過的幾十個品牌活動全部做成了二維碼,然后帶著這張滿是二維碼的大紙去了面試現場。他告訴考官他的全部職業經歷都在這張紙上,掃一掃就能知道。想想看,幾十個二維碼齊刷刷排列在一張大紙上,該是多么震撼眼球?又怎么能不在眾人中脫穎而出?
02.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心理學家艾利克森的著名著作。他在“專業特長科學”領域潛心幾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業或領域中的專家級人物后發現,不論在什么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他將這種通用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
面試也需要遵循刻意練習的原則,那就是——瞄準目標,靶向治療,重復練習。
我研究生畢業時,很多同學都在參加公務員面試。為了達到好的練習效果,大家往往自發組成一些練習小組一起練面試,輪流做考官和考生。
我后來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些最后成功上岸的,不一定是練題時間和次數最多的,反而是答完題能認真聽別人的點評,并愿意回過頭來再認真答一遍甚至答兩遍答三遍直至滿意的。
這是因為,他們不是為了練習而練習。而是在練習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去克服和改變。
我有一個師姐,她平常練習面試答的很好,可一到真面試就緊張的不會說話。為了改變這個毛病,每次練習面試她都會穿上正裝正襟危坐,也要求我們把桌椅拉成考場的樣子,把每一次練習都當做正式面試,在一次次的全真模擬和刻意練習中她的心理素質越來越好,在后來的國考面試中她考了89分,一舉奪魁成功進入中央某部委工作。
03.真誠表達
誠然,面試是有套路可尋的,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心理調試亦或是答題技巧,都有章可循。然而,最高級的套路,其實是沒有套路——真實的顯示自己,勝過浮華的藻飾。
我一直記得我參加研究生復試的面試時,作為跨校跨專業跨地域的“三不靠”考生,我深知自己是存在天然劣勢的。尤其是我的專業積淀,遠不如其他接受了四年系統專業訓練的本專業學生。
但是,我就是想報這個專業,就是想讀這個學校,為了讀研我甚至放棄了已經到手的公務員工作。我這么破釜沉舟,我的迫切、我的期盼,我希望考官都能看得見。
當時,面試的老師問了我一個非常專業的學科問題,我搜腸刮肚戰戰兢兢答完,自知自己答的很膚淺。于是在說結束語時,我說了這么一段話:
各位老師,作為一名跨專業考生,我知道自己的學術積淀還非常薄弱,很多想法也非常淺薄。其實在我來這里面試前,我剛剛簽署了一份自動放棄公務員入職的聲明。為了參加研究生復試,我放棄了已經通過筆試面試即將入職的體制內工作。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但對我而言,工作何時都可以再考再找,但讀研深造,卻需要在我生命力最蓬勃的這幾年。
從我12歲第一次到北京,路過咱們學校大門,我就立志將來要來這里上學。12年一個輪回,我走了整整12年才走到自己心中的圣殿門口,沒有什么能讓我放棄我的理想,我也不在乎為理想付出再多。我深知自己可能沒有本專業考生的學術積淀深厚,但我想人都是學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的,老師們需要的也許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學者,而是一個有學習熱情和培養潛質的學生。何況,我的本科專業還可以為我的研究生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這就是我,一個跨考生的自白。希望獲得老師們的諒解和認可。
這段話發自內心,說的我自己都血脈噴張,考研種種艱辛涌上心頭,我有點想落淚,但還是忍住了。
這時候一個一直不說話的戴眼鏡的女老師,托了托眼鏡說,不要難為這孩子了,我看這小姑娘挺有培養潛質的。
我到現在都特別感謝那個為我發聲的女老師,后來她告訴我她本來是想招我當她研究生的,可惜沒想到被其他老師搶先了。
回顧這段經歷,我發現,當你不那么符合對方的要求時,不要怕,更不要企圖遮掩蒙蔽,畢竟誰都不傻,考官們都是火眼金睛的老司機。
所謂“基礎不夠,真誠來湊。”坦誠的承認,虛心的求教,一定是好過盲目的掩飾。
當我們在談面試時,我們在談些什么?
是技巧還是套路?
是內容還是形式?
是禮儀還是心理?
從面試小白到超級面試王的晉級之路,你需要自信,也需要自醒。需要自律,也需要自強。需要很多好貨和套路,也需要一些勵志雞湯,偶爾來點段子調劑也無妨。
這些在后面的若干期里,我都會一一為君奉上。
面霸之路不易,且行且珍惜。
也期待聽到你的面試故事,或是講述你的面試困惑。我會用心傾聽,為君解答。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敲黑板!
預告:今年的國考和京考面試在即,很多考公的小伙伴正掙扎在面試路上。下一期,為你奉上公務員面試90分獨家秘笈,歡迎圍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