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你敬你,只因你是最懂我的那個人
在很多人眼里,明太祖朱元璋實在算不得什么好人,他雖雄才大略,但生性猜忌,權力欲極強,做了皇帝之后不僅大權獨攬,連小權也要攬。于臣屬,稍有不滿,便大加殺戮。最為人所詬病的是他大殺功臣,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株連殘殺近五萬人,幾乎把滿朝文武殺得精光。在他手下辦事,真正是伴君如伴虎。
為何朱元璋如此殘忍呢?在筆者看來,是由于他心中的自尊,扭曲的自尊,自卑的自尊。朱元璋祖上至少三代都是赤貧的佃農,他逢亂世,年幼時就淪為孤兒,大字不識一個,為了活命當過和尚,做過乞丐,最后加入紅巾軍,在風云際會之時脫穎而出,成為天下之主。人們只看到朱元璋為皇帝時的高高在上,鮮有人理解他貧賤時的艱辛和苦澀。
朱元璋年幼孤苦,為時代所棄,而他堅強地活了下來,他心中有恨,他恨貪官污吏,恨錦衣玉食之人,恨讀書人,甚至恨任何他覺得勝過自己的人。在創業階段他的這種脾氣不能爆發出來,等到江山鞏固,他便盡情發泄心中的積恨。
古代君王講究“得民心,得天下”,而朱元璋的人生哲學則是“得天下者,盡可得”,他比誰都深刻地體會過這個社會的弱肉強食,所以在得權后以嘲弄般的殘殺方式去報復這個社會。他殺人,并不只因為那個人犯了錯,而是他想殺,殺了之后他會有一種權力滿足感,而滿足感之后又是長久的迷茫。說到底,朱元璋就是個心理疾病患者,一個可憐孤獨的人。
一切的根源,只因為朱元璋覺得沒有人懂他,哦,不,除了一個人——馬秀英。一提到馬秀英,朱元璋那畸形冷漠的臉上竟露出調皮和藹的笑容,他立刻想到她的那一雙大腳,最后大笑起來。那是由衷的快樂、舒然。馬秀英的存在仿佛就是為了證明朱元璋并不是一個絕對冷酷無情的人,她也是上天對朱元璋的最大恩賜。
朱元璋一輩子最愛有二:一是權力,二就是馬秀英。在目空一切的朱元璋眼里,臣屬官僚子民都算不得人,玩偶奴仆而已;而馬秀英是人,是他一生最愛的原配妻子!
縱觀朱元璋一生,始終敬愛著馬皇后,三十年如一日,從未改變。他在外征戰、殺戮、發怒,但到了馬皇后面前,就只是一個丈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任何人違他的意他都會生氣,甚至大開殺戒,唯獨對馬皇后,言聽計從,呵護愛護。只因她是他一生的最愛,只因他在她那體會到人生最初的溫暖,只因她是最懂他的那個人……
一.濠州姻緣牽 ? ?英雄得內助
元朝末年,蒙古人對漢人的民族壓迫達到了極致,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也沒了往日的威風,和契丹人、女真人一樣,他們在漢文化的浸淫下迅速腐化,國家也搞得不成樣子。
蒙古統治者壓根就不把人當人,地方爆發叛亂,將領啥事不干,就去災區抓幾萬災民胡亂砍了頭邀功。當時各地自然災害不斷,政府根本不會賑濟,苛捐雜稅還不減,發個善心救濟點,還被官員給吞了。漢人低賤得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朱重八就生在這樣的時代,真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連做狗都不得”的時代。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又來蝗災,接著又爆發瘟疫,朱重八的父母和大哥先后去世,只剩下他和二哥。兄弟倆悲痛無助,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只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尸體,將親人安葬。為了活命,朱重八和哥嫂分開,各自逃生。
好死不如賴活,為了能有口飯吃,不至于餓死,朱重八去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他每天掃地、上香、打鐘、洗衣、做飯,但仍時常遭到老和尚的責罵。后來寺里糧食也不多了,住持便打發和尚們云游化緣去。在那個很多人都吃不飽的年代里做乞丐可謂是難上難,而且行業競爭還那么激烈,萬幸朱重八堅持了下來,活了下來。數年乞討生涯,朱重八走了不少地方,開闊了眼界,也鍛煉的心性。
