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偏愛愛默生一句話:“不要做任何表白。你的行動雄辯的說明了一切,其聲震耳欲聾,使得我聽不清你的任何辯解。”
看看現在的自己,當年的自己說著要做的事情,有幾件邁出了第一步?有幾件完成了?拿暑假計劃來講,通常帶回家的書總是又原封不動的帶回學校,更別提年初的浩浩蕩蕩寫下的年度計劃了。然后,我們學乖了,計劃永遠比不上變化快,讓計劃滾到一邊去!在沒有逼迫的情況下,我們會選擇先做簡單的工作,會選擇懶惰,想著過一段時間再做吧!你有沒有想過,拖著拖著我們就死了呀!
夢想還是要有的,可是你知道怎么實現你的夢想嗎?去了解一下熊谷正壽成功的經歷,也許你的人生會豁然開朗。
今天和大家分享四本書:《記事本圓夢計劃》《神奇手賬》《為什么精英都是清單控》 《番茄工作法圖解》。其中熊谷正壽的《記事本圓夢計劃》可能已經買不到了,但是熊谷大大出了新版《你的時間有限,不要為了別人而活》內容大同小異。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讀讀,含淚推薦前兩本!
下面介紹我讀這幾本書及進行實踐的一些感悟,希望大家也能有所收獲。
《記事本圓夢計劃》
作者熊谷正壽從二十一歲在記事本寫下夢想和圓夢計劃起,15年后終于實現自創公司股票上市的第一個夢想,日本最具影響力的網絡公司GMO集團創辦人。當他宣告自己的目標時,所有人都覺得他自不量力。可以熊谷通過善用筆記本,一步步實現了它的夢想。
這本書里面最大的核心是那張人生計劃年表,同樣適用于5年、10年等短期的目標規劃。這本書的內容可以總結為夢想金字塔、人生計劃年表和三種記事本。
首先是夢想金字塔。放下你手中的工作,找一段可以獨處的時間,想象你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你想要的生活,時間跨度可以是十年或者二十年。想象10年后(或更久)你住在哪個城市、做著什么樣的工作、是什么職位、收入是多少,想象你有了伴侶、有了幾歲的小孩、住著什么樣的房子,想象你和朋友去了哪里旅游、掌握了哪種新的技能等等。
在紙上寫下你想做的事情的清單,將你的夢想分成“修養及知識”、“健康”、“心靈及精神”、“個人及家庭”、“社會及工作”、“經濟物質金錢”六類,分別填入金字塔中,并寫出終極目標。
然后是人生計劃年表。
通過夢想金字塔來填寫人生計劃年表,寫計劃年表有一個好處,就是告訴你現在該干什么!具體的做法就是倒推分析法。以到30歲的計劃年表為例,你制定出30歲想實現的目標,那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你29歲應該在干什么,28歲應該在干什么等等,直接推出現在的你應該在干什么!
這一步的實質是把夢想轉化成行動,重點就是你往后倒推分析要是可行的!你甚至需要上網查閱一些資料了解相關的知識才能完成倒推工作。或許我們會太貪心定了一個遠大的目標,結果你一步步分析下來發現以自己現在的水平相差太遠。那就延長你實現夢想的年限或者提高你的努力程度(當然是以你身體健康為前提的)。
熊谷正壽將人生分成了6部分,也就是金字塔的那6部分。從你的終極目標往回分解,注意!一定是要分解成可執行的小目標,一定是要分解成可執行的小目標,一定是要分解成可執行的小目標!分解到當前狀態這一欄一定得是你可以立刻去做的事,那就馬上去干啊,你理出了一條通往目標的路,而且是可行的路。這種倒推的分析方法同樣適用于你的工作任務。
我特別喜歡差距那一欄,想想自己跟夢想中的自己的差距,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你可以不斷的更新自己的年表,不斷的更新自己和夢想的差距,讓你自己看到自己的努力與不足!
最后,作者提出的方法是三種記事本:夢想記事本、行動記事本、思考記事本。我認為在如何使用記事本上,下面介紹的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加實用。
對于未來迷茫的話,不妨拿起筆在紙上寫一寫,比在腦子里想一想重要多了,寫下來你會看的更直觀,該做的事情也會清晰起來。
《神奇手賬》
這是一本拯救了我生活的書!我的讀書計劃就是從看了這本書開始的,然后那些讀過的書讓我更充實,從此進入良性循環。
書里面提供了很多做計劃的方法,教你怎么做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等等。除了時間管理,這本書還有一個神奇之處是管理生活!涉及居家生活、工作人脈、反思提高等等。我僅僅介紹時間管理和讀書計劃。
這本書的核心就是用四色筆記筆記及各種計劃表!
