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七月二日,空中下著小雨,安師大生科院赴宿州新宇藥業有限公司參觀實習調研團隊一行15人在老師的帶領下坐上了火車。大約五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新宇藥業公司,踏入公司大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造型別致的噴泉,頗具現代的建筑鱗次櫛比,其間點綴著精致的花園涼亭,公司占地面積廣,在公司人員的招待下,大家積極地進行了交流,對公司有了基本的了解。
七月三日,陰天陣陣涼風襲來,在技術人員的帶領下,終于來到了工作的地方,首先我們來到了菌種操作間,看到了工作人員金星大量有序的操作,之后工作人員帶領我們了解了一些大型儀器,如滅菌柜、大型搖床、無菌操作臺等等。展現在面前的這些儀器,操作方法,不僅讓我回憶起了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以及書上的各種圖片,我對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對那些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
七月四日,天氣晴朗,來到昨天的實驗室,上午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了解了一些與鏈霉素制備相關的知識。下午,團隊成員們匯總了一些問題,與工作人員進行采訪和交流,我們了解到每個工作人員都會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標,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公司的招人用人制度也十分完善,依據學歷和工作經驗進行合理分配,此外,每天早上8:00個小組準時開會,總結反思前一天的工作,規劃當日工作。
七月五日,團隊成員來到公司的發酵車間,了解鹽酸林可霉素的生產流程。首先,研發部的工作人員制備菌種,選育出高產的優良菌種,在小型發酵罐中摸索出完善的工藝流程。在配料間依據該工藝流程配制培養基,配制完成的培養基輸送至一級種子罐,進行擴大培養,實際產量為1噸。在二級發酵罐內繼續進行擴大培養,實際產量為8-9噸,擴大培養完成的產物運輸至發酵罐內培養250-280小時,實際產量30-50噸。整個實驗流程最為關鍵的是確保無菌,工作人員每隔半小時在發酵罐內取樣,在無菌工作室內培養后鏡檢,觀察發酵罐內有無雜菌生長。下午,隊員與工作人員共同參與了葉脈制作的活動,一天的實踐活動在融洽的氛圍中結束。
七月六日,生科院赴宿州新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觀實習調研團隊前往新宇藥業參觀調研該公司的廢水處理系統。經工作人員介紹,我們了解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集中于高濃度廢水罐,該罐中廢水濃度達3.5萬COD,此罐中廢水運輸至調節池,調節水平衡,均勻水質,在系統調試過程中,厭氧污泥池暫存了新鮮污泥和運行過程中的回收污泥,在內循環反應器內,厭氧微生物在厭氧的條件下將污水中的COD降解轉化為沼氣,以達到降低COD,減少污染物總量的目的。處理后的污水排入厭氧池、微厭氧池、好氧池,接著進行二次耗氧處理,之后分別排入沉淀池、絮凝池。在絮凝池中,通過加入聚合硫酸鐵和聚丙烯酰胺,兩者共同作用,對AO出水進行預處理,以達到降解COD和總磷的目的,之后進行芬頓處理,在酸性條件下,利用硫酸亞鐵和雙氧水進行強力氧化反應。借助生成的鐵沉淀的絮凝作用并輔以PAM進行絮凝反應,達到降低COD、去除色度等目的。芬頓處理后廢水進入氧化反應池,充分利用芬頓氧化塔產生的羥基自由基進行COD氧化,然后將處理過的廢水再次排入沉淀池進行循環處理。循環處理后的廢水濃度為75COD,此水可以用來澆花、養魚等等。
七月七日,暑期社會實踐接近尾聲,早晨醒來發現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還有幾位同伴身體不適,但這些都沒能影響我將要回家的愉悅心情。隨后,雨停了,小伙伴們一起來到新宇藥業有限公司,這里對于我們來說已經不陌生了,走在公司的路上,回想起這幾天的經歷,我感覺自己收獲滿滿,對于所學專業的了解不僅僅再局限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是,對它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認識,在生活中,我也變得更加獨立、堅強、自信,我相信這將是我難以忘懷的一次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