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修禪
? ? ? 上世紀1920年(民國8年)的那個春夏交替的時節,天津衛北塘的船商王光川的次女呱呱墜地,已經有兩女兩兒(二姐是王光川哥哥的女兒,因父母雙亡,固收養膝下,次女在女兒中排行老三)的王老先生對這個三女兒倍加疼愛,三小姐取名王洪珍,也就是我的姥姥。姥姥從小豐衣足食,享盡榮華富貴,琴棋書畫樣樣不學卻做的一手好女紅,什么拱邊旗袍,盤扣,小兒對襟衣都做的及其精致,我家孩子們小時候都是姥姥給做的超級舒服的偏襟小襖。姥姥不愛學習,即便她爸爸與哥哥送她去洋學堂也是每天在學校葡萄架下等待同學們放學,然后一起回家,讓全家人拿她沒有辦法,只好作罷。
? ? ? 姥姥的母親在姥姥八歲時不幸去世,此時,姥姥的二姐也就是姥姥大伯的女兒挑起了全家的吃喝拉撒細節,雖然家里有傭人,但是失去母愛的兄弟姐妹們開始各自走上不同軌道。姥姥的大哥懂三國語言,俄語、日語、英語,當時從事外交翻譯;姥姥的二哥參加了革命,在27歲那年以后就杳無音信;姥姥的大姐早年就已嫁人過著優渥的生活;姥姥還有一個妹妹,據姥姥說長的非常漂亮,有著一對空靈的大眼睛,姥姥和妹妹是一對姐妹花,穿衣服總是款式一樣顏色不同,姥姥穿醬色毛呢斗篷,領子周圍是一圈本色玫瑰花還配一頂同色毛呢歐式貌,妹妹是同款墨綠色斗篷與帽子;記得小時候姥姥說起這些我腦補了很多年那種場景,一對這樣的璧人,在風和日麗的民國時期的天津衛坐著洋包車穿梭于街頭,手腕上還挎著精致的小坤包,白皙細嫩的臉龐,漆黑的雙瞳,童式的短發,秀美溫文,笑時尤甜美可愛。與她們相遇,如沐春風,如飲醇醪。這對姐妹花豐姿綽約,于雅致、嫻靜和嫵媚中,充盈著一種新生的青春氣息。展現出東方女性的高貴、文雅和風情,掀開民國女子軟風細雨的“人間四月天”,葆有一種攝人心魄的魅力。
? ? ? ? 在姥姥18歲的某一天,大院外的一聲繡花線叫賣聲把姥姥吸引出去,姥姥喜歡做女紅所以經常積攢繡花線。就在姥姥開門出來買線時被路過的一個穿著長袍馬褂英俊帥氣又不失風雅的公子一眼相中。他悄悄的盯了一會兒撒腿就回去開始派媒人打聽王家的女兒究竟有沒有許配人家。不幾天全家人就都知道有這么一個山西人(醋老西)開的綢緞莊的少東家看上了當初碧玉年華的姥姥,姥姥的姐姐對這個醋老西比較滿意,而姥姥的哥哥堅決反對,說山西人小了八氣的,吃飯也小碟子小碗的不像天津衛似的大吃二喝,三姑(大老舅依著孩子們這樣叫自己妹妹的)嫁過去會受罪的。后來大家經不住醋老西的死纏爛打,在姥姥19歲時,醋老西變成了我的姥爺,姥爺比姥姥大兩歲,他們婚后姥姥才知姥爺是過繼給天津本家叔叔的,本家叔叔只有一女沒有兒子。這個醋老西少東家(姥爺)因為和養父母不是太睦,姥姥的日子就不是那么好過了,過慣了大小姐的排場,驟然間成了李家小媳婦,各種隱忍與被壓讓姥姥身心疲憊,冬天被指使收拾冰碴里的小黃魚,夏天整晚給婆婆裝煙袋,大門不讓出,二門不讓邁。若想回娘家還得偷偷傳信給娘家親戚稱干爹干媽(姥姥自從她母親去世后就認了干爹干媽,干爹是當時某公安局局長)病了得去探望。醋老西一家不敢得罪就讓姥姥回去小住幾日,姥姥就像飛出牢籠的鳥兒一樣快樂的無法形容。
