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和目的:功能恢復對伴有神經根病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尚不清楚。這份病例報告描述了如何使用肌肉功能恢復程序來恢復這樣一個受傷的病人。案例描述:病人是一名26歲的女生,有12個月的背痛史和4個月的不間斷左腿癥狀史。她有臨床和影像學證據表明,L5-S1椎間盤擠壓相關的左S1神經根病。干預措施:病人完成了一個由理療師監督的為期9周的肌肉功能恢復項目,結果:經過9周的有監督的功能恢復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和功能能力有了明顯的改善,神經癥狀的緩解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功能恢復開始14個月后,一次后續的磁共振成像掃描顯示L5-S1椎間盤突出和S1神經根受壓的緩解。功能改善繼續進行,并在干預開始后2年保持不變。討論:一位接受肌肉功能恢復治療的慢性神經根病患者取得了顯著的改善。需要進行研究,以確定肌肉功能恢復方法治療此類患者的有效性。
據估計,每年發生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占人口的1%。當腰椎間盤突出癥導致神經根病變的臨床證據時,如果藥物和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失敗,通常建議摘除椎間盤。然而,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相關神經根病的最有效的保守治療,目前尚無共識。一項系統回顧顯示,一些支持使用硬膜外類固醇用于神經根病,但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物,牽引,或內類固醇。對神經根病使用臥床休息似乎是無效的。一項涉及250名急性神經根病患者的研究顯示,臥床休息、物理治療和繼續日常活動的結果沒有差別。目前支持神經根病患者基于運動康復的證據僅限于非隨機結果研究。62例慢性(平均=4.6個月)神經根病患者進行了運動康復和硬膜外類固醇注射,結果平均隨訪31個月,成功率為90%,復工率為92%。隨后對11例經保守管理的椎間盤突出患者進行了磁共振成像(MRI)研究,結果顯示,82%的椎間盤突出在中位隨訪25個月時已經縮小,所有患者似乎都有減少的神經撞擊。另一組22例腰椎間盤突出或隔離(中位持續時間=4.5周)患者接受保守治療,包括積極鍛煉、背靠背和硬膜外類固醇注射,平均隨訪6.9個月,臨床成功率為77%。其他病例系列和隊列研究顯示,對于接受各種保守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來說,類似的臨床或放射治療成功率在70%至90%之間。與這些研究中所描述的良好預后相比,其他坐骨神經痛和潛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報告(在所有受試者中都沒有放射學證實)描述了不太有利的結果。TUBACH等人隨訪了622例坐骨神經痛患者,其中55%的患者在2年的隨訪中發現了持續的腿部癥狀,53%的患者在4年的隨訪中發現了持續的腿部癥狀。Balague等人報告了類似的結果,只有29%的患者在12個月后從坐骨神經痛中完全康復。世衛組織報告說,82%的保守治療患者5年后仍有坐骨神經痛。所引用的研究報告的回收率差異可能是由于結果計量和成功結果定義的差異所致。以及在研究中使用的治療干預措施的差異。
另一項涉及507名坐骨神經痛患者的大型隊列研究顯示,56%的保守治療患者在1年的隨訪中報告腿部疼痛減輕,60%的人報告5年后腿部疼痛減輕,64%的人報告10年后有所下降。這些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保守管理的患者數量有所減少,大部分的改善發生在第一年。其他研究的結果,建議大多數臨床和放射學上的改善發生在癥狀出現后的前3個月,在此時間框架內恢復的患者較少。
