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播出已有幾年了,這部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媽媽一家。這家人總喜歡以吵吵鬧鬧的方式交流,看似一地雞毛的生活里滿是歡快的、熱氣騰騰的日子。但她們一家人總能在遇到重大事件時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總能讓人感受到了來自家人的支持和信任,還有“家”的溫暖。
什么是“家”?什么叫“家人”?我覺得這部劇中羅子君媽媽一家將這兩個概念詮釋的淋漓盡致?!凹摇笔潜茱L港,是當你疲憊的時候可以撫去你一身疲憊的地方;是你在外面受了委屈后可以撫慰你傷口的地方;是你尋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時能給你答案的地方;是你一邁進家門時就會迎面撲來媽媽做的飯菜香的地方;是你叫一聲“爸,媽”時就能得到回應的地方……而“家人”則是你順境時為你歡欣鼓掌,在你逆境時給你鼓勵,為你加油打氣的人。
現代人都喜歡別人對他講話聽柔聲細語,客客氣氣的。并稱他們為“高情商”的人。人人都刻意模仿那些說話不傷任何人的人,人人都想做一個“口吐芬芳”的“高情商”的人。這樣的人當然在外面或者在單位很受歡迎??墒?,漸漸的,人人都變得虛偽做作,不敢講真話,不敢對人坦誠相待,即使能明顯看出對方因自身缺點而身處跌倒的邊緣也不敢坦誠的指出對方缺點,怕他生氣,怕自己多事,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學會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這樣時間一久,我們也分不清自己是否活得真實,以至于在跟自己的家人交流時,也變得玻璃心,容易被激怒,容易情緒爆發。殊不知,情緒爆發的出來的那一刻反映出的其實是壓抑自己真實情緒很久的結果。我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緒、有情感的人,我們不可能時時保持嘴角上揚,不可能時時保持理性和諧的一面。所以不妨做一個真實的人,學會表達自己不同的情緒——或快樂、或悲傷、或生氣、或憂郁……
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好比意公子筆下的屈原和莊子。前者事事追求完美,事事追求正確,即使委屈自己,也要活成世人眼中的君子。而后者一生都要以自己的快樂為原則,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能隨機應變,也能隨遇而安。所以,屈原在人生不如意時,只會跟自己生氣,怪自己沒有扭轉乾坤的能力而跳江自刎。而莊子則能做到隨時迎接瞬息萬變的世事的準備。從來不會因為外在的變化而神傷,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最大努力去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隨它去,一生過的逍遙自在愜意。屈原莊子兩個完全極端的人生造就了他們完全不同的人生命運。一聲長嘆離世去,一聲長嘯觀人生。
真實的活著,熱烈的愛著,純粹而簡單,勇敢表達喜怒哀樂,即使過著吵吵鬧鬧的日子也感覺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