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雖說重慶的春天十分短暫,農歷二月之后,天氣逐漸轉暖,山城也慢慢進入了春的懷抱。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到這個季節,每周末就會跟著外婆一起來到楊家山。 對于在城市里長大的我來說,能來到鄉村玩耍,心里的歡喜自不必說。楊家山背靠南山,可是屬于鄉村的范圍。現在想起來,城市人能在這里有一處屬于自己的小院,那是多么甜蜜的事情,嘴上就像嘗了蜜一樣甜。外婆的媽媽,也就是我的祖祖(重慶人稱曾(外)祖父或者曾(外)祖母一律稱為祖祖)依舊住在楊家山。額頭上小溪似的皺紋、像松樹皮一樣的粗糙的雙手,扛一把鋤頭,著一身藍布衣服,就是我的祖祖。可是在我的記憶深處,還是時常浮現她的影子。
? ? ? ? 當時重慶沒有輕軌,家里也還沒有買轎車。我和外婆總是坐公共汽車到上新街,有時候經過羅家壩的時候,因為道路顛簸崎嶇,加上公交車質量不好,汽車的玻璃總是晃晃蕩蕩的,就這樣提著水果、糖果、米花糖之類的東西回鄉看望這位祖祖。
? ? ? ? 泛黃的土墻、厚重的瓦片、幾根粗壯的頂梁柱,是我現在腦海里能回想起的老屋的樣子。老屋的前面是一排密密麻麻的竹林。初夏的季節,翠綠色的竹林中央有一個三、四平米的小池子,幾只黃褐色的土鴨、一兩只小白鵝在池子里悠悠蕩蕩的,感受著初夏的味道。池子旁邊有一個石桌,石桌四周有幾個形狀不規則的石凳,一邊吃著剛出鍋的包谷,一邊迎著習習涼風,悠然自得。
? ? ? ? 聽外婆講我這位祖祖在解放初期,因為當時國家的政策要求,讀過幾年農村的掃盲班,斗大的字不識幾個,只會一點算術。雖然出生于民國,可是深處農村,思想里還是和中國傳統的婦女一樣,三綱五常依然禁錮著她的思想。我總感覺她自己沒有什么想法,年輕時圍繞著丈夫轉,后來來圍繞著兒孫轉,總歸一輩子圍繞著土地轉。完全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農村婦女形象。
? ? ? ? 在城市里成長起來的一代,自然對鄉村的一切都充滿濃厚的興趣。因為家里做飯的時候一般使用的是天然氣,但是到了農村就變成了柴火飯。只要做飯,就必須燒柴,燒柴就成了我在鄉村的獨特興趣。每當祖祖做飯的時候,我總是第一個跑到灶房去,拿一張小凳坐在灶門前,先用火柴將廢報紙和干枯的松針引燃,一邊拿著蒲扇扇著灶門前的微微點燃的火焰,并用嘴往里面吹著空氣,再用火鉗將劈好的干樹枝或者木頭扔進火爐里去。這一進一出、一吹一扇,返璞歸真,畢生難忘。
? ? ? ? 曾祖母挽起袖子,手里拿著鍋鏟,把甑子里面的米飯連同地里摘來的四季豆,一同放進這口大鍋里面。十幾分鐘之后,四季豆的清香,連同米飯的米香從鍋里散發出來,彌漫整個灶房。我是個不愛吃蔬菜的人,可是我每當面對這樣做出來的米飯時,總能吃下兩三碗,現在想起來,口水都直往肚里咽。黑黢黢的手里,端著土碗,吃著這最簡單而又最質樸的飯食,不僅是一碗簡單的箜飯,更包含著祖祖對我的愛,充滿著無限的鄉愁。
? ? ? ? 楊家山拆遷之后,祖祖來到了城市生活。多年之后的今天,當我在書寫著每一個文字的時候,我才能感受到一個農村老人在進入城市的不適應感,內心的孤寂以及摔傷后的痛楚,摧殘著一位耄耋之人。
? ? ? ? 在熟悉的故土下,滿山的松柏間,春的腳步慢慢地向我們走來,正如祖祖對我們的愛一樣,生生不息,世代相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年3月10日? ? ? 南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