除了隊列研究和病例系列之外,許多病例報告都描述了神經根病患者出色的臨床或放射學結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中的病人通常都有急性癥狀,而涉及大量研究對象的研究,如上文所引用的研究,已經證實,無論采取何種干預措施,這類患者的預后往往是良好的。關于癥狀持續時間較長的其他病例報告沒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臨床或放射學證據證明患者患有神經根病。
鑒于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此類干預可有效治療非特異性下背痛(NSLBP),因此缺乏針對運動性干預如腰椎間盤突出伴隨神經根病功能恢復的研究的不足之處令人驚訝。因為有良好的證據表明,這種干預可以有效地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特別是,神經根病患者通常被排除在隨機對照試驗中,以研究基于運動的干預措施,如肌肉功能恢復。功能恢復已被定義為“一種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它采用全面的認知行為治療方向,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和管理疼痛。同時進行運動醫學物理治療,糾正功能缺陷。“雖然不同描述的功能恢復項目的精確內容有很大差異,但它們通常包括有氧運動和強身健體運動(針對軀干、上肢和下肢),具體針對患者的日常活動和工作需求。在功能恢復中使用了認知-行為的方法來解決慢性損傷的社會心理方面的問題。功能恢復計劃已被證明對慢性患者是有效的,和亞急性非特異性下背痛由多學科小組主持或者在唯一的理療師的監督下,單一學科功能恢復項目的優勢可能包括降低成本和擴大患者的可及性。
本病例報告的目的是描述一位有臨床和放射學證據的慢性L5-S1椎間盤擠壓伴相關S1神經根病患者的治療和結果,該患者完成了一個由治療師監督的功能恢復程序。
描述
病人是一名來自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的26歲的女嬰護理工作者,盡管她以這一身份工作了7年,但她報告說,腰痛和僵硬的發作緩慢,她認為這是因為在她的工作場所進行翻修時需要她額外吸塵、清潔和提升。她繼續工作,但開始定期推拿脊椎,這提供了暫時的癥狀緩解。
癥狀出現八個月后,病人的椎間盤突出增加,并注意到左后外側腿部疼痛逐漸開始。磁共振掃描顯示T12-L1、L4-5和L5-S1椎間盤有明顯的T2信號丟失。此外,還發現L5-S1椎間盤的左后外側擠壓5mm,左側S1神經根有明顯的移位和壓迫。病人的醫生證明她不適合工作,并給她開了15毫克/天的美洛昔康,一種能抑制非甾體類抗炎藥的COX-2。她開始了鮑文療法,這是湯姆·鮑恩在澳大利亞蓋隆開發的一種替代按摩形式,由“拇指和食指在肌肉或肌腱的精確位置上滾動,觸發放松反應”組成。她還將脊椎按摩治療增加到每周3次。這種治療方法包括在腰椎區應用冰塊,并對腰椎和左腿進行按摩。她說,她目前沒有受到任何操縱性的治療。脊醫還規定了脊柱屈曲和側屈伸展、髖關節外展練習和一般腹部支撐的運動方案,而不試圖將收縮定位到特定的肌肉群。這種治療持續了4個月(即LBP最初發作后12個月)。在治療的最后一個月,她注意到左腿疼痛和外周感覺開始逐漸增加。當時病人接受了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檢查,他建議做L5-S1椎間盤切除術,但她拒絕了,因為她更喜歡非手術治療。然后,一名職業康復服務提供者代表可予賠償的保險公司轉介她接受物理治療,以便利她康復和重返工作崗位。
癥狀
