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身邊充滿著社群,打卡,打卡圖片,錯,應該說90后都充斥著這樣那樣的新媒體,社群都需要打卡,但是我們會斷,為什么?
我們做了,卻沒有打卡。
舉個例子,讀書,我堅持每天讀書,卻做不到每天都能去打卡,什么原因呢?
1.自己有點懶,時間不夠用了沒辦法,一看時間24點過了。
2.看的東西太少,或者內容太空洞,自己并沒有什么感悟,沒什么好說的
3.看懂了打卡只是為了監督自己去努力,但是自己并沒有欺騙自己
我會忘記打卡,但不會忘記輸出
打卡是充斥著日常的過程,每周或者每月的輸出則是結果,有人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但是讀書卻不是這樣,因為輸出了才是你自己學到的,過程只是一直在輸入,有多少人會忘記自己曾經看過什么,這讓我想起來我曾經看過的一個比喻,你小時候吃了那么多飯,你記得多少,但是就是這些東西讓你成為現在的自己。所以不管你多么努力的看,讀書,但一段時間一定要堅持輸出。
我堅持機械的打卡
機械的打卡,實際上你會失去激情的,因為人都不喜歡重復的去干一件事情,很多次,都是之談新鮮感,但是我為什么堅持機械的打卡呢,這是因為在放假的日子里,總有這更多自由的時間,給你越大的自由,你也就越松懈個放縱,打卡呢,就可以督促你至少需要把三件事完成,不能松懈,這就是一個標尺。
成就大事件的前提是長期的堅持
如何做到長期的堅持,而不是去堅持一件很宏大的事情,應該從最容易堅持的小事,開始,打卡就是不錯的一種,只需要3分鐘,就可以解決,只是看自己想不想做,那時間有時候也是內心的不斷掙扎,但是因為內心充斥著上進,你就回去努力做到堅持,并且打卡的背后還有一群小伙伴監督著你呢!
打卡雖小,卻意義重大,我隨間斷但從不會放棄,我就是這樣!你也需要這樣,因為你比我堅持了更多,成就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