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寒假,在一場異乎尋常的疫情里面度過,所有的孩子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親子時光。
父母們忙著閱讀鋪天蓋地的新聞,忙于擔憂生活和家庭。而孩子們,估計是不太明白為什么自己要被關在家里的,除了對病毒有些認識的孩子之外。
不能到外面去玩了,那就更多了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總不能一家人在家里每天都是相對無言吧,我們每個家庭里都有著電視、電腦、手機、平板等等。大人們忙著刷手機,那孩子們除了看電視、玩電腦或者手機、平板,還能有更加好的打發時間的事情嗎?
誠然,父母們當然滿心希望孩子們可以進入一種“世外”修煉的境界:寫字、畫畫、練琴、運動......多好哇!
可是,孩子們愿意嗎?他們真的就能“與世隔絕”嗎?
隨著“停課不停學”的呼吁,隨著各地學校紛紛利用網絡開始籌備甚至已經開始網上授課,網絡的應用已經變成了“正業”,而不再是“不務正業”。
因為疫情,3年前還默默無聞的釘釘APP一夜之間成為了“網紅”,公司用它辦公,實現在家上班,學校用它開課,實現網上授課。
有段子說“父母成為了班主任”,在這樣特殊的“陪伴”歷程中,父母的能力依舊在引領著孩子:因為這個特殊時期的硬性需求,能熟練運用電子產品的父母就能更輕松和有效地幫助孩子在家上課,跟上老師的節奏。
在網絡學習越來越火爆的年代,對于電子產品的駕馭,已經成為了一項必須技能,沒有選擇。
當班主任在班群里發出要求,家長們紛紛行動。我三兩下就已經完成手機和電腦上所有的配置和下載以及激活,而班級群里則一片“熱鬧”——“老師應該怎么激活?”“老師我該怎么下載?”“老師我怎么找不到頁面和班群?”“老師哪些信息需要填寫?”“老師我怎么看不到批準?”“老師怎么使用這個東西?”......
給女兒簡單的說了一下APP的存放位置和圖標,以及登錄注意事項和班級群頁面瀏覽,我順便跟她灌輸了一下我的“生存”觀點——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一顆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和嘗試了解,以便我們可以跟上時代,不被時代輕易地淘汰掉。
手機時代,帶給了我們便利,但是依舊有很多人只是知道如何聊天如何看視頻,卻依舊是不具備探索和自我學習新技能新功能的態度的。
學習,是貫穿我們一生的一項生存技能。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的外在環境也每天都會發生改變,如果我們只是滿足于自己已經擁有的,拒絕或者不愿意去留意新生的事物和時代正在前進的需求,那么我們就會在生活的面前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也難免落后于別人的步伐。
我是喜歡了解新事物的人,雖然不見得我就會很深入地去探索,但作為普通人,我們只要能基本了解新生事物的性能和作用,并且能夠簡單駕馭,幫助自己更高效地生活,就已經足夠。
最近參加的網上課程也是如此,有的人早已經大踏步預習到了一個月的課程,而有的人還在問老師課程如何安排、如何交作業、文件如何保存、如何改昵稱這樣“原始”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學霸和普通學生的區別之一,就是學霸更善于主動掌握自己學習的步驟,也通常都會提前學習更多的內容,讓自己持續地跑在了大多數學生的前面。
大人們其實也是一樣的,主動地去掌握技能,堅持前進和學習,付出更多的努力,這些都是拉開優秀的人和普通人距離的生活態度。
在學校應對疫情而采取的網上授課時代,作為父母,是手忙腳亂還是輕松自如?這也算是孩子“起跑線”的區別之一吧,不同的父母,帶給孩子的體驗也是不同的。
所謂的“孩子的起跑線”,其實就是父母啊。父母的能力決定了可以幫到孩子多少,父母的態度也決定了孩子可以學到多少。
父母從來都不是容易的,我們總是希望能給孩子更健康、更安全和更美好的未來,面對負能量,我們也總是愿意去保護孩子,讓孩子更加遠離。
那么,曾經讓很多父母反對的“電子產品”,曾經一再呼吁的“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在這次疫情還沒結束之前,又或疫情結束以后,你還會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嗎?
也許很多的父母還是會認為孩子不該用網上上課的形式學習,然而,現實總是會逼迫我們去適應很多我們本不愿意適應的,生活也總是需要我們用更加理性和理智的態度去面對。
凡事都有兩面,有利的必然也會有弊。我們面對新生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如何“駕馭”它成為我們的幫手,給我們帶來正面的有效的幫助。
學會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以及正面駕馭新生事物的能力,也許將會是未來孩子起跑線的另一項必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