最初的物理治療評估是在LBP開始后1年(在她的左腿癥狀出現后4個月)。在初步評估中完成的疼痛圖顯示了她的癥狀(圖1)。詢問結果顯示,由于腰腿痛,每天早上癥狀持續增加3小時,每晚醒來3次。這些癥狀可能是病理過程中的化學成分或炎癥成分。她的癥狀因坐或站立(最多20分鐘)、走路(限制在30分鐘內)、咳嗽或打噴嚏以及穿鞋和襪子等前屈活動而加重。
測試
對腰椎活動范圍的視覺估計顯示,屈膝和側彎(左、右)僅限于大腿長度的三分之二以下,伸長限制在15度。所有的運動都受到腰腿痛的限制。腿部疼痛限制在左側60度,右腿肌肉阻力則限制在90度。中等強度觸診中心和左側的L4-5和L5-S1節段再現疼痛和肌肉保護。下肢神經檢查顯示感覺正常,左踝關節痙攣反射消失,左腓腸肌力量下降(產生力能力),患者站立時無法進行左腿腳跟抬高。
病人在站立和側臥的情況下,用目視的方法來評估病人對腹肌進行局部收縮的能力。一些作者有報道說,相對于淺表腹肌,腹肌的局部激活是以下腹壁向內運動為特征的。病人展示了一種全身腹壁支撐技術,無法將內移隔離到下腹部。雙側和緊鄰L4和L5棘突的同時觸診顯示,在腰多裂肌深層纖維中積極產生張力的能力很差。有證據表明,這些肌肉參與了正常的脊柱控制,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通常被發現功能失調。此外,這些肌肉的再訓練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急慢性患者。
患者在專業奧斯特里腰痛障礙問卷中(問卷請聯系微信1819569530)的得分為48%,顯示出適度程度的疼痛和殘疾。這是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有效、可靠和反應靈敏的結果測量方法。廣泛應用于坐骨神經痛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心理社會狀況的測量包括疼痛抽簽、非器質性體征測試和恐懼回避信念問卷。非器質性體征測試的結果,當根據可靠和有效的協議評分時,沒有發現明顯的社會心理困擾或疼痛行為的證據。然而,在完成疼痛繪圖時,可能的6個癥狀描述有5個表明心理社會困擾可能對她報告的癥狀和預后有影響。此外,奧斯特里問卷評分為46/60分,顯示出一定程度的恐懼回避信念,這在以往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研究中也是如此。被證明可以預測更差的結果。
診斷
患者的癥狀和檢查結果與左S1神經根受壓和潛在炎癥的L5-S1椎間盤擠壓一致。盡管12個月的保守治療,惡化的腿部癥狀,以及適度程度的疼痛和殘疾,她表示強烈希望避免手術。除了她的身體傷害,她有一定程度的恐懼-避免信念和疼痛的一些心理社會痛苦。經過詳細的解釋和討論,病人同意停止脊椎按摩治療,并開始一個由物理治療師監督的功能恢復計劃。
干預
治療該病人的一位治療師他曾在一家專門從事運動管理的診所私人執業3年。他有15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經驗,并獲得了肌肉骨骼物理治療碩士學位。另一位有7年經驗的導師又提供了100小時的培訓。指導從生物心理社會的角度提供臨床推理、臨床評估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管理方面的培訓,包括基本認知行為策略的實施。治療師還參加了幾次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有關的會議和短期專業發展課程,運用運動技能學習方法評估和治療腰盆不穩。
病人計劃的鍛煉部分由三個主要階段組成,概括如下:
第一階段
在第1階段,患者每周接受2次治療,為期4周。她第一次受到關于她受傷的教育。繪制了一個圖表來演示她的L5-S1圓盤擠壓。她的左腿癥狀和神經表現被描述為炎癥和機械壓迫左S1神經根。鑒于有證據表明積極的病人前景十分重要,因此對通過適當管理改進的潛力提供了保證。
