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改造,下班的路必須繞遠,需經過一條小胡同。胡同很窄,四米多寬,中間還要拐個彎。
天色還不是很晚,胡同里的人已經多起來了,步行的,電動車,摩托車,還有汽車,經常把胡同變得更窄,更擁擠。熱氣漸漸退去,水果店、菜攤子、饅頭鋪子的生意開始忙起來了。
我拐過那個彎,就看見南邊墻壁刷得雪白,這白墻上有隱約的人形。細看,是圖畫的雛形,用墨色的筆勾了輪廓。我不懂作畫,但知道畫前總是要勾出大致形狀的。這些線條勾得很精細,人的模樣很清楚。
這是什么樣的人呢?
我仔細看,是一些漫畫性質的人物。我在很多地方見過這種宣傳畫,很萌,很有趣,很合小孩子的胃口。大大的腦袋,大大的眼睛,像動畫片里的人。更有趣的是,一個小孩子模樣的人,嘴唇上一撇一捺,就成了大人。想象著小孩子扮演大人的樣子,忍不住想笑,讓人覺得甚是可愛。
其實,宣傳畫沒必要弄成寫實的照片,就這樣的夸張,這樣的萌,就很好。至少我看著有意思。
第二天,再路過時,墻下三三兩兩站了幾簇人。他們或蹲身,或彎腰,或歪頭,或探手,握了畫筆,在填補昨天看到的輪廓里的空白。填好的,又將邊緣修補一番,顯得順滑一點。地上散放著水瓶和顏料瓶。
我站著看了一小會,他們畫得很細,各種顏色的筆對應著墻上圖形里的各個部位。有的地方是大片的黑或紅,有的則是小范圍內的繁復色彩,特別是衣裙和頭飾,更是點畫描摹細致入微。
比起昨天,有的畫已經初步成型,看起來,這些小小的主角迫不及待要演出了。
我一直很好奇,他們是怎樣把一幅畫搬到墻上的呢?那些復雜的線條是怎樣組合成一個圖形的呢?直到那天晚上,我才明白了這個謎底。
手機小視頻里出現了一個鏡頭,路一側放著一臺投影機,另一側的墻上便顯現了一個圖案,一個人正照著圖案的邊緣在小心地勾畫。
哇!原來是這么回事!我以為是一名畫師,手里拿了一張紙,另一手捏支畫筆,一邊看,一邊畫,就像在紙上作畫一般。看來我真的落伍了?,F在這么先進的設備,一調焦距,圖像變清,勾畫的輪廓自然最大限度地貼合原畫。畫了邊沿,然后填補內容就行了。
他們,就是這樣創造那些萌萌的人物,可愛的畫。
再一看,更有趣,小視頻里真的就是我走的這條胡同!墻上投出的圖畫,就是我看到的。真是巧了!
至此,解開了我心里一個小困惑。那些個很萌很可愛的人物故事,就是這么畫上去的。
后來有一天,我和妻子騎車再路過,那些畫已經完工了。真是有趣,“自由”是梁祝的故事,自由戀愛;“平等”是天仙配,神仙和凡人相愛;“愛國”,岳母刺字;“公正”,當然是包青天啦!
這樣,我每天上班路過這條胡同,都能看到墻上的畫。每次看到,都會想起他們作畫的過程。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