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帶的第一屆學生組織同學聚會,原本我是打算要去的,但看了一下參加的只有10個人,覺得有點難過,就決定不去了。
近60人的班級,能參加聚會的一年比一年少,見過大家圍成一圈坐在足球場不用說話也十分美好的場景,我忍受不了最后能看到的他們只有六分之一。
女朋友也參加了同學聚會,可是她并不開心。有的打麻將,有的斗地主,有的喝酒,就她一個人烤火,顯得很不合群。
她說她咳嗽流鼻涕打噴嚏很不舒服,而且實在太無聊了,只能玩玩手機,問我一個人在家無聊嗎?我說無聊我可以玩吃雞游戲,你要多喝水。
今年是我高中畢業十年,以為會有一次大的聚會。但似乎沒有人放在心上,畢竟大家畢業時抱頭痛哭,這輩子天涯海角都是兄弟的誓言,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
那些年,我們覺得世界很小,各奔東西后才知,一別也許就是一世。后來縱然能聚,大家說著交際的話,喝著應酬的酒,帶著應付的笑,卻再也走不進彼此的心。
同學聚會篩掉了飛得高的,走得遠的,混得慘的,性格剛的。最后剩下的只有同一坐標系里的同學,每年相互確認,原來你過得還是這個樣子。
02
有人說,同學聚會都有一個規律,凡是以前老實本分、循規蹈矩的同學基本混得不怎樣,窩在某個城市的某個單位拿著一個月幾千的固定工資。
凡是以前經常惹點小麻煩,讓班主任頭疼過的,基本在社會上混得都比較好,有房有車有老婆有小三,一般都是老板,可以駕馭別人。
其實這句話我不是很贊同,因為那些曾經讓班主任頭疼而毫無作為的人,可能只是沒來參加同學聚會而已。人生哪有那么滑稽,隨便混混也能出人頭地。
當你還是一個在校學生的時候,學校和老師幫你定位身份,指明方向,你順著走不一定會走得舒服,但是一定不會走歪。
畢業之后沒有外掛和輔助,一些人就迷茫了,不知道該往哪里走,甚至先邁哪條腿都猶豫不決。
大家對彼此的了解,大多時候只是表面上的,背地里誰努力,誰偷懶,誰知行合一,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學生時代體現身份價值的只有紙面上的成績。
進入社會后,能夠實戰,體現自己價值的地方更多了。像是跳一跳,每一次都正對中心點,一環變兩環,兩環變四環,走得準走得穩更有走得狠的,都走向了人生巔峰。
對于同學聚會,有些人不屑參加,有些人羞于參加。能去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特定的社會身份,會讓你覺得他和學生時期差異比較大。
03
一個班或者一個專業的同學,就像一批人凝結成了一滴墨水,畢業后滴到社會的海里。波濤涌動循環往復,三五年后,墨水極度稀釋,分散在不同位置。
也許每個人的追求不同,但從縮短差距上來說,一畢業就去“養老”型的公司的人,會被周圍不甘平凡的同學逐漸拉開。
人這一輩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存在一個動態平衡。?去“養老”公司和去上升期的公司,人的工作狀態完全不一樣,獲得技能包的量當然也天壤之別。
更重要的是,后者很可能已步入中層,在技術和管理上都有長遠發展的機會。而前者依然坐在他剛進公司的那張辦公桌上,做著重復勞動的事情。
前兩年,兩種人的收入也許差距不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方卻有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
畢業三四年后的差距,就是一直以來,一方通過不斷地努力進取,而另一方卻安于現狀而造成的。
如果可以自省,任何時候都可以從頭開始。但如果只想裝睡,別人真的無法叫得醒。
04
在我讀大學期間,每年過年都很期待同學聚會。
因為大家都還正當年少,我依舊可以憑自己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本事,逗得女同學笑得花枝亂顫。因為大家還沒進入婚姻,也依舊可以和一群男同學去網吧開黑來一局DOTA,就算打輸了也可以罵得很爽。
大學畢業以后,大家走上了工作崗位,同學聚會的味道反而變了。原本非常單純的事情,卻成了一種形式和應酬,甚至已經淪為一場展覽會或匯報演出。
有人開始遞名片了,他是賣家具的,讓我們結婚的時候去買他的家具;也有人想動用這層關系,求父母有權力的同學幫忙辦事情;更有直接在同學聚會之后拉人入伙做生意,甚至是借錢的。
上學時的我們,沒有層次、高低、等級之分,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現在我們的差距正在逐漸拉開,彼此心知肚明。
混得好的,高談闊論,一大群人追捧圍繞著;混得不好的,沉默不語,一大群人敷衍冷淡著。
就像《夏洛特煩惱》里的那段臺詞,夏洛,這幾年你死哪去了?年年同學聚會你都不來,你真有什么難處給我們大家說,大家就算幫不上你,不還能樂呵樂呵?
哭笑不得,卻是現實。
05
我是一個執念很深的人,也曾有過很多學生時代的朋友,因為自己的感情過于豐沛,總想對身邊人付出真心,拼命想粘住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
后來我聽人說,友誼這個東西已經被世人捧得太高,它跟永恒其實沒有太大關系,換了空間時間,總會有人離去。不要太念念不忘,也不要期待有什么回響。你要從同路者中尋找同伴,而非硬拽著舊人一起上路。
大概涂改是歲月的專長,誰都無法幸免。當昔日的同學陸續結婚生子以后,大家真的漸行漸遠了。
沒有共同的圈子,沒有共同的經歷。三觀早被各自的生活磨礪得千差萬別,一起說話,不知道哪句會觸到逆鱗。就算有了悲歡喜怒,第一個想到分享或傾訴的對象已經不是他們。
可是偶爾,當我走過多年前大家一起嬉鬧過的街道,聽到多年前大家一起唱過的歌,或是翻到一張畢業時的合照,還是會懷著滿心的祝福,希望大家永遠平安喜樂。
今年的同學聚會,不用叫我了。謝謝你們,曾在我的生命里留下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