患者接受了自我管理策略的教育,目的是將治療師的依賴性降到最低,并授權患者控制癥狀。這些策略包括用微波加熱的麥袋自給腰椎加熱,目的是產生鎮痛作用,并減少皮膚和淺表肌肉深度的肌肉痙攣。熱不太可能穿透到炎癥可能活躍的圓盤深度。炎癥可能出現在椎間盤和神經根周圍,通過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繼續使用流動藥物(15毫克/天)來控制。雖然鼓勵她繼續從事日常活動,但她被建議盡量減少已被證明能增加盤內壓力的活動,如前屈活動和屈伸坐姿。這種謹慎可能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的,但鑒于病理的嚴重性質,避免潛在的挑釁性姿勢是有道理的。這一過程最初是通過在病人的腰椎區域應用護腰固定來阻止過度的腰椎屈曲而得到的。經過3周的持續教育,自我控制癥狀和避免挑釁性姿勢已經被學習。
除了實施教育和自我管理策略外,第一階段還開始了對腹肌、腰多裂肌和盆底肌肉的再培訓。在接受有關這些肌肉重要性的教育之后,再培訓開始于側臥和四點跪位。病人被指示放松所有腰部,腹部和盆腔肌肉群,然后慢慢地和輕輕地提升她的盆底的前側。為了激活腹橫肌,對下腹壁肌肉進行了緩慢而溫和的內移,同時抑制了上腹壁、脊柱和骨盆的任何顯著運動。最大收縮最初持續5秒,同時保持正常和持續呼吸。治療師觀察和觸診腹壁,以區分最佳跨腹肌收縮與替代策略,表明其他肌肉群過度激活。病人腹壁在進行盆底及腹肌收縮時所需的視覺外觀,可見下圖。
在L4和L5棘突附近的雙側觸診檢查腰多股肌的共激活。同時激活盆底,腹肌和腰多裂肌被稱為病人的“穩定模式”,為本病例報告的目的。最初,病人每天3次在家中以側臥或4分跪的姿勢練習穩定模式,每次練習5到10次,每次5秒鐘。治療師在前兩周對她進行了3次檢查,以提供關于她的技術的反饋,以及實施上述的其他教育和自我管理策略。2周后,患者可以在這些初始位置精確地執行穩定模式,并持續1周(2次回顧)。視覺反饋是通過站在鏡子旁邊提供的。劑量最初是相同的側臥和4分跪姿勢,然后進展到20秒保持。最后,患者在步行1周時開始執行穩定模式,持續20至30秒。
第二階段
康復的下一個階段是將穩定模式整合到一個基于臨床的、監督的功能恢復計劃中。病人每周去診所3次,為期5周,她每周在家里多做2次鍛煉。練習包括在跑步機上行走,在15厘米高的臺階上舉步,以及舉起上肢啞鈴(二頭肌卷曲,向前抬起,雙側抬高)。在進行所有運動時,病人被指示保持第一階段學到的穩定模式,治療師定期觀察和觸診腹壁,以確保保持最佳的跨腹肌活動。還鼓勵直立頸胸體位。將運動分為3組短時運動,以避免穩定肌肉過度疲勞。計劃劑量概述于表2對于功能恢復程序的每個階段。運動進展率由治療師在每個療程開始時確定,并基于多種因素,如對上一次鍛煉的反應、目前的癥狀狀態和治療目標。在項目的第一和第二階段,病人繼續每周接受鮑恩治療,因為這種治療似乎提供了短期的癥狀緩解。然后,她被鼓勵停止鮑文療法,因為她具備了通過自我管理策略和積極鍛煉來改善控制癥狀的能力。
第三階段
在功能恢復計劃的第二階段之后,對患者進行了重新檢查,并顯示了明顯的改善。然后,她開始了管理的第三階段,主要是增加鍛煉的強度和更豐富的鍛煉項目、如負重訓練、跑步、下蹲等,此外,還增加了加強的豎脊肌鍛煉,如病人俯臥在瑞士球上,并將軀干舉到水平水平。通過這樣的練習來加強脊柱直立肌已經被證明是治療慢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方法。病人在做所有的運動時都保持了穩定的狀態。隨著病人穩定模式的強度和耐力的提高,有氧運動的時間和阻力運動的重量增加。
目標設定
在整個管理的所有階段,病人的個人和生活方式的目標被審查,這有助于運動的進展。最初與患者談判的最初9周目標包括:避免手術,顯著緩解腿部癥狀,改善她穩定功能的激活技術,提高她對病情的理解和自我管理,將坐姿和站立耐受性提高到30分鐘,并將步行耐受性提高到60分鐘。建立回歸工作的目標被推遲到項目第二階段的完成,因為這取決于她的臨床進展。運動劑量目標也被確定并寫在患者的運動日記中。在干預開始時確定的初步活動目標已按計劃在第二階段結束時實現。
