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多看了一本書,用時較短,純粹是周末和晚上回家,擠出了更多的時間吧。這本書是前證券分析師、一家小微貸款公司創始人張化橋所著的,講述的是其從事證券行業二十年的所思所悟。對于不炒股的人,感覺應該認同感也不強;但對于經濟和自己的財務感興趣的人,讀一讀也無妨。
大概其中一些結論,都已經在雪球的大V言論得到印證,故看書的速度也快了不少。有些觀點潛意識,自己也是認同的。總結起來,作者,作為一個浸淫證券行業的老手,一個標準的價值投資信徒,始終相信的是投資可以賺錢,但沒說什么時候會賺,大概意思是,天總會亮,貓總抓得到耗子。想想也是,古話說得好,財不入急門。投資也不是什么羞愧的事,一年一年的積蓄,要是真是空留著,不買房買股,倒是沒什么用。投資還是有意義的。
投資,不等同于投機。炒股票,這個詞本來就有一種投機的概念在其中。人們總是盼望著自己的股票大漲,總是猜測自己的買點最低,賣點最高,但是市場真心無法預測。一大群有著非凡智力和雄厚實力的對手,一不小心,你的所有預測都是無效的。這就像人生,你不知道下一盒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但有下一盒巧克力是至關重要的,至少你還有期待。老大對我說過,自己也買過彩票,讓我匪夷所思,轉念一想,要是人沒有什么點期待,活著又究竟是干嘛?
我們要有期待,漫長時間的期待,但不要預測。一旦預測就產生焦慮,明天的大盤是漲勢還是跌勢,個股會不會在那幾毛錢的空間讓你咯噔一下。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人們也常常患有這種得失的焦慮,要是知道這個人長期會歸屬于你,你還會為那么一點點情緒而憔悴嗎?要是你不能確定他是向著你的,你干嘛要為這一點情緒,做著自傷的事情。
明知道預測不到的事情,那就不要預測了。股票和人生,一樣,你所做的功課和獲取知識能力,是最大的籌碼。你最該信任的是自己,能保證這一生不會虛度,你終究會盈利。不要求你把事情做到極致,但你在不斷提升自己,修正自己。
書里面講的很多概念,老實說對于我這個快一年的小散戶老說,也有點老掉牙了。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其中關于要盡心研究那些包裝的觀點,目前來看我是很難做到的。恰好最近又打開一本關于營銷的書,覺得世上真是無事不營銷,要想識別價值,就得去偽存真,做到真正的客觀。工作中深有體會,很多事情,不是你完成就行,而是,你得征服別人的心,讓別人打心眼認同你。人際關系也是吧,有時為此感到焦慮,以為持續關注,就得贏取一個人的贊同,然而這種心態,是及其自卑而不可取的。復制一萬遍,也改變你內心的貧瘠和長久包裝的疲憊。當某天被識破,熔斷、泥沙俱下,并非你能承受得起。
這是一本短書,況且也是本受眾面比較窄的,就簡單總結到這。其實,這一年進入股市玩,感觸較深的就是,小賭怡情,放著,靜靜看著這些大牛般人物折騰也挺好,比玩游戲還是有意思的。至少,我看真正熱愛股票的人,都有一顆好學謙虛的心。比如這本書的作者,對于他的謙虛,我給這本書三星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