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佛教在當代的弘揚
《人生佛教在當代的弘揚》導師從5個方面來解答記者
1.社會大眾接受佛教存在最大的障礙和倡導人生佛教有何意義?民眾接受佛教的最大障礙是對佛教的無知和誤,學佛人在有事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了佛教走進寺廟,燒香拜佛作為精神寄托,也是缺乏了對佛教的正確了解,偏離了正確的佛教觀點,也存在了佛教的四個誤區,鬼神化.來事化.哲學化和學術化,要解決這些問題,佛教的理念,針對幾種流弊 所提出使佛法回歸原有的人本精神,為社會大眾提供健康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佛教重視當下,作為當下的我要認識到人生佛教弘揚是針對弊端提出的,自己要認真修學佛法來改變對佛教的錯誤認識。
二.理解人生佛教的內涵和弘法的理念,人生佛教雖然定位于現實人生,已解決現實人生的一切問題為依歸,人生佛教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佛教修行以出離心為基礎,具備這個前提才不能被五欲六塵所染,佛教提倡現世樂,現世樂和來世樂將結合起來,以佛陀為榜樣,克服自身的缺陷達到了人格圓滿,完善人生佛教也涵蓋了由人到佛的整個過程。
三.以臺灣弘揚為借鑒,佛教弘揚要走現代化,臺灣弘法成就較為突出,從慈善到文教,喜聞樂見,佛教深入到千家萬戶,國內也有許多道場,致力于慈善活動及弘法教育事業,但在學術與信仰,出世與入世 內修和外弘三個問題上不處理好就會對佛教建設有隱患,佛教的弘揚要走現代化要做到契理契機,在傳播史上歷代高僧大德,為了使佛法在不同時代和地區得到傳播,總是以當時人們最容易的方式進行了弘揚,現代化不僅是一個理念,而且佛教現代化就是責無旁貸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佛子身上,同時現代化帶來了重大的變化,也使整個社會整體商業化。
四.佛教弘揚在商業化中反思和佛教弘揚面臨的問題,在商品經濟浪潮中與寺院的清靜,民眾生活得到改善,忽略了生態環境的破壞,道德水準的下降,通過戒律和禪修來提高僧人的自身素質,寺院的經濟來源,絕不能以贏利為目的,以佛經流通來普及佛法,寺院財務的合理使用以得高望重的人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差別,僧人的經濟生活奉行簡單的生活原則,在商業社會中的信仰問題上擁有出世智慧,提升心靈素質才是最根本的,佛教現代化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文獻整理,要在佛教現代化工作,還要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佛教以自身的優良傳統為根本,在這個前提下是現代化的工具為我所用,文化知識佛教傳播的裁體而沉溺于學術研究,甚至會喪失信仰為代價,在學術化的弘法過程中,看到學術方法的長處,更看到它的局限性 ,寺院是出家人修道的場所,而僧伽的使命則是主持并弘揚佛法。
五.教戒寺院僧團的弘揚,導師又是如何提升弘法人生佛教的?佛學院教學沿著社會辦學的模式,基本局限于知識傳授,缺乏對學員弘法能力的培養,沒有安排弘法布教的相關課程,鍛煉機會更少,弘法氣候沒有形成,也沒有姻緣成就他們,能走上社會弘法的法師寥寥無幾,導師的弘法歷程,本著隨緣弘法的態度,給自己明確定位,努力去做,客觀和主觀兩方面 對佛教事業始終本著積極的態度。弘法因緣就會不斷出現,在學佛過程中愿力的確非常重要,作為在家居士可以將學到的佛法以及學佛過程中得到的利益和大家分享,讓他人親近佛法,教誡更要弘法幫助大眾樹立正確的觀念,以宣傳欄介紹佛教知識,設立小型圖書閱覽室,經書印贈室,素食菜館,成立健康心理咨詢機構,開設佛法教堂來弘揚。
心得體會,通過本課導師和記者的對話,對人生佛教在當代的弘揚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現代佛教的弘揚要隨緣進取,要有針對性的,佛法是來關注現實人生問題,用現代化的傳播方式來弘揚,也是當今社會大眾對佛教思考的問題,現在寺院受商潮影響有商業化和世俗化的擔心,寺院和僧人有種種不如法的現象,也處在面臨無法回避的處境,只要探討問題存在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的前提,通過禪修和戒律來樹立正見,從而使我們真正發起寺院僧團和佛教的敬畏之心,參與佛教的弘法生活按照書院兩套模式進行,進一步能完整正確透徹的理解法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分享給需要的人,接納有緣人,讓他們也能夠來親近善知識,自己必須努力精進修學,幫助更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