1348年,朱重八回到皇覺寺。當時天下大亂,為了反抗元王朝的統治,各地起義軍紛紛而起。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樹起義旗,士兵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聲勢頗為浩大。定遠郭子興也起兵響應,占據濠州。
朱重八眼見天下亂局,有些心動,但也自嘆無從施展作為,還是如往常一樣,在寺里平淡過活。不久,朱重八收到了兒時伙伴湯和的信,邀他同去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朱重八有些猶豫,畢竟造反可是死罪,不可武斷決定。但就在朱重八猶豫時,他的師兄告訴他,有人已經知道此信,將去告密。朱重八大驚,一不做,二不休,收拾行囊立即投軍。
當朱重八趕到郭子興軍營前時,還穿著和尚的破衲衣。他在營前大喊大叫,義軍還以為他是奸細,立即把他給逮了起來。朱重八百般解釋自己是來參軍的,最后被綁到郭子興的面前。《明史》記載朱重八“姿貌雄杰,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可事實是朱重八長相奇丑,額頭凸出,下巴凸出,活脫脫一鞋拔子臉,不過眉宇間有股不庸常的氣質。郭子興看到朱重八的這副尊容就樂了,估計是覺得可以辟邪,就把朱重八收為親兵。
也許是對當大兵的福利非常滿意,朱重八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干得風生水起,大功小功立了一大堆。而且朱重八很會做人,從不獨占軍功,且所得戰利品全上繳郭元帥,從不私吞。郭子興很是欣賞,一高興就把養馬秀英許配給了朱重八。
朱重八從軍前連肚子都填不飽,如今居然有了老婆,他高興得都快懵了。可當馬姑娘走到面前時,朱重八又有些挑剔了。原本以為郭元帥的養女會是個大家閨秀,現在一看完全搭不上邊,雖說老朱也長得也不怎么樣,但這馬姑娘還是一雙大腳哩。最要命的是朱重八分明感覺到馬姑娘身上強大的氣場,勝過一般須眉的巾幗英氣,這讓沒見過大世面的朱重八有些慌。
馬姑娘似乎看出了朱重八的心思,一點也不矜持地大步走到朱重八的面前,說道:“怎么,嫌棄我丑嗎?你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朱重八苦笑。馬姑娘接著說:“別看我腳大,走的路多,閱歷廣,一定會做好你的賢內助!”見朱重八不吱聲,馬姑娘有厲聲說道:“郭元帥賜婚,你難道想違抗嗎!”
馬姑娘如此咄咄逼人地軟硬兼施,把在場的人都逗笑了,朱重八也哈哈大笑起來,他覺得這個女人蠻適合自己,不會裝,很真實。
婚前,朱重八改名朱元璋,“朱”通“誅”,“元”即元朝的意思,璋,玉器。
新婚之夜,外面熱熱鬧鬧,歡聲笑語,可新房里的朱元璋想起死去的爹娘兄長,想去之前的苦日子,竟嚎啕大哭起來。
馬姑娘自己掀掉紅蓋頭,走到朱元璋的身邊,輕輕地為他擦干眼淚。馬姑娘說:“不要難過,再苦的日子都會過去的,凡事總要向前看。從今以后你不再是一個人,無論生死貴賤,我都會一直陪著你。”
朱元璋望著眼前這個不太漂亮的妻子,心中倍感溫暖,他覺得這個女人好像知道自己的心思,了解自己的一切。
馬姑娘倒了兩杯酒,拉朱元璋跪倒門前,說:“今天我們大婚,我們該給公公婆婆敬酒呢。”朱元璋臉上露出微笑,把妻子摟入懷中。接著,夫妻對飲,直喝得迷迷糊糊,朱元璋從未像今天這么開心,馬姑娘也是生平第一次這么快意。
喝得興起,馬姑娘翹起她的大腳,笑著說:“我這雙大腳可厲害了,行軍從來不落人后,干活也不輸于男人。嗨,丑八怪,你不會嫌棄我吧。”
“大腳婆娘,你不嫌棄我,我就不嫌棄你。”
“我雖是郭元帥的養女,他也對我很好,但是我這些年過得并不自在。我父母早亡,沒有人逼我纏足,大家都把我當男人看,我也不在乎,可是哪個女人愿意做男人啊!”馬姑娘說著竟哭了。
“老婆不哭,一切罪孽根源還是這蒙古韃子,待你男人把他們都殺光了,迎你做皇后!從今以后,你也不是一個人了,我倆同是天涯淪落人,以后誰也不許離開誰!”朱元璋說。
“別吹牛了,還皇上皇后呢,兩個人能夠安安穩穩過日子我就心滿意足了。就算你以后發達了,有了別的女人,我也不在乎,我也不好看,你只要別欺負我就好了!”馬姑娘說。
“以后我要是欺負你我就是我的姓!”朱元璋有點急了。
“什么?”
