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參加李欣頻老師的北京高峰論壇會。
第一位分享嘉賓是紫嚴老導師,第一次那么直接地聽一個人解析死亡的概念和帶給我們的啟示。
其實我之前是害怕面對這個話題的。畢竟,“離開”這個字眼,顯得太沉重。
但那天上午,有一個環節很是觸動我。
老師讓我們閉上眼睛:
“首先,想象一下:假如明天我就要死了,今天,我必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要對誰說必須說的話?然后行動:把所有浮現在腦海的重要事,都變成切實的行動!。”
那一刻,大家都閉上眼睛,靜默的幾分鐘里,每個人的畫面不會相同,但每個人的感受大體相當,甚至有人哭了。
睜開眼睛后,都有人在行動了,或許是給最親的人打一個電話,或許是給身邊的人一個微笑。
從導師的引導里,我悟出,做再多的冥想、靜心,看再多心靈成長的書,沒有行動,事情很容易回到一如既往的軌道。
只有行動才能產生改變境遇的價值。
當時,我的腦袋里像有一口井被自己挖掘開了,明亮的清泉噴涌,純凈如春。
原來,我們心底一直珍藏著最重要的人和事,只是我們經常忘記了迷糊了。
我們的心,被什么蒙蔽了?
明明是渴望一直陪父母的,卻每次都耐心不過三天。
明明是愛著TA的,卻偏要用言行的利刺,屢次劃到對方受傷。
明明是想好好做這件事的,卻在半路那么輕易被其他誘惑拐走。
發現每一個“明明”后面,對應的都是往反方向跑的矛盾。
兩者之間好像一直無法和氣相處。
我們被“明明”蒙蔽了,因為老是自以為是,其實根本沒做到,根本放不下自我的驕傲。
在《簡愛》中有一段情節,從小對簡百般苛待的舅媽,在病危中,知道自己即將去另一個世界和丈夫見面,內心感到非常不安,因為她一生不但沒有履行丈夫臨終“要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照顧撫養簡、直到成年”的囑托,且還在簡不到十歲的年紀,就將她送去洛伍德那個存活率極低的寄宿學校,從此不聞不問。
所以,時日不多的舅媽給遠在桑菲爾德做家庭教師的簡寫信,把這個放逐十多年的外甥女請回小時候備受欺壓的地方,告訴她,抽屜里有一封被她擱置多年的信,是簡的叔叔寫來的,叔叔一直在尋找她的下落。
簡已長大成人,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倔強意氣,而且她懂得了愛和原諒。在病床前看到面色蒼白、形態衰老的舅媽,在血濃于水的親情面前,她將前塵舊恨拋之腦后,試圖與舅媽握手言和,但舅媽扭過頭去,不想接受。
簡在那一刻忽然明白,有些人也許永遠都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我們真正需要講和的,是自己身上所帶的種種驕傲的木馬程序。
簡的舅媽,到最后都不愿破解自我驕傲的程序。
但是簡做到了,所以她能坦然面對后面的一切。
昨天,整個朋友圈都在懷念105歲高齡往生的楊絳先生。
我仔細閱讀了那些真正用心回憶先生的文字,很是感動。
于愛人和女兒,她幾乎傾盡所有,入得廚房出得廳堂,晚年自己八十多歲,還要兩家醫院分頭跑,照顧病里的丈夫和女兒。一部《我們仨》,是她交給他們仨和世人最好的“不遺憾”活法的杰作。
于愛好和學問,她嚴于律己,才情飛揚中帶著冷靜的理性和自省,已經接近完美的她,仍會產生“不夠好”的自我拷問。那些流傳至今仍聲聲鞭策到我們的語錄,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再完美的人都有遇到困惑的時候,但她向書中求索答案。
她說:“你的問題是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求而不得,就“保其天真,成其自然。”
我從她處獲得啟發:人總是有自己的局限性,但認識到這種局限并不斷完善修正自己,才是目的地。
終其一生,她完全對得起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
而平凡如我們的大眾,面對這樣的提問:
如果明天我就要離開,我今天該怎么好好活?
該如何作答?
我想起兒時天天泡在外婆家,常常端著一杯水,坐在小板凳上,看著外婆正在為我和外公、一大家子孫子、客人們忙進忙出地準備吃的,我會默名悲傷地想,假如外婆哪天突然就離開了,我怎么辦?我會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豆腐乳蘸饅頭,會無法等我考上大學,等我把通知書拿到最親愛的外婆面前,告訴她我要去遠方闖蕩,然后再回來接她去看外面的世界?
后來,那一天還是在我上初中那年到來。我的腦海竟然空白無感,呆呆地跟著人群送別。
外婆的葬禮出人意料的體面,當地村民和全體干部都主動結隊到場送她。大家都說她在的時候,熱情善待過每一個人,無論對大人還是小孩,哪怕只是門前路過的陌生人,都要喊進屋里泡茶歇息,一直默默付出,所以十多年過去,外婆的口碑在村里一直流傳到現在。
外婆的一生,養育了五個兒女,一名普通的農婦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卻有著被大家感念至今的智慧。她的一生也沒有什么遺憾。
如何沒有遺憾地離開,如何在明天離開前,就知道今天該怎么活?
除了知道自己是誰,清楚什么對自己最重要,拿出百分百的真心、愛、發自內心的付出,我再想不到其他更好的答案了。這是外婆,以及我看到的楊絳先生的一生,留給我最寶貴的啟示。
如果你還找不到自己的答案,那么,請把每天當做最后一天,你就一定知道今天該如何好好活。因為換了視野,你想的全部焦點都是還有哪些美好事、小小夢想我沒有做完,而非其他。
那天,我閉著眼睛想到的是:
給陽臺上的綠植澆水,不要讓它們白白枯死;
給河邊那個流浪漢一個面包,讓他晚餐餓不著;
陪盲校的盲人吃一頓飯,聽聽他們的心事,告訴他們有人正在努力讓他們知道眼睛不是看世界的唯一器官;
為給爸爸預訂一輛車而繼續存錢,為給媽媽學唱京劇的夢想能早點來,再去找一找有沒有可能讓她能更好接納的方式;
給弟弟買一本真正能啟發他的書,在下次看到獨特樂器時,給他訂一個;
夏天來了,有人喜歡吃棒棒冰,在冰箱里提前儲藏好;
下次,有陌生女孩找我借傘,我不再猶豫,哪怕是一把剛買的新傘。
出門,好好回答門口保安的問候,他很熱情,我不需要刻意回避。
用心看完一個系列的書,珍惜眼前的每一個細小的物品。
睜開眼睛,看到陽光,想到還有心跳,還能愛,就覺得瞬間滿血復活啦。
做好此刻的每一個小任務,才是真正的好好活在今天啊。
以上。
放下那些驕傲,才能自然地去愛。
打碎那些捆綁我們的程序,才能慢慢擁有行云流水的從容,智慧。
晚安~親愛的美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逯言逯語:
昨夜寫到凌晨一點半,越寫越清晰。
堅持日更這種事,好像還是不大適合我,
但我盡力~(struggle表情)
我不知道我說的是不是對的。
總之,祝愿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現在,這一刻里,快樂,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