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一的時候,我再一次去了蘇州的木瀆,這座古鎮在我印象當中似乎成為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雖然我說不上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我也并不知道這座人口喧鬧的古鎮對于我而言,又有著何種的意義。因為有最緊密的家人在這里,因為這里早已與我的家人聯系在了一起,于我而言,或許僅此而已。說不上喜歡這里,也談不上多么熱愛,每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除了人海,除了擁擠的街頭,還有快速發展中的古鎮輪廓,我再也尋覓到什么,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想要尋覓到什么。
走在這座古鎮的街頭,大概這里外來人員很多,如果你細心去聽,走在街上你就會聽到各種各樣的方言,有的你能夠聽懂一些,而絕大部分你都當成了外語,若不是中國人的面孔,若不是黃皮膚黑眼睛,這里似乎應該是國際城。其實說國際城也可以,大概這里就是一個國際城,一個各省子民匯聚的國際城。
這里的街頭很熱鬧,我不知道熱鬧到底如何去定義,何為真正的熱鬧。人多的時候熱鬧,還是人聲喧囂的時候熱鬧,大概都是。如果按照這樣的定義,這里的確很熱鬧。人聲往往與汽笛的喧囂夾雜到一起,顯得這里異常的熱鬧。街頭不管什么時候,似乎都是人海,路兩邊的商店都各盡所能,抄著喇叭,大聲叫喧著買賣。
有時候我走在這里,似乎會產生一種幻覺,這種幻覺或許并不是每一次來到這里都是這樣的情境,而是這種情境讓我自我懷疑,這個世界除了城市建筑之外,并沒有變過。商店的導購員可能換了一波又一波,店內的商品可能也更新了一輪又一輪,只是除了這些,其它并沒有什么改變,似乎一切都是表面的繁華。
這座古鎮內依舊是昨天的樣子,來來往往的人群,除了少數的當地人,就是外來人以及游客。游客的臉上往往很興奮,有著對于新鮮事物的興趣,而那些走街串巷的長期生活在這里的人,對于這一切大多習以為常,眼神里早已沒有了興奮勁,而流露出的似乎多了一絲的疲累。
古鎮當中的真正屬于古鎮的區域也并不是很大,一條長長的小巷大概就是所謂古鎮珍貴遺產的全部。里面賣著與其它古鎮大同小異的商品,只是游人早已習慣,吃的似乎也津津有味。
大概所謂旅游,就是心情的一種在野,身心與自然同步,并不在乎吃什么。我反正是這樣的人,大多數人喜歡吃,而我并不把吃當成旅游當中最向往的地方,有時候還會忘記去吃些什么,我最向往的莫過于能夠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夜晚的時候幾瓶啤酒與閑扯,就是最莫名感動與珍貴的。
我大概理解,那些喜歡獨自漂流的人的心思,除了對于重復生活的厭倦,大概這個未知的世界才是走出去的不懈動力。總是不無依戀的待在一個地方,時間長久了你會發現,自己似乎除了迫不得已的工作與生活,早已失去了新鮮勁與動力。一座再喜歡的城市待久了,也會心生厭倦,就好像總是吃一道菜一樣,哪怕是山珍海味,某一天也會口味全無,剩下的是逃避與苦澀。
這座古鎮我已經來過許多次,大概我也并不能夠記清。記得以前這邊的某處還是空地,還沒有什么房屋,幾年下來,成群的小區就像突然間從土地上竄出來一樣,高架也橫亙。這座古鎮變了,我說不上是變好還是變壞,還是與心中的樣子越來越遠,我唯一確定的就是,它越來越像一座城市,而與風雨中的古鎮,石板路、白墻黑瓦的樣子漸行漸遠。
