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讀書很重要,有很多好處,但要告訴你,閱讀居然能改造大腦,你會不會有點懷疑,閱讀真能改造大腦嗎?
當然能,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那它到底講了些什么呢?
書的封面上用大紅的字寫著“腦科學家教我的讀書法”,它不只告訴我們閱讀能夠改造大腦,而且告訴我們如何閱讀才能改造大腦。
這本書關于讀書的意義和讀什么書講了很多,關于如何讀書也和一般讀書方法的書不太相同。
一般有關讀書方法的書都會把速讀作為重要內容來談,而且大都主要談具體操作。
作者茂木健一郎強調閱讀對改造大腦的作用,他談論的“閱讀”主要是指深度閱讀,并且感觸和原則談得多,具體的方法也結合了個人閱讀的實際體會,因此更接地氣,讀來很親切,也能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
閱讀真的能改造大腦嗎?
在信息產業迅猛發展的今天,很多人對于讀書產生了困惑:如今網絡信息這么豐富,一機在手,就可知曉天下事,讀書還有必要嗎?閱讀網絡信息不也是閱讀嗎?
茂木健一郎指出, 讀書與閱讀網絡信息是不同的,網絡信息相當于人體的外部大腦,而讀書則是人類親身積累的內部知識。對于鍛煉改造大腦所起的作用來說,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茂木健一郎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來形容:
“閱讀書籍這種成形的文章,就好比去拳擊館,一絲不茍地進行拳擊訓練。
而閱讀郵件、臉書和推特上的文章只能相當于日常的休閑逛街。”
要讓讀書成為“內部知識”,就不能只停留在獲取信息或者把信息復制到大腦上, 而要把書里的內容與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歷結合,如驅動自己的喜怒哀樂,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等,這樣進行持續“發酵”,才能使其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
變成自己知識的最高境界就是變成一種”感覺“,一種指導自己今后言行的”感覺“。
我們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自然就從氣質中流露出來,這種氣質的流露就是一種感覺,它并不一定是具體的知識。
愛因斯坦說:“當你把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了,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
愛因斯坦說的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閱讀其實也應該是如此。
當你把書中的信息都忘記了,剩下的東西就是閱讀。
復制粘貼會使大腦退化
網絡的發展讓閱讀和寫作都變得極便利,但這便利也給抄襲和洗稿等帶來了便利,只需要復制粘貼或者簡單地拼湊。
茂木健一郎認為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就等于考試作弊,可能短時間內會收到許多人的點贊和關注,甚至獲得僥幸的成功,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成長。
因為這樣的行為
“并未給自身的大腦帶來‘負荷’,相應的也就感受不到多少喜悅,得不到成長,只會增加內疚感”。
他甚至尖銳地指出
”復制粘貼會使大腦退化。“
他還用馬拉松打了個比方,如果你在中間10公里選擇了乘車,和全程跑完后的感覺會一樣嗎?
