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一篇有關于老人晚年的文章。思緒飄到很遠,我不敢想象若是我的晚年也是如此凄涼,我可能會瘋。
不禁想到我的外公外婆。那是兩個標準的中國式農民,小小年紀開始幫家里干活,年邁了也依舊奮斗在麥田里。他們實際是兩個頑固的老人,家里人一直勸慰不要干活了,在家里頤養天年不好嗎?老人堅定的扎根在鄉村里起早摸黑的干農活。
他們并不是自己干,他們是幫著大兒子也就是我的大伯干活的。雖說是為大伯干活,但是老人家比大伯還要關注那幾塊田。該潑糞了,該灑水了記得清清楚楚,這幾乎刻在他們的腦子中,成為了他們的本能。
一切始于一個意外,外公曬著毒日瞪著三輪把一袋袋大米要送到我們家里來我們嘗嘗鮮。但是沒想到的是老人家被一輛年輕人集數而過的摩托車迎面撞來,外公拼盡力氣讓路,卻掉到下面的稻田里把腿壓傷。那個年輕人卻跑遠了。出院過后外公便遭到所有人的嫌棄,只因外公的腿不能動彈了。唯有外婆陪伴身邊細細照料外公的生活起居。
而后更大的不幸來了,外婆生病了,不能干農活了。老人家因為不能干活每日病殃殃的老了幾十歲。兩個老人家相依為命的生活在村里艱苦的活著。只因居然沒有人肯瞻仰外婆!只是每月送點米給外婆罷了,這些根本不夠一個月的活計!而且必須要買藥給兩位百歲老人吃,樣樣都是要錢,使得外婆生的八九個兒女紛紛搖手拒絕接受兩個累贅!
唯有媽媽每個星期去一趟外婆家給外公送去他最愛吃的魚和每個星期吃的藥。僅僅一年,我沒想到外婆一家的生活已然變得如此困難。
我卻又想到爺爺奶奶。這是兩個悠閑過日子的老人。奶奶很珍惜她那臺老式縫紉機,每日用那布滿老繭的手擦拭那上面的灰塵。沒看到那臺縫紉機她總是恬靜的。爺爺是個很有氣質的老人家而且很愛干凈。我曾聽見他悄悄對我說:因為聽說一些老人家老了又不愛干凈沒有子女肯見他們,所以爺爺把生活打理的井然有序,把自己和奶奶也整理的很安靜。精神氣很足。
爺爺一看便是個書香氣很濃,很有教養的老人家。我聽爸爸說,爺爺小時候念書很好,但是家里沒有錢供上學便不讀了。但是爺爺到現在還是熱愛讀大字。你能想象一個花白頭發的老人家穿著洗的發白的中山裝,戴著副老人鏡,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捏著報紙細細的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的點著。如果看到他認為很好的文章還會拿一把小剪刀裁剪下來放進一個鐵盒子里喜開啄笑的抱著盒子孩子氣的笑著。這在我的童年里是經常出現的。
奶奶我是不大喜歡,因為她總是咋咋呼呼的說事情。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是大呼小叫的,說實話我不喜歡這一點。我甚至一度狹隘的認為這樣的奶奶配不上爺爺。但是喔每當想到這個,便不自覺想到小時候和奶奶誰在一張床上。天氣悶熱的很,奶奶便讓我睡在風扇吹的那頭,拿著粗糙的大蒲扇有節奏的給我搖著扇子哄我入睡的情景。我至今仍然記得那之前千千萬萬給日子離我看著窗外的萬千繁星,在奶奶的大蒲扇下睡下。想到這么個慈祥的奶奶我實在不敢多說什么她的不好。
我的童年便全是這兩位老人共同編織而成。
希望我的晚年可以像爺爺奶奶一般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