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里的美酒一斗要價十千,玉盤里的珍貴菜肴價值萬錢。
內心煩悶,我放下了杯筷,無法進食;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中卻是一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冰雪卻堵塞了這條大川;想登上太行山,大雪卻封滿了山頭。
像姜子牙垂釣碧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夢見他乘船經過日邊。
世間行路是多么的艱難,多么艱難;前方歧路如此多,如今我又身在何處?
相信總有一天,能夠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勇往直前,橫渡滄海!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然而剛想大展才華、施展抱負的李白,不但不受皇帝唐玄宗重用,而且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更被“賜金放還”,被變相攆出了長安城。看著李白被逼離京,友人們不忍,設宴為他踐行。宴上,求仕無望的李白,深刻感受到了文人在仕途路上的艱難,悲憤的寫下了這首《行路難》。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其實只能算是短篇,但是全詩通過強烈的對比,百步九折地表現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其氣勢完全不輸長篇。
這首詩前四句寫的是李白被迫離京時,友人們設宴為他踐行的情景。這首詩以“金樽美酒”,“玉盤珍饈”開頭,讓人下意識覺得這是個歡樂的盛宴,嗜酒如命的詩人,也必將“一飲三百杯”。
然而緊接下來的卻是詩人的“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與美酒佳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形象的揭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茫然和感情的激蕩變化。
中間四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承接著上句的“心茫然”,在此,詩人用比興的手法,用“冰塞川”、“雪滿山”來象征仕途甚至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正面寫出了“行路難”。
在詩人茫然慨嘆之時,又仿佛看到了那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也不順利,但最后卻大有作為的前人。姜子牙,九十歲高齡還在碧溪邊上釣魚,卻得遇周文王;伊尹,在受商湯重視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經過日邊。想到這兩位由卑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的前人,詩人的心理急遽變化,重獲信心。
可是,接下來的一句“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又折射出詩人回歸現實時的內心獨白,很好的傳達了詩人進退失據,卻又不得不繼續探索追求、奮勇前行的復雜心情。雖然姜子牙和伊尹的遭遇,增加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但是當他回歸宴席,再次面對現實、展望前程的時候,又不得不感嘆人生道路的艱難,更覺得前方諸多歧路,卻不知自己身在何處,該走何路。
詩人的感情在反復變化著,反映著詩人內心的矛盾。只是一次次反復變化后,最后還是倔強和自信占據了上風,從而讓詩人擺脫了內心的苦悶和氣餒,才唱出了自己的最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哪怕前路都是艱難險阻,自己也終會有一天,高高掛上云帆,乘長風破萬里浪,勇往直前,橫渡滄海,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全詩短短的十幾句,卻完美表達出了詩人層層迭迭、反復回旋的感情變化,不僅揭示了詩人身處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中,無法施展宏大理想抱負的無奈,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強烈憤慨和不平,而且還通過反襯表現出了詩人的執著,哪怕面對再多的艱難險阻也不愿放棄追求理想,堅定自信地反抗現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