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高中的時候去文學社面試,部長問我,你是喜歡韓寒還是郭敬明呀?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韓寒與郭敬明一直都被拿來比較,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電影。坦白的說,我沒有看過韓寒的書,郭敬明的倒是看了不少,初中、高中的時候還是郭敬明的鐵桿小粉絲,《小時代》從雜志連載一直追到了大銀幕,彼時的我處在“為賦新詞強說愁”階段,歆羨小四的文筆和他筆下流露出的濃重的憂傷。然而,上了大學之后,我重讀郭敬明的作品總有一種無病呻吟的感覺,其中所反映的閨蜜撕逼、墮胎流產并非我們大多數人的青春。郭導的電影,以小時代一列為主,小時代通過兜售陳學冬、楊冪、柯震東等明星的顏值,吸引了眾多的年輕觀眾,但是細究其內涵,就會發現故事情節支離破碎、傳達的思想觀點也有金錢至上之嫌。電影取景和人物服裝的華美挽救不了它,高票房也無法為它正名。
同為由作家向導演轉型的韓寒,則要成功的多。雖然韓寒的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還未上映,就被罵了個狗血淋頭。起因在于其曝光的歌曲,被指責不尊重女性,過于直男癌。而后有人說是營銷策略。放下這件事不說,單純的去評價這個電影,整體上是超出預期的。從小癡迷賽車的徐太浪,還未出生父親就被判6年有期徒刑,剛一出生母親就產后抑郁跳樓,童年的陰影揮之不去。他的爸爸總逼著他做他不喜歡的事情,而他用自己年度總冠軍向爸爸證明了自己。一次偶然的機遇,他重新回到了爸爸年輕的時代,和他一起經歷了父親的年少輕狂······
重返年少、時光倒流這個梗幾乎是在電影中用爛了的。但是韓寒在電影中的處理還是很棒的。電影中的笑點滿滿,在電影院看的時候,笑聲可以說是貫穿整部電影,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然而然的銜接,并無尷尬之感。
演員的選取也是不錯的,當紅小花趙麗穎、國民老公彭于晏、自帶喜劇效果的鄧超,演技全程在線,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人物的心路歷程和情感變化。在這里,突然想多說一點,微博豆瓣上很多人都在吐槽很多演員的演技,比如鄭爽、唐嫣,坦誠的說,我覺得她們并不是演技不好,而是自身的特色過于濃厚,有很強的形象性。比如鄭爽不管是太平公主還是貝微微,都會讓人想起《一起來看流星雨》中的楚雨蕁,一方面源于之前塑造的形象過于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在角色上沒有實現特別大的突破,扮演的角色還是有一些共性。作為小爽的粉絲,我也期待著小爽有突破性作品。反觀趙麗穎,她雖然非科班出身,但是演技一直是公認的優秀,“演什么是什么”而不是“演什么像什么”。在這部電影中飾演的牛愛花,角色本身其實并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角色,但是趙麗穎演的著實出彩。對我而言,印象深刻是彭于晏殺完人,她抱著彭于晏看著天空飛機飛過的那一幕,沒有眼淚,但是眼底的悲傷與絕望令人動容。值得一提的還有李榮浩扮演的香港房地產商,渾身散發著銅臭的氣息,竟和那個在舞臺上唱《李白》的是同一人。
當然,對于一個電影,最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內涵。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歷過與父輩的辯駁與抗爭,思想上的差距讓我們對于很多事情都難以達成一致。若娛在評價《乘風破浪》時這樣寫道,“時代急劇變化帶來的焦慮,以及中國傳統社會父權的根深蒂固,是兩代人沖突的根源。”韓寒他不僅為我們展現了兩代人的沖突,更想去探尋沖突的結局辦法,電影中穿越的方式對于我們或許難以實現,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去通過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探尋一下父輩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用心去體驗一下他們曾經的生活,聽他們講講年少輕狂的日子,愿我們和我們的父輩,可以亦父亦友,相伴乘風破浪。
在微博上看到說這部電影的制作周期僅有3個月,電影中對于90年代的場景還原確實不夠完善,電影穿越之前的那一部分過于冗長,不夠簡潔明了,結尾部分稍顯倉促。
或許韓寒在這部電影中寄予了更多的想法和寓意,以我現有的閱歷難以理解和明白,或許十年之后,為人父母,再看《乘風破浪》會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吧。
000?Q???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