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的《俗世奇人》是一本短篇小說集,講的是天津衛的一些奇人俗世,一個人物一篇故事,篇目都以人物外號命名,比如:蘇七塊、刷子李、張大力、狗不理……
我看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北京第1版。在老版18個短篇小說的基礎上增加18篇,共36篇,并加入馮驥才先生親手繪制的39幅插圖。故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市井生活為背景,用白描手法入筆,極具有故事性和傳奇性,每篇文字短小精悍,夾雜天津方言,生動有趣,惟妙惟肖,使各色人物躍然紙上,讀起來讓人令人贊嘆不已。
內容簡介上說:天津衛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之地,血氣剛烈;水咸土堿,風習強悍。近百余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亂,無不首當其沖,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赫上層,更在市井民間。故而隨想隨記,創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關,貫之總名《俗世奇人》耳。
一個一個小故事,看著不累,輕松有趣,又花不了多少時間,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俗世奇人》要說的遠遠不止這些。
就像馮先生自序中說的: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赫上層,更在市井民間。所記書中的奇異人物都在民間,他記錄的就是民間的生活,蘇七塊是民國初年的醫生,給人接斷骨“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已接上,貼塊膏藥,回去自好,可是有一次看病的車夫張四拿不出七塊錢,疼的直哼哼,蘇七塊坐在牌桌上就是不動彈,華大夫給了車夫七塊錢,蘇七塊立馬接好了車夫的手臂,等他走后又給了華大夫七塊錢,有規矩,人不壞;刷子李刷墻,刷完一整面天花板,身上不帶一個白點;酒婆喝酒,不就菜,從來都是一碗直接干,喝完就走,從不賒賬,但喝慣了摻水的酒,卻在第一次喝沒摻水的酒后在大馬路上暈倒了遭遇了車禍;大回沒有釣不上來的魚,但他不釣小魚不釣母魚,最后卻在回家路上被大車給碾死了……
馮先生不是在寫人物傳記,他記錄的是生活,生活中有規矩、有變通、有善良、有險惡,有生意經、有處事道、有盜賊釣雞、有冷臉看戲、有義和團紅燈照、有黃蓮圣母、有燕子李三。民間的各色人物匯集在一起組成了社會,一個一個小故事連起來就是一段一段歷史。
記錄生活,當然就有思考人性。
奇異的人物自然有奇異的個性,泥人張被海張五嘲笑后,捏了一堆海張五泥人,還用筆寫上“賤賣海張五”,放到大街上賣,逼得海張五不得不高價收購,手藝人欺負不得,關鍵時候你得求他;劉道元看遍了世事,就想看看自己死后是啥情景,就鬧了一出活出殯,結果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身前身后都不一樣,何況生前生后;蔡二少爺賣家產賣出了能耐,干起了倒賣的勾當,你以為的浪蕩子,其實正在考慮發家致富;甑一口喝酒海量卻在一次陪上司喝酒時喝醉了,再也沒醒來,違心的做事會產生可怕的后果……。
狗子改良家傳包子做法,創了“狗不理”品牌,這是改良創新精神,品牌意識;龍袍鄭拿著皇帝的龍袍只知道吹噓,卻引來殺身之禍,鄭三利用龍袍鄭的名號開起了面魚店,遠近聞名,鄭三將名人效應用到了開店上……
還有很多,不過每個人的看法也會不一樣,還是看書吧,小故事比大道理有趣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