? ? ? ? 第二年,大姨出生了,像極了姥爺,長的及其好看,在大姨四歲時,姥爺的養父母哄騙姥姥說:你應該回山西看望正牌公公婆婆了,讓他們也見見你這未謀面的親兒媳。估計姥姥聽到這個消息當時是雀躍的,歡喜的。因為可以離開這個惡婆婆很久,懷著激動又自由的心情姥姥帶著大姨踏上了回山西的火車,姥爺因種種原因沒有同行。那是1943年,抗戰時期戰火紛飛,到處硝煙彌漫。就那樣一個人帶著大姨跌跌撞撞找回山西省汾州府羅城村的李家大院。姥爺的親生父母高興的無所適從,不知道這從天而降、膚白貌美、阿娜多姿、身穿拱邊粉色旗袍,左手金殼腕表,右手黃金嵌寶石手鏈,還戴一副民國眼鏡又說著一嘴聽不懂的天津話的兒媳婦咋樣接待,難壞了全家人。
? ? ? ? 姥姥像快樂的小鳥一樣卸去枷鎖,滿心歡喜地在北方農村享受著公公婆婆對她的溺愛,姥姥的公公婆婆當時也是大戶人家也屬村里地主,家里也有傭人,但是和天津衛姥姥娘家比那是相當差距大的,白米飯是奢侈物,更別提各種海鮮了。這和從小在海邊長大又是船商之女的姥姥的生活條件是遙不可及的。不過,任何物質上的差距都比不過親情和關愛來的更溫暖。每天,姥姥帶著小粉人兒大姨在村里廟前曬太陽、溜達。那時就是整個村子的西洋景,每次都被好奇的村民圍的水泄不通,大家七嘴八舌的問道:李家二少奶奶,你穿高跟鞋走路腳不疼嗎?你這還沒有到夏天就穿短袖旗袍胳膊不冷嗎?你為啥皮膚那么白?你家小女就像從畫里出來的洋娃娃一樣?。 T如此類每天都是這樣,好在姥姥幾乎一句都聽不懂,只是睜著歐式大雙眼皮忽閃忽閃的微笑著表示對大家的恭敬,也有對大家各種問題的默認與不解,沒辦法村里就那樣永遠有那么多好事者、羨慕者、反正大家都閑得發慌,這也是村民的樂趣吧?
? ? ? ? 每天公公婆婆會讓廚房變著法兒的給姥姥做各種面食,可是不管廚娘使盡渾身解數也合不了姥姥的胃口,吃慣白米飯的姥姥到100多歲也還是喜白米飯。此時姥姥已經從剛開始的欣喜到對北方氣候與食物的各種不適應,感到無比絕望。命運的不堪接踵而來,恰好閻錫山的火車道只能入山西而出不去,斷絕了姥姥回津的唯一道路,這樣一待就是五年。五年后姥爺回來了,因為姥爺的養父母已經席卷所有財產去了關外他們親生女兒那兒了,姥爺就那樣衣衫襤褸的回來了,這下徹底截斷了姥姥回津的希望。這個從小倍受寵愛的王家三小姐,就這樣在北方的農村把跟扎了下來。后來媽媽出生了,繼而又有了舅舅,小姨……
? ? ? ? 解放后姥爺響應國家號召去修劉胡蘭公路,姥姥在家帶著四個孩子與公公婆婆艱難度日,食物越來越匱乏,為了全家人能吃飽飯,姥姥去生產隊偷吃生豆角充饑,至此落下嚴重的胃病,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在北方貧瘠的土地上歷盡艱辛與磨難,那個曾經膚白貌美、阿娜多姿的船商之女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風采。面對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一個比一個瘦弱的孩子,能活下來已經是奇跡。沒幾年公公婆婆也相繼過世。1959年姥爺也因勞累過度而中風過世。姥姥又動了回天津的念頭,帶著媽媽舅舅先回去看看情況。那時大老舅因給日本人當過一段時間翻譯被關押改造了幾年剛剛出獄,根本負擔不起這一大家子,隨即勸慰姥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還是回山西為妥,姥姥投親失敗,又帶著媽媽舅舅回了山西,此后再也沒有想過回天津的事。