在第3階段中,目標設定的目標是患者報告的剩余功能限制。例如,她報告了提起位于餐桌中間的碗時癥狀尚未解決。為了解決此功能限制,在不同程度的腰部彎曲中開始進行二頭肌卷曲和直臂向前抬高,以改善這些位置中核心穩定肌肉的激活。兩個月后,患者進行此類活動時的癥狀已緩解。她還對恢復健美操課感興趣。在她的運動強度達到足夠的水平(包括在踏步機上進行10分鐘而沒有不適)之后,鼓勵她每周重新進行一次有氧運動課。在第一堂課后的一天中,這導致了輕度的左腰和大腿后部酸痛,但是在隨后的課中沒有發生這種反應。然后,她被指導如何安全返回高強度的健美操課。在逐步恢復吸塵、拖把和清潔浴室等家務時,對患者進行了適當的模式教育,并且鍛煉了6個月后,她完全獨立于這些活動。到干預結束時,患者已實現了她所有的鍛煉和生活方式目標,但由于如果重度跌倒有加重的危險,因此尚未恢復滑雪或滑冰。建議她再過12個月的時間再嘗試。
認知行為策略
在運動計劃的各個階段,治療師都使用認知行為策略,在恐懼回避信念很重要的情況下,包括認知行為策略可以改善結果。認知策略包括挑戰適得其反的信念,如對恢復期不現實的期望,以及強調積極鍛煉和自我管理的相對益處,而不是被動治療。行為修正包括積極強化健康行為,如增加運動強度。某些社會行為,如重返社會活動和做家務,也得到了積極的加強。然而,考慮到病理的嚴重程度,這種鼓勵與關于適當的起搏以避免超出病人生理能力的活動的建議是密切平衡的。本文給出了認知行為策略的具體應用實例。下圖治療師在病人的臨床記錄中記錄了認知行為策略的系統應用,以及患者對每項技術的反應。
重返工作崗位
物理治療師和病人的醫生在第二階段結束時決定,病人不應該回到她的托兒所工作,因為頻繁提起和彎曲在腰椎間盤上的高負荷會對受傷的椎間盤造成不可接受的反復傷害。病人的康復服務提供者和雇主通過談判達成了一項替代工作,即兒童支助工作者,包括行政職責和對兒童的實地訪問,但不需要舉重或彎曲。病人每天工作4小時,每周工作2天,鍛煉8個月后達到全職工作(每周40小時)。
結果
在治療的關鍵階段,病人得到了充分的檢查。在第1和第2階段,她的疼痛、功能能力、腰椎活動度、神經檢查結果(包括左踝關節反射恢復)和腰痛障礙問卷評分均有明顯改善。她夜間醒來的次數減少,早晨的僵硬度降低,因此,她服用流動藥物的劑量減少了。這位病人報告說,她的處方藥物劑量有很高的依賴性,這是由她的醫生和理療師在每一次檢查中進行的。她繼續改進以后的每一次重新評估,并在她的功能恢復項目開始兩年后一直保持她的改進。
病人堅持功能恢復治療是很好的,因為她在第一年沒有錯過預定的療程。在第二年,她有兩次忘記出席,結果總出席率達95%。隨后的MRI掃描是在14個月后進行的(即,在她初次MRI后的18個月)。這次MRI掃描顯示L5-S1椎間盤突出已經解決,沒有剩余的S1神經根受壓的證據。她的干預前和介入后MRI掃描顯示在下圖。
討論
這份病例報告展示了一個由治療師監督的功能恢復計劃是如何用于康復一名26歲的女性,她有1年的背部癥狀和4個月的腿部癥狀惡化史,臨床和放射學證據表明L5-S1椎間盤擠壓了左側S1神經根。功能恢復是治療亞急性或慢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一種有效的保守治療方法,但其對神經根病的有效性尚不清楚。
雖然患者康復的原則與傳統的功能恢復方法是一致的,但根據病理的嚴重程度,一些關鍵的偏差被認為是必要的。功能恢復通常不強調對每個病人的具體病理的診斷或處理。事實上,人們常常假設病理學已基本解決,剩余的疼痛和殘疾可歸因于心理社會因素和由于缺乏活動而放棄鍛煉。這一傳統方法可能解釋了大量的功能恢復研究,排除患者的具體病理,如神經根病。雖然病人的改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社會心理因素的管理和逆轉調解的影響,適當的診斷和管理的主要病理使用證據為基礎的原則,是一個額外的重點,可能已經提高了有效性。具體診斷是為了向病人提供關于其受傷的準確教育,為避免潛在的挑釁性活動和姿勢保護,指導運動進展的速度,鼓勵堅持使用旨在控制炎癥的流動藥物,并適當強調發展其穩定模式的精確激活。