“豬啊!”
哈哈。
二.相濡情以沫 ? ?攜手共江湖
馬姑娘確實比任何人都要了解朱元璋,正如朱元璋所說,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天生就有種似曾相識惺惺相惜的感覺。馬姑娘知道這是個要強的人,所以他不再在朱元璋面前表現得強勢;她知道這是個孤獨的人,所以在生活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在精神上也極盡體貼;她知道這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所以在事業上她給予他有力的幫助;她也知道這是個深邃有謀的人,所以她總是委婉地勸丈夫克制,做一個賢主。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朱元璋,她的丈夫,她愛的男人。
而朱元璋也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腰板比以前硬了,眼神里也閃著自信,真正像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他不再孤獨,不再顧影自憐,他是個有家的人了,在外再殘酷再累,回到家總是溫暖的。他的那顆心終于有了歸宿,馬姑娘讓他覺得做人原本也不累,幸福原來就是這種感覺。
古代賢后眾多,大抵都是賢明有德,幫助皇帝穩住后宮,不惹事,不給皇帝添后顧之憂,而馬姑娘在此基礎上還要更勝一籌。在朱元璋創業的過程中,馬姑娘充當了多種角色:秘書、軍師、后勤部主任、婦聯主席……她總是在朱元璋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給朱元璋有力的幫助,讓她的男人更加專注地去奮斗。馬姑娘是名副其實的巾幗不讓須眉,真正為朱元璋扛起了半邊天。
隨著朱元璋勢力的逐步壯大,郭子興對朱元璋有了忌憚之心,甚至有除掉他的想法。馬姑娘意識到這點后,利用自己的身份,常常在義父義母面前說好話,并讓朱元璋作出完全服從郭子興的姿態來,這樣朱元璋才得以保全。
后來郭子興找朱元璋的茬,把他關了禁閉,讓朱元璋面壁思過,還不給東西吃。馬姑娘知道后非常擔心,怕朱元璋餓著,偷偷去探望朱元璋,并且在懷里藏了幾個剛烙好的燒餅。餓了好幾天的朱元璋吃到香噴噴的烙餅時,哭得稀里嘩啦的。這時馬姑娘面露難色,一問才知道,原來這烙餅放在胸前,馬姑娘胸部都被燙傷了,這下朱元璋更是感動的無以為報了。
有年朱元璋在外打仗,適逢那年饑荒,軍中無糧,馬姑娘自己忍饑挨餓,省吃儉用,把食物送到前線給丈夫。朱元璋又何嘗不知道妻子對自己的一片深情。做了皇帝后,朱元璋還常在大臣們夸妻子的賢明,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長孫皇后。馬皇后總是謙虛地勸諫說:“我聽說夫妻同甘共苦容易,君臣同甘共苦就比較難了,陛下不忘與我貧賤時的經歷,希望也不要忘記與群臣共患難的時候。我哪里敢和長孫皇后比呢?”
相傳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時,曾經被對方追擊,陷入險境,是馬姑娘背著朱元璋逃跑才得以活命。太子朱標以此為題材畫了一幅畫。馬皇后去世后,太子和朱元璋常常意見相左,朱元璋追著兒子打,太子就故意把圖像遺落在地。朱元璋看到圖像,想起曾經的點點滴滴和妻子的好,痛哭一場,再也不打兒子了。
當年朱元璋攻克太平城,馬姑娘親自帶領將士的家屬渡江犒勞,給士兵莫大的鼓舞。當時朱元璋的勢力與陳友諒、張士誠相比并不算強大,又被二者夾在中間,戰事不斷。馬姑娘帶領士卒家屬親自為將士縫補衣物,照料他們的起居。陳友諒大軍進攻龍灣,軍情緊急,軍心不穩,又是馬姑娘把宮中錢物全部拿出來勞軍,表明抗敵的決心,鼓舞了士氣。同時,馬姑娘也不忘提醒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殺人為本”,當時的朱元璋還是很覺得有理的。
