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閨蜜聊天,她說每天課很少,吃睡吃睡,怎么想怎么墮落,問我怎么能夠把跑步堅持下來的,她也想下自習了跑跑步,動起來自己就顯得不那么頹廢了。
"但是跑步是真他媽的痛苦。"
"不喜歡就不要跑了嘛。"
讓自己動起來的方式千萬種,減肥的方法也不是只有跑步,越做越痛苦的事情干脆放棄。
你不擅長跑步,就不要逼著自己跑步。
別人做的事情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看著別人在某個領域混的風生水起,自己就想要插一腳。
他能堅持做我為什么不能,看他因為做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優秀,我也必須做……我們總喜歡這樣想。
卻忽略了成功不可能復制的事實,很多成功的因素不能夠展開來講,你看到的表面是人們的堅持,沒看到的內層是別人對事情的熱愛。
我一直認為堅持這件事和毅力真的沒有多大的聯系。
每當有人對我說,你真棒呀,每天都能堅持跑步,我就會不知所措。堅持真的不是一件多么值得被夸贊的事,只不過是跑步這件事符合我的性情,能夠讓我不討厭,于是乎能夠持續的去做罷了。
看到過村上春樹在一書中寫到:"人生向來如此,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怎么也堅持不了。意志之類恐怕也與'堅持'有一丁點瓜葛,然而無論何等意志堅強的人、何等爭強好勝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終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就算做到了,也對身體不利"。
也許是因為這段話讓我感覺自己和喜歡的作家有一丁點的相似,看到后狂喜。
所以還是要找到至少是自己不那么討厭的東西來做,不然很多堅持都是在痛苦中失敗的。
有一個朋友,是一個文藝小青年。喜歡讀讀書,寫點文字。
中學的時候,我們兩個的夢想是當一名記者,在那個年紀,認為成為記者既可以在全世界跑來跑去,又可以用文字改變世界。
我們一起在課堂上偷偷看了很多書,寫了很多稚嫩的小說。
但是等到高中分文理科的時候,她分明知道自己不擅長理科,但是卻選擇了理科。
因為學校里最好的班級是理科班,因為家長和老師對她說理科好找工作。
她在理科摧殘下的三年,徹徹底底的放棄了喜歡的文學,開始逼迫著自己喜歡上物理化,但是無論她怎么努力,成績就是止步不前。
她又是爭強好勝的,便開始放棄一切,和理科死磕到底。
最終,她考進了一個普通本科,去了一個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城市,學了一個從來沒有了解過的專業。
她以前常和我說自己有多么的后悔,但到底是一個達觀的人,后來她告訴我,那三年換來的失敗并不是毫無意義,起碼讓她知道了努力要用在天賦上。
如果自己討厭或者不擅長的東西,就不要硬著頭皮去闖了,一腔孤勇只會一敗涂地。
在成長的路上,多想想自己的內心,比一味的效仿走的路要順暢的多。
如果莫扎特學了計算機,比爾蓋茨想當一個畫家,結果也許就是另一番風景。正確的選擇其實才是成功的基石。
如果我們選擇了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的工作,那就叫職業,如果我們找到了自己熱愛的東西,那就叫做事業。職業是一個人今天完成任務明天就再也不想去做的事,而事業是今天意猶未盡,明天熱血依舊。
不喜歡跑步,不如我們逛街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