治療師認為,經腹肌、腰多裂肌和盆底肌肉的最佳功能將為受傷的L5-S1椎間盤提供動態的脊柱支撐。近期證據支持在此病例報告中描述的用于患者的肌肉激活方法的有效性。一些研究已經證明了在腰部損傷患者中對這些肌肉群進行專門的再訓練所帶來的身體益處。我們項目的階段和進展來源于再訓練這些肌肉的運動技能學習方法。這個方法開始于學習如何在低負荷、靜態的位置上對腹肌、腰多裂肌和盆底肌肉進行特定和選擇性的收縮(我們的治療方案的第一階段)。這種肌肉活動逐漸融入到更多的功能位置和鍛煉(第2階段),然后定期整合到患者的所有鍛煉和日常活動(第3階段)。最終的康復目標是達到一個自主的階段,激活穩定肌肉的技能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自動進行。雖然大多數功能恢復程序通常包括某種形式的軀干強化練習,但對于橫貫腹肌、腰多裂和盆底肌肉的精確激活,以及這種肌肉活動逐漸轉變為功能恢復程序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普遍的描述。在進行更高強度的功能鍛煉之前,獲得這些肌肉的最佳控制對于我們的神經根病患者的管理是基本的,并且已經被證明在涉及脊椎滑脫患者的R中是有效的。
病例報告中描述的病人在臨床和放射學上都有明顯的改善。這份報告補充了現有的研究,這些研究顯示神經根病患者在接受基于鍛煉的干預時取得了良好的結果。然而,在這些研究中,病人可能也接受了硬膜外類固醇注射,這些注射已經被證明是一種獨立的治療方法,而我們的病人沒有接受這樣的注射。其他病例報告集中于預后良好的急性神經根病患者或慢性疾病的患者,沒有令人信服的臨床或放射證據的神經根病。幾項研究已經表明,大多數接受神經根病保守治療的患者在癥狀出現后的前3個月中表現出最大的改善,在此之后,手術往往是推薦的選擇。我們的病人在開始功能恢復計劃前4個月已經報告了惡化的神經根癥狀,但她在開始功能恢復計劃后4到6周開始報告有實質性的改善。直到她的癥狀在她的功能恢復計劃中開始改善之前,病人的椎間盤突出的解決是不可能的,因為研究已經表明,影像學所見的椎間盤突出的形態學改變通常滯后于患者癥狀的改善。
在進入我們的治療計劃時,病人是一個手術的候選人,根據描述的納入標準的椎間盤切除術。由于缺乏臨床試驗對神經根病的功能恢復進行調查,或將手術與功能恢復進行比較,這些干預措施對此類患者的相對價值目前尚不清楚。報告中描述的病人選擇保守管理,主要是因為她傾向于避免手術。其他的神經根病患者可能會從這里概述的類似的功能恢復管理方法中受益,但不太可能所有的神經根病患者都能獲得與我們的病人相似的結果。需要進行研究,以確定相對于手術而言,神經根病患者受益于功能恢復的比例,以及確定預測特定患者對每一種干預措施的可能反應的因素。
我們檢查程序的局限性涉及治療師對腰椎活動范圍的目視測量,直腿抬高和穩定肌肉功能的使用。視覺估計中可能存在較大的誤差范圍,因此報告的值應僅視為估計值。盡管存在較大的測量誤差余量,但考慮到這些變量中記錄的巨大改善幅度,在整個干預期間這些值的確出現了改善是有可能的。此外,諸如腰椎活動范圍之類的損傷測量只是隨后的幾種結果之一,而經過驗證的諸如奧斯特里下腰痛殘疾問卷的測量也顯示出明顯的改善。患者的奧斯特里分數中記錄的變化遠大于90%的信心值,即90%確信已發生真正的變化(最小可檢測到的變化)。其他標準的臨床和放射學檢查,例如神經系統檢查結果,工作狀態,藥物劑量和磁共振檢查結果進一步證明了患者狀況的顯著改善。
結語
幾個病例系列,隊列研究和案例研究表明,接受保守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預后良好,盡管針對以運動為基礎的慢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研究不多見。該病例報告通過對功能恢復方法治療慢性L5–S1椎間盤突出及相關S1神經根病的患者進行了詳細描述而增加了現有文獻,該方法已通過臨床和放射學檢查證實。我們還需要繼續進行研究以確定功能恢復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