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等待,就是給孩子最耐心的愛!
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早熟的果實,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現在讓我們在繪本的世界中尋找教育的真諦 ,分享這本《阿虎開竅了》是來自美國羅勃·卡魯斯的一部作品,他生于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繪本大師用他智慧的構思和幽默的文字講述了一個晚慧孩子的成長故事。
今天我們分享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直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小老虎。阿虎爸爸非常擔心,可是阿虎媽媽說︰“沒什么呀!阿虎只是開竅晚了些。”那么,阿虎究竟能不能開竅呢?
阿虎什么事都做不好。
他不會讀書。
他不會寫字。
他不會畫畫。
他吃東西邋里邋遢。
而且,他一個字也不會說。
“阿虎怎么啦?”阿虎的爸爸問。
“沒什么呀!”阿虎的媽媽說,
“阿虎只是開竅晚了些。”
白天,爸爸盯著阿虎看,
看他是不是開竅了。
晚上,爸爸也盯著阿虎看,
看他是不是開竅了。
“阿虎肯定能開竅嗎?”爸爸問。
“耐心點兒,”媽媽說,
“你總盯著他看,他就不會開竅了。”
于是,爸爸看電視了,不再盯著阿虎看。
下雪了,
爸爸沒有盯著阿虎看,
阿虎還是沒有開竅。
樹枝發芽了,
爸爸沒有盯著阿虎看,
阿虎還是沒有開竅。
有一天,時候到了,
阿虎開竅啦!
他會讀書了!
他會寫字了!
他會畫畫了!
他吃東西干干凈凈!
他還會說話了,
不只說了一個字,
而是整整一句話,
他說——
“我都會了!”
有時候,教育是一種等待,它符合兒童成長的規律。這也恰巧是我喜歡這本繪本的緣由之一。它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小老虎阿虎(英文版的名字叫Leo)。那跟阿虎同齡的朋友小象、小鱷魚、小蛇、小珩鳥、小貓頭鷹都會看書、寫字、畫畫了,吃飯也吃得很好。可阿虎什么都做不好,而且也不會說話。
阿虎爸爸就像現實中我們一樣,看到自家孩子在某各方面發育遲緩,就開始沉不住氣了:阿虎是不是有問題呀?
好在有懂孩子的媽媽開導爸爸:你需要耐心。
爸爸開始每天盯著阿虎看,等著他開竅,可怎么等也等不來。
媽媽又開導爸爸:老盯著孩子看,反而不開竅。這是不是跟我們說的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 (心急水不開)的道理有異曲同工之處呢。
后來,雖然阿虎還是做不好很多事情,但虎爸爸不糾結了,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不老盯著孩子看了。
這個放下、接納與等待的過程,無疑是漫長的。
當別的動物都設計好造型,堆好了雪人,阿虎卻只是傻乎乎地滾著雪球,不會堆雪人。
樹發芽開花了,預示著春天來了。動物們都在開心地玩花,阿虎卻拿著一朵枯萎的花在沮喪地觀看。
當爸爸釋懷了,不老盯著孩子看的時候,他終于等來了阿虎開竅的那一天。
在故事會上孩子們很喜歡這本書,我更覺得,這是一本寫給父母看的書。
它讓父母從書中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讓父母慢慢體會孩童的慢成長之奧妙。四季皆有花開,有的孩子是春天的桃紅柳綠,有的是夏天的芙蓉百合,有的是秋天的傲菊香桂,但是到了冬天才開經霜傲雪的梅花,豈不是更有其透徹的燦爛芬芳?
難道非要我們的孩子在初春就開,并在熱鬧非凡的萬花叢中去斗艷嗎?
“開竅晚”的孩子,就像上天送給我們的一份禮物,他們更需要父母的接納和鼓勵。正如此刻的窗外,每一片樹葉都有屬于它的紋理。那復雜的紋理,有別于任何其他的樹。只有關心、接納的心才會欣賞這份獨特的紋理。我愿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懂它、欣賞它、理解它的人。
相信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希望借由這本書,讓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孩子可以放心踩穩成長的步伐;父母可以更寬廣的胸懷、從從容的態度陪著孩子一同享受唯一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