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在外漂泊,回故鄉的次數越來越少,回故鄉的路也越來越遠。
可是無論走多久,走多遠,我都是故鄉放飛的一只風箏,總有一根線,連著我和故鄉,讓我能時刻感受到故鄉的溫度和脈搏。
這兩年,或是因為年齡的原因,或是因為事業的繁雜,每到疲倦不堪的時候,我都會找著理由,回到故鄉,回到小村莊,回到小縣城,住上一兩天。
村莊里,有我的老母親和親人;小縣城,有我的同學朋友。回去,讓我的心態平緩了好多;回去,讓我睡得更踏實;回去,讓我的腳步更堅實。
故鄉,讓我留戀的,除了親友,還有美食,還有童年的記憶和味道。每次回到小村莊,回到老母親的身邊,母親總愛做我喜歡的飯菜。
今年夏天一次回家,母親問我吃什么,我說隨便什么都可以。母親就從冰箱里拿出前一天包好的餃子,餃子有韭菜雞蛋餡的,有韭菜豬肉餡的,母親把兩種餃子都煮了。餃子煮好后,讓母親和我一起吃,她說不餓,讓我先吃。我就專挑了韭菜雞蛋餡盛了一碗,家里的碗大,一碗餃子足夠我飽了。我吃著餃子,母親像看著一個幾歲孩子看著我。母親見我沒有盛豬肉餡的餃子,就給我盛了一碗,讓我吃。按我以前的飯量,吃兩碗餃子沒問題,可現在飯量小了,哪能吃下去呢?看著母親的眼神,我不吃,她不放心,她還以為我沒吃飽。于是,在吃完第一碗餃子后,站起來伸個懶腰,坐下繼續,一鼓作氣,兩碗餃子下肚。鍋里還有大概兩碗餃子,母親讓我再吃,我是真的吃不下了。
在母親眼里,我還是那個大男孩,能吃兩三碗飯,喜歡吃肉。為了讓母親高興,我就繼續做個大男孩,能吃飯,愛吃肉。
常年在外,應酬難免。我不勝酒力,也克制美食的誘惑。而每次回到故鄉,回到小縣城,三五好友相聚,面對故鄉的美食,我就放松了警惕。小縣城,古汴水穿城而過,開車15分鐘,就可以到達美麗的洪澤湖濕地。汴水兩岸、洪澤湖畔,飯店林立,但最多的,是野生雜魚館。野生的鯽魚、黃顙魚、泥鰍、白條,一鍋鮮,再來個鍋貼(俗語死面餅),那是人間美味。每次面對雜魚鍋貼,我都放松警惕,大快朵頤,吃得肚大腰圓。
小縣城的美食,除了雜魚鍋貼,還有歸仁綠豆餅、洪澤湖大閘蟹、天崗湖銀魚蒸蛋、紅薯粉蘿卜圓子、紅燒咸魚塊,等等。
小縣城的美食,都是本土的食材。要是你到洪澤湖漁民家做客,漁民在船上做飯,用湖水燒湖魚,味道極佳。而在陸地上的飯店,卻怎么也做不出漁家美味。
前兩天和公司L總一起回到我的老家小縣城,約了三五好友小聚。酒足飯飽話別時,一件事讓我非常感動。好友對和我隨行的L說:我這個老同學事務繁忙,要給我服務好,把車開好。聽了他們的話,我說,L總不是我的司機,是一起過來辦事的。可好友說,不管怎樣,得把我照顧好。
這幾年因為在外地多,又在其它城市買了房子居住,回故鄉越來越少,一度想把在小縣城的房子都賣了。后來商量一下,留下帶小院子的那套房子,并簡單裝修一下,作為回鄉的落腳點。我從老家的老宅子上,取土過來墊在院子里,我想老宅子終究會拆遷,村莊終究會消失,老宅子的土墊在院子里,鄉土就留下來了。有鄉土在腳下,就有故事,就有故鄉的溫度和揮之不去的記憶。
行走,終究要歇歇腳。忙碌,是現代人的通病。歇腳最好的的地方,是故鄉;醫院治不了的病,是思鄉病。如果哪一天,我厭倦現在的生活狀態,我想我會回到故鄉,因為故鄉是一劑良藥,能治好我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