古鎮早已不是稀缺的,它就好像河里瘋長的雜草一樣,早已泛濫成災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古鎮夢,在古鎮投影的月色中慢慢睡去,在古鎮朦朧的鳥鳴中徐徐醒來。只是這樣的古鎮少之又少罷了。絕大多數所謂的古鎮只是名片上的一段文字罷了。
記得早時候去的查濟、山河古鎮,最后也只是失望而歸罷了。大同小異的古鎮,后建筑的鱗次房屋,修的寶塔與石橋,大概還有河中的一葉葉小舟。有時候我走在里面,有種感覺就是,我是一個群眾演員,而這里在拍著某部古裝片。我亦真亦假表演,真以為這里就是千年前的那座古鎮。而絕大部分,早已隕滅。
有些東西沒有了、消失了,就真的沒有了,再后來修筑的房屋、造就了氛圍,無論如何,也達不到曾經的樣子,雖然我們都不知道什么樣子,但卻都能夠感知,絕不是現在這種樣子,因為我們心底能夠探知、感受的少之又少,最后也只是徒有其名罷了。這個世界上徒有其名的東西太多了,于是絕大部分人也習慣了,而習慣了往往是可怕的。
02
其實這次來木瀆的原因,我也并不清晰,大概第一感受想回家,可是翻來覆去幾天,還是決定作罷,回家對于父母而言或許也是一種壓力,雖然對個人而言,并沒有覺得有什么難堪。
二十多歲的年紀,當你還是一個人的時候,或許在有些人的眼里,還單身就顯得不正常。自從畢業后,再與父母通話,就顯得有一絲的風趣,時不時探聽你的消息,似乎他們生活的全部,都落在了你的心上。以前還會覺得厭倦,而突然有一天我并不會了,覺得也可以理解,有時候還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一輩子不結婚又有什么關系。
父母難免會擔心,我這樣說也難怪,雖然我的確覺得,即使一輩子不結婚又有什么關系。大概孤獨終老是必然的,大概流落街頭也有可能,大概也會浪跡天涯,或許還會足跡遍地。都是生活的樣子,都有每種可喜與可悲的地方,矛盾總是相互的,也難兩全。隨遇而安大概是我目前的心態,而我是討厭這個詞語的,“隨遇而安”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一樣的謊言,我不喜歡這樣的話,雖然我承認這些話與我寫的文字一樣煽情。
與父母通了一個電話,于是并沒有回去,他們也極力贊同我的決定,告訴我多出去走走。當某一天他們知道我總是沉迷于讀書與寫作的時候,他們就顯得很擔心,不僅害怕我“走火入魔”,更為擔心的是這樣的話我并沒有多少時間去在意自己的終身大事。有時候也挺好笑,”終身大事”這個詞語已經等同于“婚姻”了。于是,只要每次通電話,最后要掛電話的時候,都會提醒我不要總沉迷什么,而要多出去走走。其實我走的并不少,大概每天都會一萬步。
沒有回家,其實有時候的確很想回去待待,大城市太熱鬧,更為重要的是,其實這里并不屬于我。雖然我也挺喜歡這里,但我也并沒那么喜歡。或許正像所寫的那樣,大概因為習慣了,而習慣是可怕的,就像你曾經習慣了一個人一樣。當這個人某一天突然消失的時候,你應該只有空洞,像突然走入了萬丈深淵。
想在家里,一覺醒來,都是新鮮的空氣,還有平凡的生活。大概自從走出去的那一天,就再沒有選擇。這個世間的因果關系本來就錯綜復雜,再去深究也毫無意義。如果真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話,那這種安排到最后又會是怎樣的一個模樣呢?
