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硬報紙」:有硬度、有深度,智能硬件領域獨立思考者
Smartisan T1發布長達一年半之后,錘二代終于來了。然而12月29日晚發布的錘子T2手機,在4天前就遭遇當頭一棒:錘子的代工廠中天信因資金鏈斷裂宣布破產!盡管羅永浩一再聲明,不會影響T2的出貨,但未來產能仍然堪憂。其實不僅是錘子,國產手機的供應鏈早已危機四伏。
老羅的豬隊友跑了
錘子手機的代工廠中天信,成立于2009年,是深圳最老牌的電子制造企業之一。員工4000人,固定資產達2億元。這家在去年還揚言要上新三板的企業,今年已經無數次被員工投訴拖欠工資。11月30日發生了罷工,12月20日又傳言老板跑路。還有一周就要開新品發布會的錘子,就這樣被豬隊友推上了風口浪尖。
12月22日,老羅在公開信《致我錘全體同仁和錘友》中辟謠:“29日發布會可照常確定”、“祝福中天信的工友們,加油”。與此同時,錘子科技官微又稱:“我們這兩天特別跟生產和供應鏈部門確認了,產線運轉正常”。錘粉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
然而一切不過是危機公關的前戲。僅僅3天之后,中天信真的倒了。
危機變營銷,輕松上頭條
早在一年前,中天信已經曝出拖欠工資等問題,你以為老羅真的不知道嗎?其實,當網友們高喊“跪求羅永浩心理陰影面積”時,羅大導早就找好了備胎,就等著中天信華麗麗地倒閉呢。
國家質量認證中心最新公布的認證信息顯示,錘子T2已經在12月28日再次獲得3C認證,生產廠商變更為松日數碼。中天信于25日宣布倒閉,如果真是措手不及,錘子怎么可能在3天之內完成換代工廠和3C認證一系列大動作?唯一的可能是,老羅對中天信的危機心知肚明,提前找好了替代的生產廠商。
當然,老羅在爆出中天信倒閉時故意不透露備胎,把倒閉事件當作前奏,讓新品T2在“巨大的壓力和磨難”下堅挺發布,把一次危機公關活生生玩成了事件營銷。別忘了,人家羅老師的自帶技能可是:不花一分錢,輕松上頭條。
錘子的供應鏈危機:不是第一次了
盡管營銷玩得漂亮,不過錘子的供應鏈危機卻是痼疾。錘子供應鏈已經不是第一次出事了。而這一切,其實都源于老羅的“情懷”。
2014年7月,第一代錘子手機上市后,因為“仍有兩項關鍵元器件良率還是很低”,錘子T1便一再跳票。然而,T1用的都是業內現成方案和元器件,如高通驍龍801處理器、JDI顯示屏、索尼攝像頭等,怎么可能有元器件問題?換句話說,就錘子這點產量,想用新元器件和方案還沒人給他做呢。
都是外觀設計惹的禍。當年造錘一代時,老羅的隊友是富士康。在T1發布3個月前,老羅突然決定將原來的塑料后蓋,修改為高大上的2.5D玻璃打磨后蓋,據說這樣比較對得起3000多元的高端機價格。到了2014年7月底正式出貨時,又改了一次SIM卡槽背面的主板方案。錘子產量不大,工藝卻復雜,要求還不少。
對外觀造型的苛刻,直接導致了生產上的低合格率。最初生產的錘一代,良品率一度達到99%,然而在7月底主板方案修改后,300臺中只有7臺合格(2%),磨合一個月后終于提升到20%。和錘子同時在富士康生產的小米4,早期良率超過90%。
老羅把問題一股腦推到了隊友身上:“產線欠磨合”、“工人裝配操作不熟練”。好吧,不就20萬臺的訂單,值得我拼死拼活還替你背鍋嗎?富士康一怒之下,把錘子生產線從河北廊坊遷到了北京亦莊,主力部隊都去做iPhone和小米。杯具的是,北京富士康的生產線能力還遠遠不如廊坊富士康,錘一代的量產時間被迫延長至10月。
后來,老羅和富士康果斷分手,把代工廠換成了更杯具的——中天信。再后來,中天信破產了。現在,讓我們一起為第三任“松日數碼”祈福:祝你們合作愉快。
在制造業的領域,任何不肯妥協的工業設計都只能和錘子一個下場——成本高、良品率低,無法按時出貨。從情懷到商業,這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誰殺死了智能手機供應鏈
