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秋時節,稻穗橙黃。那一株株飽滿的稻穗充滿著成熟的喜悅,低著頭,彎著腰,躬著背,在秋風中搖曳。
? ? ? ? 千百年來,勤勞的莊稼人,傳習著祖輩的農耕秘籍,將稻谷播撒在田里,引水灌溉,育秧生長,至今延續著這一古老的種植方式。稻谷種在山坡旱地,不需育秧移栽,引水灌溉,完全依靠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滋潤禾苗生長、開花、結穗、收獲,這在以前簡直是逆天想象,前所未聞,可如今,因為旱稻的出現,它成了現實。
? ? ? ? 旱稻又稱陸稻,特別耐旱,適合缺水少雨的山地丘林地區種植。它與水田生長的 “水稻”不同,旱稻一生無需水層,通常是在旱地或干田直播后靠大自然的陽光雨露自然生長,無需更多的田間管理,抗病蟲害和抗倒伏的能力超強,特別適合在廣大農村的撂荒坡地和不成型的零碎旱地上種植。
? ? ? ? 春播,夏長,秋實。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仁壽縣迎來了第六個“中國豐收節”。祿加鎮中合村八社的男女老少齊聚在旱稻種植試驗田,好不熱鬧。十里八村的村民也前來現場一睹旱稻在撂荒旱地種植收獲的豐收場景。上午十點,祿加鎮黃路惠鎮長一聲“......開始收割”,村民們個個激情滿滿,奔赴試驗稻田。他們分工明確,有的手持鐮刀在狹小的稻田里忙碌地收割;有的將收割好的稻穗脫粒裝袋,堆碼成垛等待轉運;有的配合農業專家組測產、統計數據;有的將脫粒好的稻谷轉運至曬場完成晾曬脫水。遠遠望去,田間地頭、房前院壩一派繁忙景象。
? ? ? ? 夕陽西下,在李賢勇、胡延春、唐世義、楊志遠等農業專家的指導下,中合村順利完成了收割、測產任務,人們聚集測產會現場,翹首企盼農業專家宣讀測產結果。重慶市水稻首席專家李賢勇現場宣布:“由仁壽縣祿加鎮中合村八社在二十畝撂荒地上試種的旱稻喜獲豐收,畝產535斤,總產10700斤......”
? ? ? ? 掌聲、歡呼聲響徹田野,村民們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一百四十多天的辛勤付出今天終于如愿收獲,看著那黃澄澄的稻谷,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和自豪。
? ? ? ? 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慢慢轉型成為一個工業國家。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城務工,這就導致農村土地撂荒現象非常嚴重。長此以往,就會造成糧食供給的安全問題,而農田耕地就是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基礎保證,保護好耕地更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然而,據相關部門統計結果,從2011年到現在,我國的荒地已經達到了3億畝。
? ? ? ? 如何擺脫這一困局?向撂荒地要糧食成為農業專家們科技公關的新目標、新課題。他們孜孜不倦,默默鉆研,踐行著“藏糧于地落實到位,農民增收才更有盼頭”的堅定信念。如今,終于實現了科研成果轉化,實現了“昔日撂荒地,今日變糧倉”的夢想。
? ? ? ? 鄉村振興,科技賦能,助力華夏大地糧食增產,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務農成為體面的職業。不久的將來,昔日的撂荒地一定會成為農民手中的香餑餑,成為糧食增產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