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梭羅
喜歡《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喜歡主人公安迪對自己的那份信仰,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心里有太多的話要說。
先說說作者斯蒂芬·金這個人吧。
據說,他先是喜歡了寫作,然后賺到了錢。
在美國,每個家庭如果有兩本書,一本是《圣經》,那另一本八成是斯蒂芬·金的作品。而當初的斯蒂芬·金,大學畢業兩年后,拖家帶口,好不容易在高中找到教職,卻入不敷出,暑假里到洗衣廠打工,老婆去當服務生,全家人住在一輛拖車里,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生活即便這樣,斯蒂芬·金仍然熱愛寫作,每天一大早,就坐在打字機前寫,每天至少寫一千五百字才起身,花了三十年工夫,寫出了四十本小說和兩百多個短篇小說,作品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發行三億多本。
但斯蒂芬·金在《午夜四點》序言里說:“我依然喜歡好故事,愛聽好故事,也愛講好故事。但,在寫這件事上,我并沒有得到一文錢,正如其他自發性的事情一樣,寫作本身是超乎金錢之外的。”
也許正因為這樣,斯蒂芬·金在出版《肖申克救贖》這本書時,賺到了大錢。
2003年,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宣布斯蒂芬·金獲得全國書獎的“終身成就獎”,理由是他的作品“繼承了美國文學注重情節和氣氛的偉大傳統,體現出人類靈魂深處種種美麗的和悲慘的道德真相。”
而《肖申克救贖》就是“體現人類靈魂深處種種美麗的和悲慘的道德真相。”關于這本書,斯蒂芬·金也曾透露:“我花在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書都多。”
下面就說說《肖申克的救贖》帶給我的幾點啟示。
一、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多么重要。
銀行家安迪含冤背負著殺人的指控,進了肖申克之后,受盡了種種輕蔑、揶揄和羞辱,但他將忿怒和不甘用平靜的情緒緊緊包裹起來,趨利避害,周全閃躲,在絕望中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心底的那份希望,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最終用二十年平靜的隱忍,換來了自由和重生。
妻子有了情人,這本身就 是一種羞辱,當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殺的罪名再落到他的頭上,這不是一般人能忍受下來的,然安迪沒有上訴,很平靜地來到了肖申克。肖申克本應該是一個關制罪惡的地方,是一個在上帝關懷和圣經的光輝下救贖的地方,可是這里卻充滿著黑暗與骯臟。
因為安迪長相英俊儒雅,備受“姐妹花”的凌辱;因為安迪有智慧,而被監獄長諾頓利用;當安迪知道了殺死妻子的兇手找監獄長傾訴時卻被其關了禁閉,當知道湯姆因為知曉安迪不是殺人兇手而遭典獄長殺害時……一切的一切,安迪早已胸如激雷,但是他面如平湖,始終安之若素,從容不迫,如常的吃飯、睡覺、散步,不抱怨,更不流淚,不卑不亢,亦不屈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全心底的希望。
可見,有一個良好的外在情緒有多么重要,假如安迪整日愁眉不展,或是和現實拼盡全力,估計早如班德所言,他不會在這里存活多久。
其實,生活中我們或許都不可能經歷安迪的遭遇,但我們也需要在這浮躁喧囂的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脾氣,因為,沒有誰愿意做別人情緒的垃圾桶,沒有誰有義務去包容那些無理的壞脾氣,稍遇不滿就暴跳如雷的人,遲早要為自己的言行買單。
二、希望是人最美好的東西,是人間至善。
安迪到了肖申克之后,對于外面的自由,他的心里始終滿懷希望,這希望不僅給予自己,更給予獄友。肖申克于安迪而言就是一座冰冷的地獄,暗無天日,但因為安迪始終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他給肖申克的獄友們帶來的也是無數的希望和美好。
有三個場面讀來備受感動,這或許就是救贖的意義。
安迪在苦悶壓抑的生活中冒著危險為獄友們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當美妙的音樂響在肖申克的上空,獄友們忍不住都出來了,那些平日里最愚昧最頑劣的人,在聽音樂的瞬間變得如此安靜,如此容光煥發,似乎感受到自由的陽光是如此燦爛而美好,那個集體仰起頭聽音樂的樣子真是震撼。
安迪和一群獄友被點名用瀝青去修監獄的房頂,安迪無意聽到獄警哈力想逃稅,就主動告訴哈力方法并幫助他去做,條件是給每個修屋頂的同事獎勵三罐啤酒。書中這樣描寫:“我們坐在那兒喝啤酒,感覺陽光暖烘烘地灑在肩膀上,我們喝了二十分鐘,這二十分鐘讓我們感覺自己又像是個自由人,好像在自家屋頂上鋪瀝青、喝啤酒。”多么溫暖!