? ? ? ? 媽媽12歲時就擔當起全家人的勞動力,大姨比媽媽大11歲,在媽媽7歲時大姨就嫁人了,大姨的第一個老公聽說和醋老西姥爺一樣帥氣逼人,又是特別能干的一個小伙子,也是當初全家唯一一個吃公家飯的小領導,所以姥姥全家在經濟上稍微寬裕了些。后來,聽大表哥說(大姨和第一個大姨父只有大表哥一個孩子,第二個大姨父和大姨育有三個女兒和二表哥)姥姥得了重病多虧了大姨父的鼎力相助才轉危為安,也因此犯下了錯誤而被勞教,在那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年代大姨無奈與大姨父分開,大姨父在勞教所郁郁而終。我有印象的是第二個大姨父,戴一副老式近視眼鏡,厚厚的嘴唇更顯樸實厚道,從我記事起大姨父就愛喋喋不休地管教我們這些外甥男女的各種修養,譬如:吃飯不能吧唧嘴,坐著不能劈開腿,夾菜不能滿盤子亂攪,不能說臟話,不能頂撞長輩等等等等……聽媽媽說在姥姥五十歲左右時一次干重活導致姥姥大出血幾近病危,需要輸血,恰好大姨父是O型血,800CC血輸到了姥姥身上,姥姥得救了,大姨父從此一條胳膊就像周恩來一樣總是曲著沒勁兒。姥姥對我的第二個大姨父也是感激一生。2005年大姨父突發病走得很急,來不及和姥姥告別,我們也不敢告訴姥姥她最疼愛的大女婿離開人世了。可是,姥姥冥冥之中就是有感覺,不停的打問大姨父近況,挨個兒問。一個月后,媽媽被問的頂不住了,悲痛又直率的說:媽,別問了,我姐夫去了,大家研究決定不告你的,怕你接受不了。當下姥姥就開始哭了,那個救他命的女婿再也見不著了,那個會和他拉家長里短的女婿走了,再也回不來了……其實,很多年后我們也好懷念被大姨父訓斥的童年時光……
? ? ? ? 爸爸媽媽是1971年在1667駐守部隊結的婚,爸爸服役六年,回老家做過學校教導主任,在當地文工團也干過,后來大姨父托關系給爸爸在省石油公司(當初叫做燃料公司)謀了份公差,爸爸一直做到退休,爸爸和媽媽在全家人的映像中應該是非??鞓返脑慈?,小時候過年姥姥帶表妹,大姨帶全家在我家聚會時那就是喝水噴水吃飯噴飯的歡樂,孩子們等著要壓歲錢,我家的小院盛滿了全家人快樂的回憶。
? ? ? ? 表妹是姥姥帶大的,姥姥或許是因舅舅舅媽孩子多,也因自己太寂寞就把舅舅家大女兒收養在身邊,從小帶大,也算對寂寞的寬慰,姥姥走了,哭的最傷心的莫過于表妹,撕心裂肺的哭喊換不回姥姥的一聲應答…
? ? ? ? 1987年姥姥帶著大表姐、爸爸媽媽回了一趟天津,見到了所剩無幾久違的親人,拍了一張相片,那時姥姥雖然頭發全白但精神頭卻很足,回來后念叨了很多年那次探親。
? ? ? ? ? 大概1996年吧!姥姥又和爸爸媽媽大表姐回了一趟天津,那是最后一回探親,姥姥的哥哥我的大老舅還活著,大老舅終于說了很多年壓抑在心頭的話:孩子們??!我此生最對不起的就是你們的三姑奶奶,如果當初我咬咬牙收留下三姑奶奶的話,她就不會這么多年受盡磨難了。那時的大老舅已經是93歲高齡的老人了,估計在大老舅心里到死也是掛念姥姥的吧?那份悔意也是如影隨形的伴隨著他的后半生直至生命終極……
? ? ? ? 從我記事起我們這些外甥男女星期天或逢年過節就會去姥姥家蹭飯、玩兒,還有滿心竊喜的等著壓歲錢,那個老院成了我們最快樂的地方。記得有一年大年初二我一個人活蹦亂跳的去姥姥家,一進門灶臺墻上掛著一副小對聯,上面寫著“雞肥蛋大”我笑的都快岔氣了,我說:姥姥,這是雞窩上貼的,這里應該貼“抬頭見喜”,不識字的姥姥也笑的前仰后合,我笑著偷偷嘟囔一句:姥姥幸虧沒貼“肥豬滿圈”,哈哈哈!
