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為開,意思是像金石一樣最堅硬的東西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這個成語出自漢代劉向所著《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周朝時,有個楚國人叫熊渠子,自小喜愛射箭,但是剛開始練習(xí)射箭時,力氣很小,射出去的箭也輕飄飄的。于是他刻意練習(xí)臂力,漸漸地練出了力氣。接著,練習(xí)眼力,經(jīng)過刻苦訓(xùn)練,他的箭法也大有長進(jìn),雖然不能百發(fā)百中,卻也能中十之八九。
但熊渠子并不滿足,有人提點他說:“你現(xiàn)在射箭用的是技巧,如果你用心射箭,那才是真功夫。”他一邊揣摩這句話的意思,一邊繼續(xù)練箭,練得更加刻苦。
有一天夜里,熊渠子獨自一人在山路上行走,突然看見前面不遠(yuǎn)處有一只老虎,先是吃了一驚,隨即拉弓搭箭,嗖地一箭射去,卻全無一點動靜。他心想,我這一箭射去,肯定是射中了。但“老虎”為什么一動也不動。過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動靜,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塊石頭,而那只箭竟然射進(jìn)堅硬的石頭里去了,就連箭羽都沒入石中。他覺得奇怪,再次拉弓射箭,卻再也無法射入。
很快,人們都知道了熊渠子射石沒羽的事,都夸贊他箭法高超,力大不比。只有熊渠子一直想不明白,為什么再次射石頭卻射不進(jìn)去?后來,那個曾經(jīng)提點他用心射箭的人對他說:“這不僅僅是因為你箭法好,力氣大,還因為你有信心,有誠心。有了誠心,金石也能打開。”熊渠子這才恍然大悟。
關(guān)于熊渠子射石沒羽的故事,原文出自漢代劉向《新序.雜事四》: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關(guān)弓而射之,滅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復(fù)射之,矢摧無跡。
同樣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主人公——“飛將軍”李廣,李廣讓這個故事更加廣為流傳。
李廣有一次打獵歸來,看見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一只老虎,他一箭射中,命人去看,射中的是塊石頭,箭鏃沒入這石頭當(dāng)中。他再次射這塊石頭,卻始終不能再射入。
故事出自《史記·李廣列傳》。原文: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
不僅《史記》中有記載,唐代詩人盧綸還有一首著名的邊塞詩,也是歌頌李廣的。
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人們對于李廣的評價是天生猿臂善射(《史記》原文:“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xué)者,莫能及廣。”),也就是說,李廣能夠射石沒羽,是天生神力并善長箭法。
那么到底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呢?咱們不妨分析一下。
熊渠子是周代的神射手,李廣是漢代的“飛將軍”,盡管從二人所處朝代來說,熊渠子早了幾百年。但是,記錄飛將軍李廣這個故事的《史記》完成于公元前91年,而記錄熊渠子這個故事的《新序》的作者劉向,出生于公元前77年。因此,為了是熊渠子這個神射手的故事更加飽滿,可能是借鑒了李廣的故事。
無論故事的主人公是誰,金石為開這個成語帶給我們的啟發(fā)都是一樣的。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要有誠心,肯下功夫,還要專注,只有這樣,才能收獲金石為開的結(jié)果。
你更愿意相信故事的主人公是誰?