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樊樊
01
“古有竇燕山,今有吳治保。”——小學生們熟知的三字經里“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有了現代版。
最近,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的一戶農民家庭“揚名全國”了,因為這家的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最小的女兒已辭掉高薪工作,正準備去北京考研。
——這在當地可以說是一個大新聞,7月16日,延安市安寨區委、區政府給吳治保一家頒發了“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耕讀家庭”牌匾以及30萬獎金,妥妥地上演了一場現代版的“教五子、名俱揚”大戲。
02
很多人關注吳治保一家的原因,都是好奇于這對農民父母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
與古代富人竇燕山不同的是,吳治保夫婦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所以他們對五個子女在教育方面并不能做到最好的投資,但作為農民的兒女,五個孩子卻從他們吃苦耐勞的父母身上學到了最可貴的東西。
這些最可貴的東西是什么呢?二兒子吳青峰這樣說:“從他們身上學會許多東西,值得一生學習,比如堅定的信念,只要他們決定的事,永遠不會退縮”。
03
胡治愛,是這五個孩子的母親,長年在安塞街頭挑擔子賣蘋果,縣城的每一道巷每一條溝,她走過無數次。
每次挑擔子從家里出發去縣城賣蘋果,步行單趟需1個多小時,在那條狹小的山路上,胡治愛只能休息一次,她說停歇太久,再次挑起來的時候就越覺得重,就不能完成一天三個來回的銷售,就攢不夠過完年要給兒女們準備的學費……
母親的這些苦和累,兒女們是知道的,同時,母親的堅強意志和堅持不懈,兒女更是看在眼里也學到了骨子里。
母親年復一年的挑擔子賣蘋果,這份堅持的決心和精神,給了兒女們好好學習的動力和決心。
誰叫他們是胡治愛的兒女呢,骨子里其實已經自帶了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能力,這里請注意,光一時吃苦耐勞是不行滴,一定要堅持不懈。
很多成功人士都透露過自己的成功秘訣,其實沒有什么新奇的,就是堅持!
是不是聽起來特別沒勁?對,當你覺得一件事堅持起來很無趣而放棄的時候,別人卻因為一直在堅持而成功了。
04
堅持,就是吳治保五個子女一個個都能考上名校的至尊法寶。那么,他們都堅持了些什么呢?
1.堅持目標不變
2011年春節時,吳家人一起聊天,老大吳云峰發出提議:“五年后,咱們北大、清華見”,聽了大哥的提議,其余四兄弟妹也不示弱,不約而同應戰:“那你就在清華門口等我們!”
目標確定了,兄妹五個開始投入行動,不管多苦多難都不改初衷。
特別要說的是最小的妹妹,本科沒有考上清華北大,先走上了工作崗位,但一直不忘當初確定的夢想,依然想通過考研進入理想學府。這就是堅持目標不改。
2.堅持行動不懈
作為家里的老大,吳云峰帶頭認真學習,每天早上,只要聽到父母起床上,5個孩子都趕緊起床,摸著黑,拿著各自的課本到院子或學校的燈下背書。
早起讀書,這兄妹五人全部做到,而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光說不練假把式,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早起!成年累月、堅持不懈的早起!
3.堅持為自己而學
吳治保說:“我和愛人都沒什么文化,教育孩子們用的都一些土辦法、笨辦法,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習,就領回家跟著我們一起下地干活,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
吳治保夫婦用實際體驗法,告訴子女們現實的殘酷,學習是為了你們自己將來不吃賣體力的苦,改變的是你們自己的命運,是為了你們自己而學。
——這是最直接的身教法,不想吃學習的苦,將來就會吃生活的苦。
想必,這五個孩子也都是親身體會過了賣苦力的不易,相比起來,學習的苦能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他們堅持為自己而學,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破難攻堅,不畏艱難,終于實現了清華北大的目標。
05
在這里,我們不說什么寒門出不出貴子的話題,我想說:政府之所以獎勵吳治保一家,想要鼓勵和宣揚的正是他們一家人這種吃苦耐勞又堅持不懈的精神。
因為現在這個社會,真的太缺乏這樣的精神了,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都在做著幻想般的無限拔高,各種興趣學習班,技能培訓班,卻沒有一個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又堅持不懈的學習班。
很多孩子被送去學這學那,學著學著就不學了,沒有一樣能堅持下去,之所以不能堅持下去,就是因為從孩子到家長都缺乏最基本的、最傳統的吃苦耐勞精神。
你連彈鋼琴或練字的苦都吃不了,談何未來呢?談何成就呢?
所以,請允許我再將吳治保二兒子吳青峰的話重復一遍,建議家長們仔細讀三遍,以共勉——
“從他們身上學會許多東西,值得一生學習,比如堅定的信念,只要他們決定的事,永遠不會退縮”。
“不會退縮!”——記住了嗎?如果你早早就退出了,那成功跟你自然就沒什么關系了,任何事情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