老羅把訂單給了中天信還不到一年,隊友就撲街了。是中天信坑了錘子,還是錘子害死了中天信?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中天信只不過是這個冬天的一陣寒風,今年倒閉的還有為海外代工手機的兆信通訊(董事長高民自殺)、中興華為一級供應商福昌電子、大可樂手機母公司云辰科技。在國產手機這個自相殘殺的血海里,死的人會越來越多。
本質原因非常簡單:智能手機,是用完全不智能的方法造出來的。
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制造工藝中,機器貼片、焊接、檢測等自動化制造已經越來越成熟和普及。但是在更多的加工場合,仍然需要工人常年承受機器般的工作。隨著iPhone風靡世界,國產手機的工業設計也在快速提升,制造工藝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工制造不堪重負。可想而知,遇上了銷量慘淡還死磕外觀的錘子,中天信敢接這活也不容易。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眾所周知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正在迅速枯竭。用手機的90后越來越多,造手機的90后越來越少,就連大名鼎鼎的富士康在成都也曾一度遭遇招工難的尷尬。
壓死駱駝還差最后一根稻草。以小米為首的“低價高配”機,把手機產業的發展從技術創新驅動變成了價格驅動、商業模式驅動。2015年很少看到兩三千元的手機,大部分手機都在成本線上鏖戰。國產290家廠商今年平均利潤率只有3.2%,而與此同時,蘋果一口吃掉了全球手機利潤的94%。國產廠商似乎一廂情愿地認為,只要開啟互聯網賠錢模式搶奪市場份額,就能以量產大單為要挾,從下游供應商身上無止境地榨出油來。
然而,代工廠們沒有足夠的利潤,就無法對自身工藝進行創新和升級,只能跟著小米、錘子們疲于奔命,稍有怠慢便慘遭淘汰。最終,當手機為了競爭,紛紛武裝到鋼板和玻璃時,那些人肉工廠已經完全跟不上互聯網的節奏。要么死,要么生不如死。
下一個制高點:供應鏈創新
剛看完錘子T2發布會(相聲水平不如往年了),回想起當年的iPhone、小米等發布會,我發現了一個可怕的趨勢。
一代iPhone重新發明了手機,是顛覆式創新;后來小米、魅族等“低價高配”的發燒機,是升級芯片、UI體驗的微創新;到了去年7月發布的米4,口號變成了“一塊鋼板的xx之旅”,算是工藝創新吧;剛才的錘二發布會意味著,2016國產手機的創新潮流將是圖標、邊框、耳機孔的位置以及HOME鍵的按法。
老羅喜歡自詡為自學成才的喬布斯傳人,以完美主義的工匠精神為最高綱領。事實上,喬大師顛覆了不止一個行業,而羅老濕至今還在不厭其煩地為各種細節BB叨。當手機的創新觸及硬件瓶頸而難以為繼時,誰能站出來把供應鏈升級完美了,誰才有資格同喬布斯相提并論。
提起智能硬件,大家第一想到的總是手機。然而,制造手機的那些硬件設備,為什么就不能是同樣智能的工業機器人呢?想造出最完美的手機,必須有最智能的現代化工廠,而不僅僅是設計細節上吹毛求疵的反復雕琢。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的手機發布會上,我們不再糾結于圖標圓角的大小和耳機孔的粗細;演講者只是平靜地說:我們手機制造過程中的1576道工序,全部由機器人自動完成,沒有一滴工人的血汗。
這,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情懷。
「硬報紙」原創文章,轉載合作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