寫作是如此,閱讀其實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復制信息,沒有與自己知識經歷的結合與持續發酵,也難以使大腦得到真正的鍛煉。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
那么,到底如何閱讀才能使大腦得到真正的鍛煉呢?茂木健一郎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方法建議。
1.?反復閱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遍沒讀懂的書,可以多讀幾遍,好書也值得反復閱讀。
茂木健一郎用吃飯打了個比方,就像咀嚼飯粒一樣,反復閱讀和堅持閱讀,我們就能在其中感受到閱讀的喜悅。
2把書作為“要講述的事物”來讀
有位學霸說他的學習秘訣,就是對著課本目錄試著給自己“講課”,茂木健一郎讀書時也經常用到這種方法。
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中,有個小故事,比爾.蓋茨參考喬布斯的Mac OS設計了Windows95,前去請求喬布斯的允許,喬布斯邀請蓋茨去近郊散步,之后才做出決定。
茂木健一郎多次在演講中引用這個故事,用來向聽眾講述大腦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說:
”讀書時我們要有這樣一種意識:自己要會’講述‘這本書,就可以使自己的閱讀方法發生飛躍性的改變。“
3.同時閱讀多本書
多讀不同觀點的書,解放思想,并從多種觀點中學會自我判斷。
4.學習型閱讀
茂木健一郎在劍橋大學留學時,所在的研究室每周都有一次讀書報告會,要求學生從全球發表的論文中挑選一篇進行報告并討論,不只是要報告討論論文的主要內容,還要討論以下問題:
為何選擇這篇論文?認為什么地方有趣?撰寫論文的學者實際關注的是何事?為何會想到做這樣的實驗?你會提出怎樣的問題?如何設法使實驗變得更加有趣?等等
這實際上是一種治學方法,從閱讀方法的角度來說,就是一種深度閱讀,可稱為學習型閱讀或者研究型閱讀。
不只要知道閱讀的內容是什么,更要深入思考內容背后的為什么和如何改進等問題。
5.耐住毒性。
選擇書籍當然重要,但一本真正的好書要真正揭示現實,讓人思考,往往都會有黑暗面的揭示或沖擊你思想的內容。
這時就要看如何閱讀了,如果你把書中揭示的“負面”現象當成是生活的預防針,把那些讓你苦惱和糾結的思想當成激發你大腦成長的“契機”,那么你就能有更大收獲。
書中有段話說得好:
雖說“良藥與毒藥之間,只差一層紙”,書籍也可能真會成為一劑毒藥,我想只有耐得住這種毒性,在微妙的平衡中求得生存,才能夠成為真正的“智慧”和“聰明”吧。
6.?實用性書籍的閱讀方法
茂木健一郎認為,對于實用性書籍,行動才是最好的閱讀方法,他說:
要想充分且高效利用書籍,你必須認真努力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書籍也堪稱一面“鏡子”。
如何讓閱讀變得容易?
茂木健一郎強調的是深度閱讀,這也許會讓一些剛開始閱讀的朋友覺得有些困難,因此,他還特別貼心地介紹了一些降低心理難度的方法建議:
1.?一天只讀十頁。
一開始不要貪多也不要求快,可以一天只讀10頁,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像鍛煉肌肉一樣鍛煉你的閱讀能力。
而且,你也不必一本一本按順序讀完。
2.?間接閱讀
有人說知道有的書對自己很有幫助,可是讀不懂或者讀不下去,怎么辦?
茂木健一郎的建議是與”萬事通”做朋友。
所謂“萬事通”就是擅長讀書,懂得那些書中知識的人,你可以從他們那借來知識。
這個建議很有意思,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一種“間接閱讀”,現在的“聽書”節目也可以起到這種作用,寫解讀稿的人其實就是茂木健一郎所說的“萬事通”。
現在有書、得到,好好學習、微信讀書等很多平臺都推出了”聽書“節目,他們像朋友一般把書中精華向你娓娓道來。
讀不懂,讀不進或者沒時間讀書的人,都可以花不多的錢訂閱,可以選擇每天聽,也可以搜索自己感興趣或者覺得對自己有用的書收聽。
3.?速讀
從整體來說,茂木健一郎并不贊成速讀,但是他也指出,適當的時候應采取速讀自己感覺不喜歡的書,或者是合不來的書,以及把握書的整體感覺時,就要速讀。
他也明確指出,有研究表明,速讀是會降低對內容的理解程度,對有的書就是不必要理解那么深了解那么多,有的書掌握50%就夠了。
讀完這本《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我們明白,閱讀真的能改造大腦,但這需要你用心投入地進行深度閱讀,這樣即使你把書中的信息都忘記了,你的大腦也已在其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
如果你覺得這有些困難,茂木健一郎還貼心地介紹了如何讓閱讀變得容易的方法,所以,在這大好春光里,讓我們開始閱讀,盡情享受閱讀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