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總會頭疼,與某人交談簡直是令人崩潰,頑固不化墨守成規自我感覺特別良好還有剛愎自用。與這樣人的交談,是復雜的難受的、讓人憋屈的的,總是感覺他們在針對我們,總是難以展開一段和諧的談話。
于是我們便抱著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態度,給予他同樣的難受,讓他不好過,爭吵、咒罵、指責不絕于耳。
但是給予以誠實的稱贊來開始一段對話,不僅能夠鼓勵對方繼續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做事,而且能夠讓他們對你產生好感……
實際情況卻是——
- 當別人的行為讓我們滿意的時候,多數人不以為然,認為本該如此;
- 當孩子吃飯時積極配合時,父母從未給予表揚;
- 更從未因為鄰居的昨晚安靜而彼此感謝;
我們只有只有在不滿意別人的行為時才會給予關注,并花費一大段時間精力去解釋、闡述為什么錯了、為什么不對;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能這樣、你要那樣做,頤指氣使、指手畫腳;并不惜爭吵、咒罵甚至大打出手……
根據行為認知理論,別人對你的態度完全取決于你的反應
重復受鼓勵行為
行為心理學上有這么一個解釋,受到贊美的行為會增加;受到忽視的行為會減少;受到懲罰的行為也會減少,除非故意要引起你的注意。(如:孩子們說臟話,并樂此不疲)
- 行為 > 鼓勵 > 增加
- 行為 > 忽視 > 減少
*特殊:
- 行為 > 懲罰 > 注意 > 增加
這種現象叫:重復鼓勵行為
所以我們想要激勵一個人,最好是用激勵的方法告訴他,哪里做的好并真誠的給予贊美。
給予有效的贊美
我們會發現,有時候我們的贊美人家并不接受:
- "老劉你真帥帥"
- “你在諷刺我嗎?”
- "姐,你今天特漂亮"
- “說假話,這都是舊衣服了”
怎樣避免這種狀況?
1.具體到行為不要太寬泛,讓他們相信你的贊美只適用于他一人,贊美更有信服力
2.稱呼對方名字,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名字是世上最美的聲音,稱呼名字效果更好。
3.加上問句,開放式問題最好;有了問句之后對方便不用苦苦尋求一個姓對的方法而是直接回答問題,這樣更容易接受贊美!
“老劉,你今天選的發型特別帥,在哪里剪的?”
“是嗎?還好吧,就在附近理發店剪的”
“姐,你這今天衣服搭配的特別好團,穿著特漂亮,改天給我也選一身?”
成功的激勵要注意:
- 用贊揚替換否定
- 真誠,一旦被懷疑就很難接受贊美了(我有一次慘痛的經歷)
- 嘗試著多和朋友說些贊美的話,不然你的每一句贊美都會顯得那么刻意。
- 措辭謹慎,浮夸的詞匯會影響你的可信度
- 不要索取,稱贊之后再借錢,你的贊美毫無用處
- 杜絕一昧的稱贊,那會讓你的贊美過于廉價
收獲:
- 稱贊是一個很實用的交流工具
- 獲得了新的人際關系解決方案
- 學會了行為養成的關鍵技巧
(輸出倒逼輸入,第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