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水送
●●●
2016年1月14日,《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饒毅獲頒《第一財經》“年度思想家獎”。該獎項今年首次創立,主要頒發給在思想、精神以及理念層面對商業產生重大影響的商業或非商業人士。
國務院參事陳全生為饒毅教授頒發該獎項,他評價道,饒毅教授“既研究人類的思想從何而來,又在關注著人類社會向何而去。既在探索人類大腦的奧秘,又在利用大腦產生的思想造福人類,所以擔當‘年度思想家’這一獎,享有思想家的稱謂名副其實。”
2007年,饒毅辭去美國西北大學終身教授職位,回國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職,至今已8年有余,在推動中國科學教育體制改革、科學傳播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頒獎詞也回顧了這段歷史,“過去8年間,饒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世界,什么是智慧。他放棄美國的終身教職,放棄再次提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放棄連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他通過扎實的工作,推動了教育體制改革;通過不懈的努力,研究了屠呦呦等科學家發現青蒿素的科學史;堅持扎實研究,繼續在一線從事重要科學研究。”
頒獎詞特別提到《知識分子》的創立,“2015年,饒毅與百年前回歸中國的科學家們遙相呼應,與神經生物學家魯白、社會科學家謝宇共同創辦移動新媒體平臺《知識分子》,他們‘渴望恢復中國傳統中對知識和智力的欣賞,享受全人類的知識傳承和智力成果’,他們讓知識分子擁有‘智識生活’的目標,正在實現。”
在獲獎感言中,饒毅提到:“我和清華大學生物學家魯白、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家謝宇創辦的微信公號《知識分子》專注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相關的人文社會方面,我們與紀中展帶領的管理團隊、李曉明帶領的編輯團隊一道努力,通過《知識分子》介紹科學前沿、評價科學人物、建設科學文化、弘揚科學精神。”
之后饒毅還回顧了自己的科研經歷,“剛才主持人提到果蠅,是我實驗室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實際上,我在美國念研究生的一年級下學期開始用果蠅,迄今正好三十年。而科學界矚目果蠅是因為106年以前美國科學家摩爾根通過果蠅研究發現染色體上基因排列規律,因為果蠅研究迄今已經四次獲得諾貝爾獎,而且應該至少還有一次會獎給用果蠅研究生物鐘的分子機理。我實驗室用果蠅做的研究包括怎么睡覺、和誰睡覺,當然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
“科學家用果蠅研究最后也普遍適用于人類的規律,可以避免用在座的姚明等特色人物做實驗。可以說,果蠅研究對于最后產生現代生物技術產業起了重要作用,果蠅研究也使得我們今天可以邀請姚明和他的上輩、下輩來我們實驗室檢測和分析其DNA序列,看什么基因影響他們的生物學特征。”
“我們還用鼠、猴、人研究腦的功能及其機理。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實驗室外的文化建設,相輔相成。”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系:zizaife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