攻下元朝大都后,朱元璋盡得宮中寶物。馬姑娘見到這些寶物,意味深長地對朱元璋說:“元朝有這些寶物卻不能守住,可見這些東西很不可靠,而為君王的人,本身就有寶物了。”朱元璋回答說:“你說的寶物是不是賢才?”馬姑娘說:“你能這么想,實在是萬幸,希望你今后不要奢侈,不要忘了創業的艱難,與賢人共同治理天下。”朱元璋很是覺得有理,可是后來卻沒有這樣去做。
后來馬姑娘成了馬皇后,她也不作威作福,擺皇后的架勢,仍是一心一意地輔佐丈夫,管理后宮。朱元璋想尋找馬家的后人大加封賞,被馬皇后拒絕了,因為他深知外戚專權的弊端,不愿為丈夫添煩惱。再者,馬家人除了她之外都早已在戰亂中死光了。
作為女人,她毫無嫉妒之心,后妃中有生孩子的,她都要接到自己宮中親自照料。她還常關心朱元璋的衣食起居,可謂無微不至,事必躬親,一絲不茍。她聽說元世祖的皇后用舊弓弦織成綢做衣服穿的故事,就命將宮中的廢舊布料搜集起來,做成被蓋、巾褥,送給孤寡老人。對于皇室子女,馬皇后勉勵他們學習,要求他們生活簡樸,不忘先輩創業的艱難。
無論是作為妻子還是作為皇后,馬皇后所做都幾乎完美,縱觀中國歷史,就連長孫皇后恐怕也有所不及。她的確是上天對朱元璋的恩賜,正因為有馬皇后的存在,朱元璋才能專心于政事。
三.刀下救賢才 ? ?千古說賢后
朱元璋坐穩江山后,馬皇后的擔憂終于變成了現實。她多次勸說朱元璋不要濫殺大臣,要能和功臣同甘共苦,在創業時朱元璋尚能聽,可是等到高高在上了,人的劣根性就暴露出來了。看到變得暴虐的丈夫一次又一次地殺功臣,馬皇后是無奈的,她也深知自己是不能阻止的,不過她也盡了自己的力,憑著和朱元璋的情分挽救了很多人的命。
朱元璋后期殺人真可謂殺紅了眼,幾乎到了六親不認的地步,而且株連起來很是恐怖,誰敢勸也是死,真是“擋他者死”!萬幸他還認識馬皇后,還念著馬皇后的好,記著馬皇后的恩,不管殺了多少人,朱元璋在馬皇后面前總是含情脈脈,一臉和藹。朱元璋什么都不在乎了,除了馬皇后。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兒,洪都保衛戰中功勛卓著,但后來因為埋怨朱元璋封賞不均,密謀投靠張士誠。朱元璋知道后,要宰了朱文正。馬皇后得知后,勸告朱元璋,朱文正有再大的錯也是你的侄子,而且有大功,你兄長命苦早亡,請你不要殺他。朱元璋答應了。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義子,曾立功無數,是開國名將。朱元璋殺功臣時也想殺了李文忠。馬皇后勸告朱元璋,人非草木,都要講究親情,文忠向來忠誠,看在你死去姐姐的份上,請不要殺他。朱元璋答應了。
明初文人之首宋濂因為孫子宋慎陷入胡惟庸案而獲罪,朱元璋要殺宋濂,而宋濂早已高老還鄉,跟胡黨毫無牽涉,且又是太子的老師,朱元璋分明是殺人殺紅了眼。馬皇后第一次勸朱元璋,朱元璋不吭聲,面有不快。夫妻吃飯的時候,馬皇后不吃肉,朱元璋問他為何,馬皇后說:“普通人家請一位先生,還知道終生不忘恩師的禮節,現在宋濂有罪,我不近葷酒,是為他祈福,希望他免禍。”朱元璋一聽,嘆了一口氣,心軟了下來,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
當時蘇州有個巨富叫沈萬三,是江南第一財主,聽說朱元璋要建南京城,主動提出洪武門至水西門由他出資修筑。沈萬三又要求犒賞軍隊,朱元璋問他:“我有雄獅百萬,你能一一犒賞嗎?”沈萬三不知收斂,說道:“可以每人發一兩銀子,百萬兩銀子還拿得出。”朱元璋天生就有仇富心理,看沈萬三非常不順眼,就加以亂民的罪名,想殺掉他。馬皇后勸諫道:“沈萬三雖然富國敵國,但他沒有犯法,殺他沒有道理,還是不殺的好。”朱元璋聽從了,免沈萬三一死。
這樣一一求情,所救的人實在有限,所以馬皇后始終請求朱元璋萬事以法度行事,不要獨斷專行。宮中的太監侍女有服侍不周的,以朱元璋的脾氣拉出去就殺,這個時候馬皇后也會裝作很生氣的樣子,讓有司把人帶走。朱元璋問她原因,馬皇后說:“帝王不應該以一時的喜怒來定刑賞,盛怒之下,恐怕定罪就重了,還是交給相關部門按法律處置比較好。”
馬皇后后來病重,自知時日無多,吃藥也是無濟于事的了。她怕自己死后朱元璋會遷怒于服侍的人,就將他們全部撤去了。朱元璋不解,她笑著說:生死由命。
四.愛人永別離 ? ?天地一孤鴻