? ? ? ? 再后來我們這些小輩兒也開始各奔東西離開了鄉村,各自成家立業。小院開始慢慢的失去了歡樂,1993年我的大兒子出生了,媽媽那個時候還在和爸爸拼事業,姥姥承擔起了伺候我月子的大小事宜,姥姥當時是72歲高齡了,但還很精神,每天忙忙碌碌的陪著我度過一個女人最艱難痛苦的時光,好在孩子吃的胖乎乎超級可愛。姥姥不僅伺候我坐月子,還伺候著全家的吃喝拉撒,因為我兒子奶奶在我兒子出生前一天過世了,在全家人萬分悲痛時姥姥的到來無疑給這個破碎的家帶來了慈母一般的愛,姥姥一直陪著我直到孩子快一歲才回了老家,生小兒子時也是如此,姥姥在我身上傾注了無限關愛,所以我的孩子們對他們的太姥姥特別親,某些時候比我都要孝敬姥姥。付出總有回報,因果循環真而不虛。
? ? ? ? 姥姥最喜歡我給她剪腳趾甲,我會用美甲工具把姥姥的手腳指甲修的光滑而明亮,摸上去很舒服。姥姥最喜歡指使大表哥干活,樂而不爽。姥姥最盼望大表姐去探望她,因為大表姐是一個如水的女人,溫潤如玉、體貼入微、事無巨細,大表姐被人稱為當代劉慧芳,賢惠的名聲無人不知。
? ? ? ? 也許冥冥之中姥姥感應到了自己大限將至,最近兩年脾氣越來越暴躁,總是對大姨、媽媽、小姨不斷指責,受了委屈的老姐兒仨互相說著姥姥變了,變得不可理喻,可能姥姥是讓她的女兒們恨她,在她走后不去想她吧?姥姥:你咋那么多心呢?你咋把什么都算計到了呢?
? ? ? ? 前幾天爸爸媽媽正在我家調理身體,表妹的一個電話說姥姥走了,這讓我們全體后代無所適從,難以適應。我們這些后輩兒孫已經習慣了有您的歲月,雖然您已經100多歲,可是我們總覺得您是不死之身。我們連夜趕回老家,迎面的是黑漆漆的棺材,姥姥已經躺在里面了,那個笑瞇瞇的百歲老人真的躺在里面了,不不不,這是假象,這是幻覺,這是您和我們開玩笑吧?無論我們怎樣呼喚您已經永遠不會應聲了,不會孤零零坐在小房子里望著窗外等待有人來探望您了,不會吃我做的軟糯的紅燒肉了,不會給我們講您過去的有趣的故事了,不會給我們唱民謠《賣藥糖》了,不會發脾氣給你的三個女兒了,再也不會了………
牽牛古村,懷舊佳處,白衣戴孝悲慟。
過秋風十里,盡荒草凄凄。
吾姥姥駕鶴去后,滿院悲涼,黑犬偶吠。
漸黃昏,西風吹寒,都在沉默。
民國嬌娘,算而今、百年有余。
縱華麗靈堂,難寄憂思,難賦深情。
滿屋舊物仍在,人西去、冷月無聲。
念炕上紅枕,寂寂知為誰等?
? ? ? ? 送殯那天,棺蓋打開了,這是親人見姥姥最后一面的時刻,姥姥就那樣瘦若的靜靜地躺著,紅光滿面,無比慈祥,我甚至好想伸手摸摸姥姥的額頭與臉,我給姥姥買的保暖套裝還沒有拆吊牌,姥姥還來不及穿就走了,我給姥姥帶上了,姥姥:別凍著,衣服是您喜歡的對襟扣子的,不是拉鎖的,很好穿的,別舍不得……
? ? ? ? 去了墳地,姥姥和姥爺終于合葬了,在封墓門時奇跡出現了,風和日麗的天空下無端起了大旋風,緩而慢,卷起無數枯葉在空中形成奇觀,優雅的轉著轉著向西而去,就像神話劇一樣,久久徘徊親人頭頂,戀戀不舍而去,我們都驚呆了,媽媽嘴里不斷念著“阿彌陀佛”這一奇觀被很多村民看見,都說姥姥已成仙,如是這樣,我們也會釋然……
? ? ? ? 姥姥,此時……我又想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