03
其實木瀆我也并不想去的,大概是因為已經去過了許多次。只是因為我突然不知去向了何處,再者我哥哥的新房子拿到了,多年來的心血終于有了結果。于是特別想與哥哥碰一杯,來慶祝一下。
說實話我與我哥的感情并沒有那么深,這種所謂的深大概是那種魚水之情,而我始終覺得我與我哥都是魚,或許都是水。這種原因我歸結為我們自此相聚在一起的機會并不多,我小學的時候,他已初中,我小學沒畢業時,他就輟學,跟著風潮去了外面。以至于,我們似乎并沒有那種彼此說天到地的感情。
或許有時候我覺得若不是血緣關系,早已在天各一方失去了聯系,正如現在的許多朋友一樣。我并沒有在我筆下,寫多少關于我哥或者我家庭的事情,大概有時候我覺得太平凡了,也或許我本身也有芥蒂,不喜歡把自己的所有在一張白紙上勾勒的沒有半點秘密。或許以后還會慢慢寫到,大概我覺得,只有親身經歷的東西才富有意義,即使平凡,也不平靜。
其實我對于我哥,我并不知道怎么去評價,對于這一段,我以后或許會嘗試寫出來。這一次來到木瀆,主要來看我哥的新房子,其實這也只是一個借口罷了,當沒有其它地方可去的時候,這似乎也是最理想的地方。
對于房子的意義,大概所有中國人都在意,房子雖然只是遮風擋雨的地兒,但是它似乎也超越了這層關系。在如今,可以什么都沒有,但似乎不能夠沒有房子,沒有房子就似乎評判了你的無作為。
我哥在幾年前在木瀆買了房子,而就在五月初終于拿到了鑰匙,裝修也都在有條不紊,緊鑼密布的進行。大概我哥與我嫂子,所有的思緒都在這新房子里,一切的一切都在為自己的房子所努力著。
人有時候有個明確的目標很重要,這種目標是有形的,而不是無形的那種,因為這種有形的目標,在心底就會產生持續的動力。我并不知道這種動力是出于自尊,還是出于更好的生活,應該兩者都有,但這的確是人的本能。當周圍的同齡人一個個越來越好,努力工作,結婚生子,而你卻依舊尋找著你所謂的方向,是不是有時候也會感到莫名的悲哀。
昨天被某個人拖進了一個小學的群里,群里大概只有我還獨身。有一個人加了我,第一句就是問我結婚了沒。然后我語塞,之后回答說還沒有。她說,我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之后我又語塞,而后我說了一句羨慕。她又回說,還是單身好啊。我就并沒有再回答。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并沒有答案的話題,我也理解每個時段人所關注的東西或話題。
小時候我們關注星空,關注太陽,關注草木,長大后我們關注房車,關注孩子,關注收入,年老后我們關注養生,關注天命,關注來世……人總是會在特定的時間里,做著一些看似無聊的事情,只是生而為人的“無意義”罷了。在《陌生女人的來信》的序當中有一句話,“無意義”就是生活的本質。我們都徜徉在這種“無意義”里,找到屬于自己有意義的事情罷了。所以沒有必要去評判別人,更不必羨慕或嫉妒。
我哥我嫂多年來的積蓄與辛苦化成了一座新房子,新房子坐落在這座古鎮不遠的一座小山腳下,風光很好,交通與學校也都很便利。大概這就是為人父母所在意與需求的。
在這期間,我哥的一位同事來看我哥的房子,聽我哥說,因為同事的兒子要讀小學,而沒有蘇州的戶口,就很難讀蘇州本地的學校,于是買房子成了必然。我哥說以前他買的時候,催促過對方也一起買,而最后他并沒有買。而看看現在的房價,比兩年前翻了一番還多。我并不知道那位同事是否有過后悔,但我知道,他現在即使傾其所有,也需要買房子了。從他們的眼里看過去,流露著彷徨,似乎更多的是無奈。
這座古鎮大概早已失去了古鎮的色彩,而更像一座城市,而古鎮只是夾雜在其中的一點罷了。我也懶于滯于人流喧囂當中,幾天里絕大多數的時間,靜靜地待在一處的咖啡館里,看一本書或睡一會覺。總是覺得這個世界太熱鬧了,熱鬧的失去了本色,熱鬧的每個人都太匆匆。有時候站在人流漩渦的街口,我會突然之間迷失了方向。
閃爍的霓虹,升空的氫氣球,手牽手的情侶,街邊無數小販的熱情叫賣,都是真的,都是假的。有時候大概我會忘記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大概是一個夢境,都在欺騙著彼此。
對于那個小學群我有一絲恍惚,我不知道到底是否還有所謂的感情。記得以前我退過一個小學的群,因為我不知道說些什么。群越來越多,而無意義的消耗也越來越多,最后都會演變為沉默的大多數罷了。我并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懷念或懷舊成了最孤獨的詞語。
也許許多時間里我們也并不是非常喜歡一個人,只是當所有人的輪廓模糊,言語脫離,背道而馳,遷就都是彼此傷害,或許一個人是最好的選擇,僅此而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