安迪憑借自己的每周一信打動了州政府,州政府每年下撥的一定數額的監獄圖書資金,并捐贈圖書、唱機等,安迪和獄友們一起把肖申克的圖書館建成了全美最完善的監獄圖書館,大伙在一起制定書柜,整理圖書,靜靜地閱讀。這樣的場景,你很難把他們與一群囚犯聯系在一起。
讀到這些,你會覺得安迪并不是以一個犯人的身份來到肖申克,而是以一個救贖者的身份來的,這一切,皆因為安迪的心中有一份執著于未來的力量,這股力量就是不滅的希望!
三、堅持,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品質。
安迪作為殺害妻子和妻子情人的犯人(其實并不是),被判無期,肖申克將是他永遠要蹲守的地方,但是,他是一個骨子里向往自由和希望的人,如班德說的那樣:“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總有一天會飛出牢籠。”
安迪就是這樣的一種鳥,他的身上閃著自由的光輝,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離開這里。
他用《圣經》小心地掩藏著一把小錘子,然后用小錘子順著墻壁鑿隧道,一周,一月,一年,整整鑿了十九年,十九年如一日地鑿,十九年如一日地掩藏那把小錘子,誰都不知道,他的小錘子一刻不停地鑿墻。這份堅持非一般人能做到,鑿通了隧道,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他爬過500碼的糞池道,成功逃離肖申克,重獲自由,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就是堅持的力量,十九年如一日。
為了建造監獄的圖書館,他每周給州政府寫信,寫一年之后,州政府寄來了微薄的圖書資金,他看到了希望,又改為每周寫兩封信,整整寫了六年,終于建成了最好的監獄圖書館,改善了獄友們的精神面貌。
耐心之樹,結黃金之果,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堅持,永不改變既定的目標。
四、用心經營好自己的“朋友圈”。
作為一個新犯人來到肖申克,日子是很難捱的,尤其是像安迪這樣的文面小生。班德打賭說,安迪一定是第一個受不了這里生活而流淚的人,結果,安迪的表現讓所有人出乎意料,他是成功逃離肖申克的第一人。
除卻擁有一定的智慧之外,安迪很會經營自己的朋友,他深知在這樣的環境里,擁有知心的朋友是多么重要。他在進肖申克觀望了一段時間后,終于開口說話了,而且主動靠近了在這里已經觀望四十年的班德,班德有著獨到的敏銳,也有著特別的“能耐”,無論誰有需要,只要不是違法,他都可以搞得到,靠近了班德,安迪就在慢慢培養精神上的共性。
贏得朋友的第一件事,是安迪在修繕屋頂時冒著生命危險告知獄警可以幫他逃稅,但前提是給修繕的獄友每人三罐啤酒。當獄友們在陽光下喝著啤酒,感受自由的時候,在他們的心里,安迪已經是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了,安迪獨自在不遠處靜靜地看著他們喝啤酒,臉上寫滿了欣慰。
把安迪推到獄友們心里的另一件事,就是安迪換來被毒打和關禁閉的處罰為獄友們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群人第一次感到音樂是如此美妙,生活是如此美好。當然,安迪為獄友們爭取的圖書,幫助獄友改善精神生活更是讓獄友們感動不已,這些付出,換來了越來越多的朋友,班德就是其中最鐵的一個,他利用手段幫安迪搞到了小錘子,并幫其保密了二十年,他成為安迪心靈的攙扶者,最終,彼此相約走向了新的生活。
用心培養自己的朋友,鐵的朋友就是希望,可以伴你走過心靈的風風雨雨。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比如體制,我們每個人都在反抗體制的過程中漸漸地被體制化。
“監獄里的高墻,實在是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這就是體制化。”
生活到處都充斥著“肖申克”,我們都是在漸漸被“體制化”的“布魯克斯”,但“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所以,心懷希望,做自己的上帝,真正的救贖就在每個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