四色筆記術:藍色代表工作,綠色代表娛樂、休閑等,紅色代表健康及重要的事情,黑色代表雜事。這樣可以一目了然,做到公私分明。大家不要嫌四色麻煩,有神器!市面上常見的四色筆大多是這四種顏色,一筆在手,說走就走!
年計劃用九宮格表示法,中間是大目標,周圍是8個生活的小目標。在做年計劃時,寫大的方向就好,然后可以使用倒推的方法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分配到月、周、日。
月計劃主要用來記這個月的大事,哪天要考試、要出差、約了朋友吃飯、親人的生日等等,主要是提醒作用。同時你可以把一個格子分成上下兩份,分別代表工作和私人,或者三份:上午下午和晚上。月計劃表類似于方格的日歷,記在日歷上也是OK的!
周計劃。我使用的豎版帶時間軸的周計劃,當成了日計劃用。我會在左側第一欄寫這個周必須做完的事情,在標題下方寫每天必須完成的事情。時間軸可以讓我回憶這一天我都做了什么,并審視自己時間都花在了哪里(天吶,竟然浪費了這么多時間!)。同時可以在底端寫上今天令自己開心的小事,我喜歡用綠顏色的筆寫,看著就很積極很開心啊!
日計劃,主要還是寫在上圖周計劃中。我會隨身攜帶的超小號本子在上面記每天該做的事情的清單和突然想出的idea。
讀書計劃,觀影計劃等和這個是相通的。這種讀書計劃是以提高自己的見識為目標的,定好每個月的主題,例如,一月——經濟,二月——歷史,三月——地理等等。然后每個月根據這個主題去搜羅相關方向的好書進行閱讀,每個月讀三到四本。我選擇的是每周讀一本書,相當于每周達成一個目標,這樣在年末我大概可以讀50本書涉獵12個不同領域的知識!也可以選擇看電影、紀錄片什么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為什么精英都是清單控》和《番茄工作法圖解》
這兩個合起來就是番茄土豆!
日計劃用清單就OK啦!應該很多人有這個習慣,早上起床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后做完之后打個勾。我通常都是粗暴的劃黑,像消滅一個敵人一樣心里特別爽。列清單可以讓你保持條理,可以時刻檢查進度,不會遺漏任務。
我們去超市也會使用清單,把需要買的東西寫下來,既可以保證自己不會漏買什么,也會讓自己在逛超市的時候目標明確,快速結束戰斗。清單可是以重復利用的,制作好一份清單后可以一勞永逸,如旅行前要準備的物品的清單,在每次出行前按照清單來就不會手忙腳亂。
同時清單有其他的玩法。比方說作為選擇的評估。當你為待在原來的公司還是跳槽糾結時,當你為是租這個房子還是那個房子糾結時,就可以利用清單寫下各自的利弊,就可以很清晰的進行比較。
番茄工作法,就是利用一個番茄鐘的時間來做你清單上的任務,目的是讓你保持專注和高效。標準的番茄鐘是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在工作的25分鐘內你要保證自己遠離手機社交平臺等一切讓自己分心的事情,而休息的5分鐘就不要做任何工作,但也不建議刷社交平臺呀,喝點水活動活動多好呀!
我第一次使用這個方法時,心里一直在想怎么還不響怎么還不響,怎么還有10分鐘!我發現原來刷微博嗖的一下就消失的時間,竟然這么漫長。在習慣這個頻率后,我發現自己確實專注了不少。在從清單里面選出一個土豆后,在這個番茄鐘內,我只能做這一件事,我必須做這件事,就這么一個選擇!所以我高效專注的完成了任務。這有點逼迫的感覺吧,是的,可是很有效。
給自己定制獎勵機制,把逼迫感轉化成動力!規定自己每天吃8個番茄,累積吃了多少個番茄就買一件自己想買的東西,累積吃了多少個番茄就出去遠游一次,等等。
寫了一大堆,下面才是最重要的!
想要實現夢想,你不去做不去實踐,什么用都沒有!Just do it!別再讓計劃變成空空洞洞的目標,而是轉化成可以真正可執行的小任務。
愿大家都在有條不紊的變成更好的自己,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