《明史》記載,馬皇后有五個兒子: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棢、明成祖朱棣以及周定王朱橚。對此史家頗有異議。據《南京太常寺志》記載,太子朱標、秦王和晉王都是淑妃李氏所生,而朱棣的生母則是高麗進貢給朱元璋的女子碽妃。朱棣冒稱馬皇后之子是因為他自卑,想攀馬皇后這棵大樹。而正史記載太子朱標為馬皇后所生恐怕就是朱元璋的用意了。朱元璋中意朱標為皇位繼承人,為馬皇后著想,宣稱馬皇后是朱標的生母。這樣一來,太子繼承皇位后才會盡心孝順馬皇后。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后突然生病,之后重病不起,不可一世的朱元璋立馬慌了神。他停止收拾朝臣,開始為馬皇后的病情擔憂,求名醫,祈禱。在此之前,朱元璋高高在上,以為天下盡在手,萬事可隨性而為,而此時他第一次感到了恐懼,他仿佛預見馬皇后將要離開自己了,那個不是很漂亮的大腳女人就要不在了。幾十年了,朱元璋早已習慣她的音容笑貌,習慣她在身邊叮嚀,習慣了她的照顧,習慣了她的拌嘴。朱元璋悲觀地想象到沒有了馬皇后的日子,心兒跌進了黑洞,只剩下無助的吶喊。他從未像現在這般依戀馬皇后,他覺得自己老了。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你朱元璋能耐再大,也無能為力。朱元璋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人在病魔的折磨下漸漸消瘦,沒了往日的神采,而他自己,能做的只有憂愁,吶喊,瘋狂。
朱元璋不笨,雖不愿馬皇后離去,但也清楚地知道時日無多了,他放下了一切,陪在馬皇后的身邊,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粗俗的朱元璋開始無微不至地照料起馬皇后的生活起居來,喂藥送食,做的一絲不茍,可是卻做的十分蹩腳。這時朱元璋才知道照顧一個人其實沒那么簡單,想到馬皇后幾十年如一日照顧自己,更是唏噓不已。朱元璋給馬皇后講故事,講他們倆過去的故事,濠州相識、患難相扶、從征四方,點點滴滴朱元璋講得是那么的專心。朱元璋從來都不是個戀舊的人,為了馬皇后,他愿意再次回到過去。馬皇后何嘗舍得離去,只是生老病死如水東流,凡人實在無可奈何。她深情地望著床榻邊這個她深愛的已經蒼老的丈夫,對他的未來充滿擔憂。她一輩子都為他操心,臨死了還不放心。想到這,馬皇后有點笑自己傻,她問自己值不值,而朱元璋落在她臉上淚水告訴她,這個問題是多么的可笑多余!
“重八,不要再哭了,都不像個皇帝了!”
“我不哭,你的病就好了嗎?”
“生死在天,人都有命,你是一國之君,要看開,你還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做。”
“可是沒有了你,你叫我怎么活!”
“傻瓜,離了我你照樣能活。只要你不忘記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你永遠在我的心底,誰也取代不了。”
“我的死請你不要遷怒醫生和服侍我的人,也愿你將來能夠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如此,我就無憾了。”
“你放心吧。”朱元璋一臉篤定。
馬皇后含笑而終,天地之間留下了一個孑然清影,從此朱元璋像一只落單的孤鴻,在這世界上再也沒了感情的寄托。
朱元璋在自己臨死的時候囑咐喪事要從簡,可是對馬皇后的喪事卻是大大的鋪張了一番,整個大明天下都為一代賢后的死而哀悼萬分,朱元璋更是傷心欲絕,從此形如枯槁。馬皇后之后,朱元璋在十六年內再沒立過皇后,因為在朱元璋看來,皇后是妻子,是他的愛人,其他的女子只不過是玩物。而他的愛人,只有馬皇后一人。
可惜的是朱元璋沒有化悲痛為力量,而是化悲痛為更加的表態,在之后的日子里,他變本加厲的大加殺戮。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心力交瘁,病死在南京西宮,九泉之下得以與馬皇后再遇。愿朱重八可以做回自己。若有來生,相信他定能與馬皇后繼續相扶相知,不負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