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了東野圭吾的《祈禱落幕時》,不僅僅是因為其中的內容緊湊,還因為我更想知道殺人犯的殺人動機。
東野圭吾所寫的推理小說,剛開始看時,總覺得每一位被殺者都死得莫名其妙,但到最后卻都有一個合情合理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殺人動機。我想,這就是推理小說的迷人之處吧。
憑借我個人的讀書能力,有時候甚至連警察的思路都跟不上,但越是復雜,就越能從一個側面突出殺人者的動機之強,也越能反映殺人者的情感之強烈。而《祈禱落幕時》這本書,深刻地、生動地刻畫出了一位平凡的父親在高壓之下是如何表達對女兒地愛。
從書中的描寫,父親所承受的壓力是多么的驚人,隱姓埋名地過著非人的生活,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每一秒都生活在沒有太陽的天空之下,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能過上不受自己身份影響的生活。在躲避債務的逃跑途中,瀕臨崩潰的父親已經有了一死百了的念頭,可是卻在機緣巧合之下,由于女兒殺了一個人,父親選擇了代替那個死人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一方面可以讓女兒得到解脫,另一方面也能夠擺脫本不該自己承受的債務,而代價就是永遠生活在黑暗之中,直到死去的那一刻。那令人憎恨的母親,直到女兒告訴她自己與父親這些年來過得如何地辛苦,她內心中殘留的一丁點善良最終被喚醒,選擇了以死謝罪。
除了博美一家子,還有加賀的母親也令我十分痛心,加賀媽媽并沒有錯,錯的是加賀爸爸,因為加賀爸爸作為一個男人卻沒能承擔一個男人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他搞不好親戚的關系,只顧著工作工作工作!!!加賀媽媽就只能承擔調和加賀家與其他親戚的之間的關系,可是由于各種原因,加賀媽媽被夾在加賀爸爸與親戚之間,最終得了抑郁癥。最終為了自己的孩子,她不得不離家出走,或許出走的那一晚,她的內心在滴血。
父母的愛,是深沉的,寓意在他們的行動之中。父母的愛,是熱切的,寓意在他們的眼神之中。
所以,多留點時間,陪一陪父母逛街,聽一聽父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